孟海靜
(內蒙古烏海市人民醫院,內蒙古 烏海)
腦梗死患者臨床中較為常見,該病病情發展迅速,可能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損傷,因此為患者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意義重大[1]。本次研究以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詳細如下。
將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差異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0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齡(63.4±6.4)歲,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男性11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齡(64.5±6.0)歲,給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協議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血常規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的患者。(2)患者發病時間不超過3 h。(3)患者意識清醒,可以良好的配合本次研究;臨床資料無缺少情況。
排除標準:(1)患者具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其他重大疾病。(2)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婦女。(3)近2 個月具有實施頭顱手術的跡象。(4)經影像學診斷患者有大面積梗死和腦出血的癥狀。(5)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或者無法對本次研究進行良好配合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治療,給予患者抗凝,神經營養以及補液等措施,待患者病情穩定之后可進行康復訓練活動。觀察組給予阿替普酶(注冊證號S20160055,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大藥廠)靜脈溶栓治療,初始劑量為0.9 mg/(kg·d),濃度為10%,前1 mm 行靜脈推注,剩余劑量行靜脈滴注,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給予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治療期間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兩組患者均需連續治療14 d。
治療結束后,需對兩組患者的療效以及神經功能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痊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完全消失,語言能力恢復正常,日常活動不受限制;顯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語言能力趨于好轉,可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無效:患者同治療前相比無明顯差別,病情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神經功能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定,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受損情況越嚴重。
使用SPSS 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的NIHSS 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后,治療組的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4.6±3.4 8.1±1.9對照組 30 15.7±3.3 10.7±2.3 t 1.271 4.773 P 0.208 0.001
急性腦梗死在神經內科中并不少見,該病具有著較高的死亡率。大部分的患者是由于大腦供血中止導致腦組織受到損失,通常是因對大腦供應血液的動脈出現各種異常導致其腔隙狹窄或閉塞,腦供血不足所導致,也有可能是因氣體或液體等異常物沿血液進入大腦動脈中,導致血流量降低或被阻斷,從而使大腦中的部分腦組織出現軟化或壞死的情況。腦血管疾病是威脅我國老年患者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為老年患者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威脅,該病也是導致患者死亡以及殘疾的主要病因,大部分的腦卒中均屬于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因原位血栓的產生,使部分供血受到影響,導致腦組織供血氧狀態被中止,使組織出現壞死的情況[2]。急性腦梗死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的特點,患者可在睡眠狀態或休息的情況下發病。據相關調查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在病情發作后梗死臨近組織具有缺血半暗帶的存在,而在其中的損失腦組織為可逆的,所以加大對該區域的治療力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腦部神經受損,而盡早對腦梗死患者實施相關的干預措施,也可對患者的神經功能受損程度進行改善,否則可能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
目前,對此類患者并無特異性治療方案,常用的治療方式便是超早期溶栓治療,多項研究表明,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顯著的療效,安全性較高,其作用機制為能夠將體中的纖維蛋白溶酶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溶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與纖維蛋白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兩者相結合后,能夠使迅速對纖維蛋白進行溶解,使血栓被清除,促進缺血區腦組織血液循環恢復,防止腦組織出現壞死的情況,縮小腦梗死范圍,有助于預后[3]。阿替普酶為當前臨床使用范圍較廣的治療急性腦梗死溶栓藥物,能夠有效地將血栓位置處的纖溶酶原進行激活,促使血栓溶解,但在纖維蛋白較少的位置,該藥物無法對纖溶酶原進行激活的作用,因此出現繼發性出血的幾率較低,局部性血栓的形成對于顱內動脈血流可產生直接的影響,使用合理有效的溶栓藥物對于消除患者動脈中的血栓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加快顱腦動脈血流灌流的恢復速度,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改善[4]。
在本次研究中,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使用阿替普酶為患者進行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保證了患者在治療中的安全性,同時,在本次研究中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并無統計學意義,而經不同的方式治療后,治療組的神經功能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對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靜脈溶栓治療方式對于治療腦梗死患者具有顯著的療效,因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的優勢取得了多數學者的認可,但其治療實施率卻相對較低,主要原因是因對溶栓治療的時間具有嚴格的要求,多數患者無法在有效的時間內就診,導致失去了溶栓治療的時機,因此,應增加健康宣教的力度,提高患者以及家屬對溶栓治療的認知度,同時對院內的急救流程進行完善,將影響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危險因素進行消除,保證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有效的治療,使溶栓治療的實施率以及成功率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運用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治療中,療效確切,不僅可使患者機體中的炎癥反應得到好轉,還可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進行改善,使用價值較高,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