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利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根據調查我國婦產科的詳細數據顯示,產婦自然分娩率在不斷上升,而剖宮產率卻越來越低。幫助孕婦進行相對應的心理護理,詳細告知產婦分娩過程會遇到的情況,同時引導孕婦想象孩子出生后的幸福感,與家人共同幫助孕婦進行心理建設、疏導情緒,提高配合度,更認同自然分娩[1]。為了更好探究心理護理對于生產過程的重要性,我院特選了220名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詳細操作方法如下。
隨機選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來我院進行自然分娩的220 例產婦作為此次助產護理的研究對象,以上所有產婦均進行自然分娩。其中最大年齡為44 歲,最小為24 歲,平均(24.36±0.12)歲。隨后使用隨機分配原則,將220 名產婦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另一組為觀察組,每組110 名。所有患者均接受自然分娩,且均為初次生產。隨后對兩組產婦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均無妊娠并發癥。此次實驗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對照組產婦入院后進行常規的助產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入院后,進行常規護理服務的同時,給予產婦相對應的心理護理干預,詳細操作內容如下。
1.2.1 產前心理干預
初次生產的產婦在分娩前期極易出現情緒的波動,對于新生兒的降臨會出現恐懼心理,再加之分娩的疼痛會令產婦變得更加敏感。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耐心詳細的告訴產婦目前的情況都屬于正常現象,多與產婦進行交流,幫助產婦答疑。保持在分娩過程中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
1.2.2 待產期心理干預
產婦在待產期間的情緒更加敏感,初次生產更會變得緊張、焦慮,嚴重者會轉換成為產前抑郁癥,因此在待產期間,護理人員與產婦家屬要時刻注意產婦的情緒變化,家屬要多陪伴,沒有宮縮時多陪產婦散步,可以幫助提高產婦的順產能力。與此同時,盡量將產婦的病房環境維持一種較為溫馨的家的狀態,避免產婦出現過度緊張。
1.2.3 產婦的心理護理干預
要根據時期的變化調整相對應的心理護理,調整護理過程的側重點。在第一產程中:(a)與產婦建立彼此信任。多與產婦溝通,及時幫助產婦解決疑惑。詳細了解產婦的生活習慣,溝通時詳細告知產婦需要注意的事項與應急方法。根據產婦的情況制定適宜的知識宣講。(b)告知產婦宮縮屬于分娩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根據護理人員的指引去調節呼吸頻率,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盡量放松心情,根據產婦的狀態制定相應的解壓方法。情況允許下,帶領產婦做一些助產運動,可以減少分娩時的痛苦[2]。(c)產婦要有充足的睡眠,對于情緒極端化導致難產的孕婦要幫其調節,幫助產婦轉移注意力,分散對于分娩的恐懼。陪產過程中,告知家屬盡量陪在產婦身邊,多與其溝通,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讓產婦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第二產程:第二產程的宮縮時間會比第一產程的宮縮時間短,且強度也會更加劇烈,產婦心理壓力也會逐漸增加,護理人員與家屬盡量全部陪在身邊,幫助擦汗,調節呼吸頻率,患者家屬應多與產婦進行身體接觸,給予一定的語言安慰以及精神鼓勵,讓產婦更加有安全感。在產婦宮縮間隙,喂其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以及水,在宮縮時會極度消耗孕婦體力[3]。(a)產程及胎心護理:分娩到第二產程時,照顧孕婦情緒的同時,護理人員也要密切關注嬰兒的胎心及胎動頻率,避免孕婦情緒不佳,導致嬰兒出現缺氧狀況。(b)正確引導產婦的呼吸頻率,緩解疼痛的同時可以減少孕婦體力的消耗。(c)分娩:分娩過程中,保證嬰兒的安全外,要注意護理產婦的會陰,避免出現撕裂[4]。
統計根據記錄的數據,分別統計兩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分娩時間、分娩后的產后出血量與護理滿意度。
此次研究的數據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數據通過t 檢驗,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記錄的數據發現,觀察組的110 名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高達89.1%,且總產程時間均維持在(8.5±1.5)h,對于護理滿意度也要高于對照組產婦。各項指標均要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產婦。數據顯示,兩組差異明顯,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總產程時間及滿意度比較[n(%)

表1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總產程時間及滿意度比較[n(%)
組別 例數 自然分娩率 總產程時間(h) 滿意度觀察組 110 98(89.1) 8.5±1.5 95.2±3.4對照組 110 60(54.5) 11.2±2.5 87.4±2.6 P<0.05 <0.05 <0.05
對于初次生產的產婦,前期的身體狀態調理以及生產前的情緒調整都十分重要。孕婦在孕期的情緒會比較敏感,尤其是在分娩前期的過程中,對于初次生產的陌生,會導致整個人神經易緊繃,再加之分娩過程中持久且強烈的宮縮疼痛的折磨,會使孕婦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消極的情緒會直接影響生產過程的時間及結果[5]。不及時幫助產婦疏導情緒,也會直接影響產婦正常分娩。也有很多產婦會選擇進行剖宮,這樣雖然明顯的及時終止了宮縮疼痛,但與此同時也增加了術后復發癥的風險。剖宮手術的創傷比較大,相對于正常分娩的產婦來說,身體恢復也比較慢,如果護理不當,還極容易發生創口感染、術后出血等并發癥,會影響產婦身體正常的恢復周期,延長治療時間。因此,要提倡產婦自然分娩,多注意對于產婦妊娠期和分娩期的情緒波動,并及時幫忙調整[6]。根據研究結果表明,產婦的情緒變化會直接影響到生產過程,情緒比較積極且配合度較高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一般較為順利,產程時間也比較短[7]。神經緊繃、情緒低落的產婦難產率比較高,生產時間相對來說也比較長。因此產前幫助產婦進行心理疏導是很重要的。在孕婦入院觀察期間護理人員要詳細告知產婦分娩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平時多觀察孕婦情緒的變化,多與產婦溝通,引導產婦對于產后生活的向往與憧憬。與產婦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同時告知產婦家屬多陪產婦,讓產婦一直處于溫暖的關照下,提高產婦的配合度,使產婦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進行生產,從而可以增加產婦順產的成功率[8]。根據本次研究的數據顯示,觀察組的產婦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產婦,產程也比較短,對于護理滿意度也要高于對照組。因此產婦的心理護理干預是很有必要的。兩組數據結果較為明顯(P<0.05),說明實驗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