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敏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中醫醫院 內二科,河北 滄州)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一種具有體循環動脈壓異常上升特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來其患病人數不斷增加,現已超過1.6 億人[1]。若未及時實施降壓處理,患者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極易導致心臟、腎臟等靶器官組織受損,進而嚴重危害到其生命健康。替米沙坦、氫氯噻嗪是現階段臨床廣泛使用的兩種藥物,二者的降壓效果均已得到臨床的肯定[2-3]。為明確上述兩藥聯用的降壓價值,本文就100 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做了相關研究與分析,具體如下。
此次所選100 例高血壓患者資料均完整,于2018 年1月至2019 年1 月在本醫院接受系統診斷及用藥治療。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編制的高血壓診斷依據[4],且患者及家屬已簽字同意進行研究;無繼發性高血壓、肝腎功能不全及用藥禁忌等患者。按照1:1 比例將患者隨機歸入兩組,A組男/ 女27/23 例,年齡42~79 歲,平均(57.3±6.4)歲;病程2~12 年,平均(5.8±1.3)年。B 組男/ 女28/22 例,年齡40~78 歲,平均(58.2±5.8)歲;病程2~11 年,平均(5.6±1.1)年。將A、B 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20.0)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 組單純使用替米沙坦(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61199)治療,每次口服量取40~60 mg,每日1 次。B 組在A 組用藥基礎上配合氫氯噻嗪(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12020166)口服,每次服用12.5~25 mg,每日1 次。
A 組與B 組均接受1 個療程(6 周)的用藥治療及研究觀察,研究前均已停用其他降壓藥物超過1 周。
記錄兩組的血壓復常時間,并于用藥前后測定兩組的收縮壓(SBP)水平與舒張壓(DBP)水平。統計兩組用藥過程發生頭痛、乏力以及惡心嘔吐等副反應的總例數及概率。
將此次研究的計數、計量數據輸入SPSS 20.0 軟件程序中處理,具體通過卡方與t 完成檢驗,結果輸出分別用(%)s)方式表示,P<0.05 說明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 組血壓復常時間較A 組縮短相對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用藥前,A、B 組的血壓測定值(SBP 與DBP)相比差異較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用藥后,B 組的血壓測定值(SBP 與DBP)較A 組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A、B 組血壓水平測定結果及復常時間分析

表1 A、B 組血壓水平測定結果及復常時間分析
SBP 測定值(mmHg) DBP 測定值(mmHg)用藥前 用藥后 用藥前 用藥后A 組(n=50) 13.42±2.89 158.43±10.52 135.97±8.58 135.38±9.78 90.26±6.21 B 組(n=50) 6.03±1.13 158.78±11.03 127.26±6.54 136.17±10.19 84.88±5.36組別 血壓復常時間(d)
B 組用藥過程發生頭痛、乏力等副反應的總概率與A 組發生的副反應總概率相比接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A、B 組用藥副反應的統計結果分析[n(%)]
高血壓是中、老年期較常發生的一種慢性疾病,其病因機制復雜,現有資料多認為與內分泌紊亂、血脂代謝異常、中樞神經功能障礙以及遺傳因素等因素相關[5]。若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血壓長期處于較高水平或異常上升狀態,極易加重心臟負荷,擾亂機體的血流動力學與交感神經系統,能夠使兒茶酚胺的釋放量增加,使心肌細胞的凋亡速度加快,并可導致心室重構,最終增加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血栓等)的誘發風險[6]。如何做到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穩定、持久有效控制,一直是臨床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
替米沙坦作為一種長效血管緊張素Ⅱ類受體拮抗劑,主要可通過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的干擾來發揮降低血壓的目的。其對微小動脈有擴張作用,并可降低外周血管受到的阻力,一般用藥后可持續24 h 發揮平穩的血壓控制效果,同時對人體內多種生長因子也有一定的抑制性,可加強對血管與心肌內皮功能的保護,逆轉心室重構以及血管重塑,具有穩定粥樣斑塊、減輕心臟負荷等效果[7]。而氫氯噻嗪屬于噻嗪類利尿劑中較常用的一種,可單藥使用或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使用,其是一種中效降壓調壓藥物,達到有效血藥濃度一般僅需3~6 h,持續降壓時間為6~12 h;主要藥理作用在于可阻斷腎小管內某些離子(如鈉離子、氯離子等)的重吸收,使腎臟內的鈉離子、氯離子等排出量加大,進而降低血容量與心輸出量,最終發揮降低血壓的效果。目前,WHO 多推薦聯用利尿劑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治療高血壓[8]。并且多項研究實踐顯示,對高血壓患者使用替米沙坦、氫氯噻嗪兩藥治療通常可獲得較單藥更理想的血壓控制效果,兩藥合用還可具有協同與互補作用,可明顯提高降壓療效、加強對各種藥物副反應的預防與控制。
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患者在合用替米沙坦、氫氯噻嗪治療1 個療程過后,該組測定的SBP 與DBP 水平較A 組均有更明顯的下降(P<0.05),并且B 組血壓復常時間相對A 組縮短更明顯(P<0.05),充分說明了在高血壓患者中使用替米沙坦與氫氯噻嗪兩藥治療的可行性,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壓水平,避免誘發各種不良心腦血管事件。B 組用藥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乏力等副反應的總概率為8.0%,但與A組比較的差異較小(P>0.05),說明該聯合用藥方案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安全性也較有保障。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合用替米沙坦與氫氯噻嗪兩藥治療,用藥安全、對血壓水平控制效果較好,并可明顯縮短血壓復常時間,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