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鳳娟
(黑龍江省大慶市中醫醫院,黑龍江 大慶)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不合理、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導致人們對身體發生病變,也使我國的疾病譜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肝硬化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而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后極易出現便秘,加重患者的病情和治療難度。對此,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方法以及便秘的護理措施及效果進行調研和分析,具體如下。
選擇2017 年6 至2019 年6 月到深圳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和便秘的78 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排除不符合標準的患者。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39例)和觀察組(39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8 例;年齡41~74歲,平均(66.59±5.25)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9 例;年齡40~75 歲,平均(67.29±4.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做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和便秘的診斷標準;(2)病人及家屬積極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無精神障礙和語言障礙。
實施調研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護理:當肝硬化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癥狀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同時維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舒緩患者的情緒,對治療充滿信心。
(2)飲食護理: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要禁食,待止血后在攝入少量的溫涼的流食,然后再慢慢攝入半流食、軟食,直到恢復正常飲食;同時以清淡為主,忌酒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排便指導:早餐后是人類最佳的排便時間,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定期排便的指導訓練,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避免發生便秘;督促患者進行合理適量的運動訓練,加快腸胃蠕動速度;對于無法活動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腹部按摩,每天3 次,每次10 min;同時可在晚上用餐后1 h 為患者進行溫水足浴療法,時間為30 min,必要時可進行針灸療法或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緩瀉藥[1]。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斷標準:患者在實施治療1 d 內出血癥狀消失、便秘癥狀消失則表示有效;患者在實施治療2 d 內出血癥狀消失、便秘癥狀緩解則表示顯效;患者在實施治療后出血癥狀和便秘情況無明顯好轉甚至病情加重則表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 7.4 4%)明顯高于對照組(8 2.0 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治療效果對比[n(%)]
作為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肝臟對人體的代謝功能起著調節作用,肝臟的病變導致人體的肝功能受到損傷,引起人體代謝功能紊亂。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發生病變引起出血,具有較高發病率和死亡率等特點,影響和誘發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的因素有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排便動力不足、藥物因素、環境和心理因素、不良排便習慣、年齡等[2]。當人體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時,排便的次數會增加;當出血癥狀消失后,排便次數會減少,使患者出現排便不順暢的情況,從而導致便秘;糞便在體內滯留過久會引發肝性腦病,而患者在排便時過度用力可能發生再次出血的癥狀。
本文針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方法以及便秘的護理措施及效果進行調研和分析,本文對患者進行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排便指導,使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能夠減輕不良情緒,降低患者出現便秘的概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82.05%)(P<0.05),這與李偉等[3]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便秘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和便秘的癥狀,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