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瑩
(吉林省舒蘭市人民醫院,吉林 舒蘭)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都升高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診斷標準為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1]。由于血壓的升高可能會導致腎臟、心臟、腦等器官出現損傷或功能減弱[2]。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無法有效地將其進行根治,而且其還是導致很多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因素[3-4]。所以如何將患者的血壓進行控制,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就成為了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對于高血壓的治療,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之外還有飲食控制和生活習慣養成[5]。有研究顯示心理狀態也是影響患者血壓情況的重要因素[6]。本院為提高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質量,選擇100 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分析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具體的研究內容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 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納入時間為2018 年2 月到2019 年4 月,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實驗。其中對照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齡在38~79 歲,平均(52.67±5.61)歲;觀察組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齡在39~80 歲,平均(52.73±5.5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患者都接受相同的藥物治療,對患者進行相同的飲食指導和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常規的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對患者的血壓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入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主要的內容如下。
(1)心理干預:在患者入院時就了解患者的基礎信息,在護理的過程中通過觀察、交流、整理、分析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為后續的護理提供參考。在整個的護理過程中要以和藹、溫和的態度來面對患者,不能出現不耐煩或厭惡的情緒。如果發現患者有不良的情緒要及時對其進行疏導,主要的方法有讓患者聽音樂、看書,囑咐家屬對其進行安撫和支持。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病房干凈整潔、溫度適宜、醫務人員認真負責,給患者一種安心的感覺。
(2)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在門診以個別交談方式進行啟發式、互動式健康教育,l 次/ 周,連續8 周為1 個干預周期。主要的內容為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疾病知識的講解,讓患者能夠對高血壓有一個基礎的認識,知道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在后續的生活中持續對其進行處理和治療。向患者展示一些積極配合治療的成功案例,讓患者對治療產生信心,在治療中積極配合,消除其對于高血壓的恐懼心理。囑咐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幫助患者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高血壓防范意識,如不食用高鹽食物、不過量飲酒等。
生活情況: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量表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情況越好。
治療依從性:使用我院自制的治療依從性量表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依從性情況越好。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評分沒有差別,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評分都更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情況對比
images/BZ_226_1295_2585_2300_2656.png觀察組 50 55.42±6.84 57.64±5.48對照組 50 42.45±6.58 43.47±5.69 t 7.741 7.387 P 0.001 0.001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量表的評分進行對比分析,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分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治療依從性觀察組 50 95.34±6.52對照組 50 83.42±5.66 t 6.736 P 0.001
高血壓的發病跟很多因素都有關,主要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因素、生活習慣因素、疾病因素、精神因素、藥物因素等[7]。高血壓具有較強的遺傳影響,但是如果人們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健康、經常鍛煉、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壓的發病幾率[8]。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有頭暈、疲勞、頭痛、心悸等,在患病初期血壓只是在勞累和情緒劇烈波動后升高,隨后恢復正常,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血壓的升高更加明顯,而且會導致發生各種并發癥,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肢體麻木等[9]。
在以前對于高血壓的治療都集中在控制血壓,較少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干預。但是有研究發現,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高血壓的治療,減少血壓升高的情況。所以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可行[10]。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進行了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其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評分更高(P<0.05);在治療依從性上,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治療依從性評分更高(P<0.05),對比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這兩個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對高血壓的治療也有顯著的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良好的心態不會出現變化過大的情緒波動,不會由于精神狀態影響血壓,還能讓患者積極地配合治療。
綜上所述,對高血壓患者加入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護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評分和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