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孫世毅,李紅光
(吉林市中心醫院 影像中心腹部血管專業組,吉林 吉林)
主動脈粥樣硬化性潰瘍是臨床醫學中常見的心內科疾病,其主要指由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引發的穿透內膜性疾病,該疾病病發極易導致患者出現血管損傷、血管破裂,部分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腦梗塞的癥狀,以此危及患者性命。據相關醫學數據統計得知,該疾病病發率與日俱增,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1-3]。本文通過對640 層螺旋CT 在主動脈粥樣硬化性潰瘍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意在為提高該疾病檢出率提出可行性方案。
選取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收治的主動脈粥樣硬化性潰瘍的患者159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研究組有7 9 例患者,對比組有8 0 例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3 6 ~9 3 歲,平均(6 6.3 5±4.6 1)歲,平均體重(5 8.6±4.2)k g,男性39 例,女性40 例。對比組患者年齡36~93 歲,平均(66.31±4.51)歲,平均體重(58.5±3.5)kg,男女比例5: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兩組患者均知道此次實驗研究的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耐受性低于正常水平者;(2)有造影劑過敏史。
研究組行640 層螺旋CT 檢測,采取我院640 層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檢測,檢測前調整患者為仰臥位,將儀器參數調至寬度64 層×0.6 mm,螺距1.4,矩陣512×512,管電流15 mA。造影劑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進行造影,劑量80 mL。隨后使用640 層螺旋CT 機對患者進行掃描診斷,其掃描反饋圖像直接傳回工作臺,使用超薄層圖像采集技術對圖像進行處理,醫師依據圖像對患者展開診斷。對比組行超聲造影檢測,檢測前調整患者為仰臥位,隨后使用我院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檢測,造影劑注射劑量為90 mL,使用方法參考研究組。自上而下對患者進行掃描診斷,反饋信息由工作臺制圖,醫師依據圖像對患者展開診斷。
觀察兩組患者檢出率以及漏診、誤診率,其檢出率參考臨床病理學診斷。觀察兩組患者檢測診斷中或檢測診斷后發熱、惡心、蕁麻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診斷檢測后統計得知,研究組患者檢出率高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漏診、誤診率低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出率對比[n(%)]
經過診斷檢測后統計得知,研究組患者檢測中或檢測后發熱、惡心、蕁麻疹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主動脈粥樣硬化性潰瘍是常見的心內科疾病,該疾病易導致患者出現主動脈夾層、血管破裂以及血栓形成等癥狀,其病因與患者長期吸煙、肥胖癥、糖尿病以及遺傳等因素均有聯系,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胸悶、呼吸急促等。目前針對該疾病主要采用藥物控制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還可通過手術改善的方式進行治療,通常患者接受治療后可有效穩定病情[4-7]。
該疾病患者及時就診接受治療極其重要,當該疾病癥狀沒有得到控制時,其極易導致患者出現主動脈夾層,以此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還降低了患者存活率。640 層螺旋CT 檢測作為應用螺旋CT 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測的臨床診斷方法,將其應用在主動脈粥樣硬化性潰瘍的臨床診斷中,能快速、準確地掃描患者病灶處,以此為臨床診斷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醫師通過對其反饋的影像加工圖像進行分析,能有效地對患者進行診斷確診,不僅提高了患者就診率,還確保了患者的存活率。而常規的超聲造影在該疾病中應用,雖能發揮一定的檢測診斷作用,但患者在檢測中或檢測后容易出現發熱、蕁麻疹等不良反應,以此導致患者治療體驗變差,而640層螺旋CT 不僅提高了臨床檢出率,其與超聲造影檢測相比,更具安全性,患者在接受CT 檢測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8-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行640 層螺旋CT 檢測的研究組患者,其檢出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比組且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640 層螺旋CT 的應用,能有效提高主動脈粥樣硬化性潰瘍的臨床檢出率,其檢測結果能為醫師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以此大幅度減少臨床診斷中誤診、漏診率。此外640 層螺旋CT 在應用中不易引發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以此減少了醫患矛盾的發生概率,進一步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因此,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