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然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輔仁醫院,河北 承德)
近些年中醫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被廣泛認可,被當做腫瘤輔助治療的重要方案[1]。根據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前后機體代謝的特征,我院在術后早期輔助使用益氣通里中藥煎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8 年2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25 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經病理檢查診斷、有明確的手術指征,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排除伴有器質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統疾病、營養性疾病、術后感染類患者。對照組(12例):男性7 例,女性5 例;年齡40~88 歲,平均(51.4±0.7)歲。觀察組(13 例):男性7 例,女性6 例;年齡45~84 歲,平均(52.2±0.9)歲。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12 例患者術后單純腸內營養,先滴注100 mL 生理鹽水,再滴注500 mL 瑞素營養液,1 次/d,連續5 d。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增加益氣通里中藥,方用:厚樸10 g、枳實10 g、陳皮5 g、大黃10 g、黃芪20 g、黨參20 g、當歸15 g、白術20 g,每天1 劑,水煎取汁,涼至37 ℃左右,經胃管持續滴注,1 次/d,連續5 d。
觀察兩組術后第1 天、第6 天的免疫指標(IgA、IgG、IgM),記錄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排便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等。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進行分析處理,經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第6 天觀察組IgA、IgG、IgM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觀察組排便時間、排氣時間、胃管留置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結直腸癌發生率隨著社會發展在快速提升,腫瘤細胞增殖不斷消耗機體營養,加上厭食、病痛等使得機體營養不良、免疫功能降低,圍手術期禁食還會進一步降低免疫功能[2]。盡早胃腸營養有助于復蘇胃腸道功能和改善機體營養,這對提高臨床預后也至關重要[3]。
表1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IgA IgG IgM術后1 d 術后6 d 術后1 d 術后6 d 術后1 d 術后6 d觀察組 13 1.8±0.2 2.5±0.3 11.2±1.3 12.8±2.2 1.9±0.2 2.4±0.8對照組 12 1.7±0.5 2.0±0.4 11.0±1.5 11.0±1.3 1.8±0.3 1.8±0.5 t 0.6666 3.5544 0.1785 2.4627 0.9881 2.225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組別 例數 排便時間 排氣時間 胃管留置時間觀察組 13 75.6±5.2 62.5±2.9 80.2±6.1對照組 12 81.6±5.7 70.8±2.7 93.2±7.2 t 2.7527 7.3886 4.8842 P<0.05 <0.05 <0.05
以往的觀念認為結直腸癌患者術后不可避免出現腸麻痹情況,進而選擇靜脈營養支持而非腸內營養支持[4]。現在的研究表明結直腸癌術后無需腸道休息或胃管減壓,鼓勵患者盡早進食,有助于恢復腸道功能[5]。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有助于改善營養狀況和免疫功能,并起到保護腸粘膜的作用[6]。中醫學治療腫瘤遵循扶正固本的原則,通過誘導、分化、增殖免疫細胞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免疫力[7]。益氣通里中藥煎劑以中醫學理論為依據,具有蕩滌六腑、通里攻下、推陳出新的作用[8]。本組研究中通過對比發現,觀察組免疫功能及胃腸功能恢復指標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結直腸癌術后早期應用益氣通里中藥煎劑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免疫功能,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