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秀
(延邊腫瘤醫院,吉林 延邊)
現階段臨床對脾功能亢進患者的治療多選擇部分脾動脈栓塞術(PSE),該手術具有創傷較小、風險系數較低、術后恢復較快等特點,最大優勢還在于可保留部分脾臟功能,某種程度上可替代脾臟全切術作為脾功能亢進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1]。但PSE 術畢竟是侵入性操作,圍術期稍不注意,往往易引發各種并發癥[2-3]。為加強對PSE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本研究對30 例PSE 手術患者的資料做了相關分析與比較,具體如下。
此次所選30 例患者均于2017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在本醫院行PSE 術處理,且患者及家屬已簽字同意進行研究。按照1:1 比例隨機分組,A 組男/ 女為9/6,年齡45~70歲,平均(51.3±4.8)歲;B 組男/ 女為8/7,年齡46~68 歲,平均(52.5±5.3)歲。將A、B 組的基線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處理,P>0.05,有可研究性。
A 組接受常規標準護理,包括術前協助患者完善檢查,做好術區皮膚準備、手衛生等術前準備;術中積極配合主治醫師;術后給予基礎病房護理、病情觀察及對癥干預等處理。B組在A 組標準處理下接受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脾功能亢進患者通常有較長的疾病史,長期遭受病痛折磨,加之對PSE 手術缺乏認識、診療環境陌生等,往往易產生較重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狀況,主動與其交流,引導其傾訴內心想法、正確發泄負性情緒;適當鼓勵和安慰患者,以消除患者的負性心理,穩定其情緒狀態。(2)術前準備:①引導患者完善各項輔助檢查,如血常規、肝腎功能及出凝血時間等;②術前1 d 給予碘過敏測試;③術前為患者制動體位,指導其練習床上排尿,確保術后患肢制動下患者可順利排尿;④鼓勵患者多食用富含營養且易消化食物,伴腹水癥狀者需限鹽飲食;⑤做好術前備皮、建立靜脈通路等工作,并囑患者常規禁食飲4~6 h 等。
1.2.2 術后護理
(1)基礎護理:對患者的基礎體征進行持續動態監測,做好口腔及皮膚護理工作。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術后24 h 患肢需保持制動,穿刺區需給予6 h 的加壓包扎。并注意對穿刺區皮膚進行檢查,詢問患者舒適情況,以便在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處理。(2)生活指導:①飲食上可結合患者病情及飲食習慣搭配食物,盡量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類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鮮水果與蔬菜,以保持排便通暢。②首次下床時需有護理人員在一旁指導,排便或排尿時注意保護穿刺區皮膚,以免造成出血。(3)并發癥防控:①PSE 術后常有發熱、左上腹痛等綜合征,對發熱者,可給予物理或藥物降溫處理;而腹痛多于術后4~72 h 發生,疼痛可持續3~5 d,對此需增加病房巡視頻次,安撫患者情緒,指導其通過疼痛轉移法放松情緒,必要時給予鎮痛劑使用,以免影響睡眠。②持續發熱>1 周者,可能是感染導致,需注意對患者腹部的檢查,并及時將情況告知醫師;對脾區持續疼痛的發熱患者,可能為脾膿腫,需即刻告知醫師處理。③頑固性呃逆多與膈胸膜及左胸腔受炎癥刺激有關,對于癥狀較輕者,一般無需特殊處理;若癥狀較重,則需采取物理方法阻斷呃逆的反射弧,必要時給予藥物緩解。
對兩組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進行統計。同時以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Zung 氏抑郁自評量表(SDS)為參照,評估兩組不同護理階段的心理狀態。
將研究計數、計量數據輸入SPSS 20.0 軟件程序中處理,具體通過卡方與t 檢驗,P<0.05 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并發癥率的統計顯示,B 組為13.3%,明顯較A 組的46.7%減少,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A 組與B 組并發癥的統計結果分析[n(%)]
兩組護理前使用SAS 評估焦慮心理狀態,評分接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B 組護理后評分較A 組占優,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A 組與B 組SAS 量表評估結果分

表2 A 組與B 組SAS 量表評估結果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n=15) 58.32±5.58 41.08±3.86 B 組(n=15) 59.63±5.72 36.37±3.38 t 0.635 3.555 P 0.295 0.035
兩組護理前使用SDS 評估抑郁心理狀態,評分接近,P>0.05,無統計學意義;B 組護理后評分較A 組占優,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A 組與B 組SDS 量表評估結果分析

表3 A 組與B 組SDS 量表評估結果分析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n=15) 56.15±6.12 39.27±2.83 B 組(n=15) 55.89±5.98 34.88±4.15 t 0.118 3.385 P 0.458 0.039
PSE 術是治療各種原因所致脾功能亢進的一種有效手段,雖然創傷較輕,但在各種因素影響下,不可避免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或后遺癥。研究發現,PSE 術后引起發熱、胃腸道反應等并發癥的概率可達到35.0%。這其中除了與PSE術的侵入性操作有關外,還可能涉及到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關系等因素。因此,重視做好PSE 術的護理管理工作也是相當必要。
有資料顯示,常規護理能夠基本滿足于PSE 術的操作需要,但對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效果并不理想。鑒于該情況,本研究著重對綜合護理模式在PSE 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做了相關分析,其是現代護理學提倡的重要護理策略之一,是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充分體現,相對于常規護理內容更全面,更能夠考慮到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感受。本研究顯示,B 組患者經該模式護理后并發癥明顯減少,SAS、SDS 評分明顯降低,該研究結果肯定了綜合護理在預防PSE 術后并發癥以及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方面的價值,與上述研究觀點也大致相同。
綜上所述,在部分脾動脈栓塞術患者中開展綜合護理,能夠更好地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預防與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護理價值較高,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