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平
(河北省容城縣中醫醫院,河北 容城)
在生產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氧化碳(CO),煤氣管道不密封、環境通風不良等極易導致過量CO 中毒[1]。CO中毒非常常見、多發。中毒后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神經損傷反應等,嚴重時還可能危及生命。高壓氧治療被證實能緩解急性CO 中毒癥狀,阻止神經損傷[2-3]。現就我院對CO 中毒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整理,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5 年6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50 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者根據《內科學》中急性CO 中毒診斷標準進行診斷,有胃腸道不適、頭痛、昏迷、乏力、意識障礙、抽搐、胸悶等表現。對照組80 例:男性41 例,女性39 例;年齡18~65 歲,平均(35.2±1.4)歲。觀察組70 例:男性36 例,女性34 例;年齡21~68 歲,平均(35.8±1.1)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大體一致,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80 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70 例接受急診護理:①整個急救過程中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呼吸、血壓、意識、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做好急救準備;②基礎護理:出現意識障礙、昏迷類患者,要加強皮膚護理,定期翻身,預防壓瘡。不能進食者鼻飼營養,給予高蛋白、高熱量、維生素含量高的飲食;③心理護理:對于病情穩定、神志清醒者進行心理溝通,聽取患者的病訴,向患者說明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正確面對病情,樹立治愈信心,緩解負面心理情緒;④預防腦水腫:遵醫囑應用納洛酮等藥物預防腦水腫,促進呼吸恢復。昏迷10 h 以上、高熱、抽搐類的患者要進行降溫護理,必要時采取人工冬眠;⑤高壓氧療護理:嚴格按照標準的氧療流程進行護理配合,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能有效通氧。
①治愈:各種中毒癥狀消失,神經及感官功能等恢復;②好轉:相關的中毒癥狀改善明顯,神經及感官功能存在輕度異常;③無效:相關重度癥狀無變化[4]。治愈與好轉之和即為總有效。另外,記錄兩組昏迷時間、遲發性腦病發生率。
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80.00% 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昏迷時間更短,遲發性腦病發生率更低,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n(%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n(%
組別 總有效 昏迷時間(h) 遲發性腦病觀察組(n=70) 56(80.00) 13.2±2.5 2(2.86)對照組(n=80) 50(62.50) 22.6±2.8 9(11.25)χ2/t 5.5156 21.5569 3.8698 P<0.05 <0.05 <0.05
組織缺氧是急性CO 中毒的發生機制。吸入的CO 中85%與血紅蛋白結合,二者的親和力明顯強于氧與Hb 親和力,結合后變成COHb[5]。所以吸入低濃度CO 也會產生大量的COHb,而COHb 不能攜帶氧,穩定性極高而不易解離。同時,COHb 還會干擾血紅蛋白[6]。細胞因血氧不易釋放而缺氧。CO 與肌球蛋白也能結合,從而抑制色素氧化酶。CO 濃度越高、接觸時間越長,COHb 水平越高,組織缺氧越嚴重,腦和心臟等器官受損越嚴重。無氧情況下腦內ATP(三磷酸腺苷)迅速耗盡,細胞內蓄積Na+,誘發腦細胞內水腫、昏迷、意識障礙,除了臨床急救治療之外,還需有效的、科學的護理配合[7]。急診護理的開展更好地保證了急救的順利開展,更好地調整了患者就診狀態及配合度,還能避免不利因素對病情恢復的影響,預防感染、壓瘡、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從而能改善預后[8],本組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急救總有效率80.00%,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昏迷時間、遲發性腦病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對CO 中毒患者提高急救效率、改善神經功能具有重要積極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