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曙光
(河北省容城縣中醫醫院,河北 容城)
小兒支氣管炎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復發率高,會直接干擾患兒正常生長發育[1]。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可控制臨床癥狀,使病情轉歸[2]。乳糖酸阿奇霉素這種大環內脂結構的新型抗生素具有很強的抗菌效果,在呼吸、泌尿、生殖系統感染中均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3]。現就我院收治的支氣管炎患兒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歸納,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6 年6 月至2018 年6 月68 例來我院就診的支氣管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入選的患兒均已確診,胸部X 線掃描結果表明存在肺部陰影,肺部有濕啰音,臨床癥狀表現以咳嗽、發熱為主,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偏高,在倫理委員會同意后簽署同意書。排除藥物過敏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將選擇不同治療方案的患兒分為對照組30 例、觀察組38 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8:7;年齡1~6 歲,平均(4.5±0.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10:9;年齡1~6 歲,平均(4.3±0.5)歲。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兒進行解痙、抗病毒、抗感染、營養支持、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止咳化痰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療,用藥方法為250 mg/kg 乳糖酸阿奇霉素+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每天1 次,用藥1 周。
1 周后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表現消失,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肺部濕啰音減少,為有效;否則為無效。記錄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不良反應率、住院時間等。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予以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①兩組療效分別為9 2.1 1%、7 3.3 3%,差異比較顯著(P<0.05);②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6.2±0.5)d、發熱消失時間(5.2±0.8)d、肺部濕啰音消失時間(5.8±0.7)d 要明顯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8.2±0.7)d 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③兩組不良反應率并無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比較[n(%)]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組別 例數住院時間咳嗽 發熱 肺部濕啰音觀察組 38 6.2±0.5 5.2±0.8 5.8±0.7 8.2±0.7對照組 30 7.5±1.1 6.6±1.3 6.9±1.2 9.9±0.8 t 6.4940 5.4621 4.7281 9.3357 P<0.05 <0.05 <0.05 <0.05
小兒支氣管炎是兒科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冬春季節患兒更多[4]。細菌、病毒感染是導致發病的主要原因,可出現發熱、咳嗽、食欲不佳、嘔吐、腹瀉等各種癥狀[5]。隨著近些年病毒傳播的增加,呼吸系統各種疾病的發生率都直線升高,尤其是發育尚不完全、抵抗力低下的小兒[6]。小兒起病急驟,易與其他病癥混淆。確診后要及時有效采取治療措施才能提高預后。抗菌、抗病毒藥物是其主要選擇,但藥物反應較多、療程長、復發率高等問題較多。實踐證實乳糖酸阿奇霉素能很好地治療敏感致病菌感染疾患,用藥后可阻止細菌轉肽作用和抑制蛋白合成,發揮抗菌效果[7]。乳糖酸阿奇霉素分子內環化率極低,不會引起患兒胃腸道不適,且生物利用度極高[8]。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療效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于支氣管炎小兒臨床治療可選擇增加應用乳糖酸阿奇霉素,能獲得更高的療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