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燕
(河北省曲周縣中醫院,河北 曲周)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臨床較為常見,該病主要以關節滑膜慢性炎癥和系統性血管炎為特征,醫學上對于此病的病因暫未得出統一定論,病情嚴重患者可導致關節功能喪失以及關節畸形等,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1]。既往,通常對此類患者實施西藥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中藥結合針灸對于此類病癥具有顯著的療效,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痛苦[2]。本次研究以24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中藥結合針灸對此病的療效,詳細情況如下。
將我院于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240 例類風濕性關節炎風寒濕痹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隨機選擇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20 例。其中對照組男性66例,女性54 例,平均年齡為(43.8±5.3)歲,給予西藥治療,治療組男性65 例,女性55 例,平均年齡為(42.1±5.5)歲,給予薏苡仁湯加味聯合針灸治療。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上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協議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口服塞來昔布(國藥準字J20140072,輝瑞制藥有限公司),1 片/ 次,2 次/d,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20044496,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4 片/ 次,1 次/ 周,來氟米特(國藥準字H20080054,河北萬歲藥業有限公司)1 片/次,1 次/d。治療組給予薏苡仁湯加味聯合針灸治療,取薏苡仁30 g,獨活、防風、當歸、川穹以及蒼術各10 g,桂枝、麻黃、炙甘草各5 g,生姜3 片。對于食欲不振患者,可加用麥芽、山楂以及神曲各10 g,對于失眠患者可給予柏子仁、酸棗仁以及夜交藤各15 g,煅龍骨30 g,對于具有便秘癥狀患者給予大黃6 g,麻子仁15 g 以及芒硝10 g。使用溫水煎服,早晚各服1 次。針灸治療;取阿是穴和局部經穴作為主穴,寒邪偏甚者,取腎俞穴、關元穴作為配穴;風邪偏甚者,取血海穴、膈俞穴為配穴;濕邪偏甚者,取足三里穴、陰陵泉穴為配穴;使用平補平瀉法,1 次/d,留針時間為0.5 h,需連續治療1 個月。
研究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治療前后的視覺疼痛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痊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完全消失,日常活動不受限制;顯效:患者臨床不適癥狀得到顯著緩解,可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無效:患者與治療前無顯著差異,病情甚至加重。有效率=(痊愈+ 顯效)/ 患者總人數×100%。采用視覺模擬量表疼痛評分(VA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共計10 分,分數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
使用SPSS 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視覺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治療組的視覺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對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對
images/BZ_198_1295_2786_2299_2857.png治療組 120 5.5±1.4 1.8±0.4對照組 120 5.4±1.6 3.3±1.2 t 0.515 12.990 P 0.606 0.001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以滑膜炎為表現的一種系統性疾病,具有慢性、對稱性、進行性等特點,此病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暫不明確,為全球難治性的疾病之一,當前并無特異性治療方案,免疫抑制以及抗炎為其治療的主要方案,但該治療方案容易使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等[3]。有學者提出,對于早期患者可使用甲氨蝶呤以及來氟米特等藥物為患者進行治療,必要時可使用生物制劑,防止滑膜以及血管炎癥,保護軟骨骨質,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中醫治療此病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4]。
類風濕關節炎屬于痹癥的范疇,病因復雜,風寒濕邪為痹癥的常見病因,患者因長期居住于潮濕之地,或受涼受寒導致他邪入侵,滯留于關節筋骨之中,導致患者氣血痹阻,引起關節疼痛,濕屬于陰邪,性情重濁,入侵機體,導致下肢酸痛,因此風寒濕痹阻經脈氣血,不通則誘發疼痛,此為病機,該病發病部位為經脈,傷及關節、肌肉,治療應以除濕驅寒、驅邪通絡為原則[5-6]。薏苡仁湯中薏苡仁具有消炎止痛之效,對炎性反應療效顯著;獨活、羌活、防風可祛風除濕,通經止痛,羌活有助于祛上半身風寒濕邪,具有鎮痛、抗炎之效,而獨活有助于祛下半身之寒邪,香豆素為獨活的主要成分,抗炎消腫療效顯著[7]。當歸化瘀,川穹活血,甘草可對眾藥進行調和,諸藥合用有助于除濕通絡、祛風散寒。針灸為中醫的特殊療法,對于痹癥具有顯著的作用,治療風寒濕痹癥患者,針灸以通痹止痛為主,通過疏通脈絡,對營衛之氣進行調和,使風寒濕邪消除,緩解疼痛,達到通絡止痛的目的[8]。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VSA 評分顯著降低,兩者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可得知,使用薏苡仁湯加味聯合針灸對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不適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與西藥治療方案相比,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高等優點。
綜上所述,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實施薏苡仁湯加味聯合針灸治療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療效,緩解患者疼痛感,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