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珍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中醫醫院,廣西 賀州)
大部分老年臨終患者瀕臨死亡時會出現嚴重心理負擔,給心理和生理形成極大痛苦,增加死亡帶來的負性影響,導致生存質量下降[1]。臨終關懷護理是針對老年臨終患者的一類特殊護理模式,目的在于通過關懷護理措施滿足患者基本需求,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狀態,正確看待生老病死,減輕生理痛苦[2]。但長期實踐發現較多醫療機構在臨終關懷護理中過于注重滿足患者物質需求,忽略了心理變化,導致其心理壓力過大,加速患者死亡[3]。因此在老年患者臨終關懷護理中加強心理干預,對提升護理質量和改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在老年患者臨終關懷護理中應用人性化心理護理的效果展開討論,詳情參考下文。
以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 例老年臨終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時間為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所有患者均為臨終老人,且符合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協議書等標準,同時排除老年癡呆、精神異常、認知障礙等情況。根據病床號隨機分為兩個組別,各25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11 例,年齡65~73 歲,平均(69.64±2.14)歲,疾病類型中,9 例為惡性腫瘤,7 例為腎功能衰竭,9 例為慢阻肺。實驗組男13 例,女12例,年齡66~75 歲,平均(70.05±2.09)歲,疾病類型中,8 例為惡性腫瘤、8 例為腎功能衰竭、9 例為慢阻肺。對比基本信息,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臨終關懷護理,具體為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境,在病房相應位置擺放綠色植物,床邊擺放患者親人照片。減少無關人員流動,降低說話聲音,定時更換衣物和被套,提供安靜整潔的休息環境。告知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足夠的家庭支持,感受到家人的關懷。指導家屬擦拭患者身體,保持清潔衛生。
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人性化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①入院時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鼓勵其表達內心真實感受,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制定針對性心理護理計劃。護士注意換位思考,以患者角度看待問題,盡量滿足患者合理需求。疏導患者負面情緒,正確認知死亡,使患者從容度過人生最后階段。適當引導患者回顧一生,正確看待生命的意義。
②通過按摩等方式緩解生理痛苦,按摩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提升身體舒適度。
③通過中醫望、問、診、切確定患者情志問題,結合中醫情志護理開展心理干預。包括語言開導療法、放松療法和五行音樂療法。聽五行音樂,根據宮音入脾、商音入肺、角音入肝、火樂入心、水樂入腎基本原則選擇相應曲目播放,合理控制分貝,促進全身氣機展放。同時配合放松訓練,指導患者坐直身體,雙手放于肚臍處,閉上眼睛,隨音樂緩慢吸氣、吐氣,從而改善精神狀態。
通過自建精神狀況評分、身體舒適度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各項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相關指標越好。采用自建滿意度問卷表調查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三個等級,總分100 分,0~60 分為不滿意,61~80 分為滿意,81~100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由調查結果得知,實驗組精神狀況評分、身體舒適度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精神狀況、身體舒適度評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精神狀況、身體舒適度評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組別 例數 精神狀況 身體舒適度 生活質量對照組 25 61.54±5.62 74.84±5.16 71.24±4.38實驗組 25 78.69±5.29 85.63±6.02 86.17±5.12 t 11.110 6.804 11.079 P 0.000 0.000 0.000
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80.00%,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6.00%,兩組對比差異較大(P<0.05),詳情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率對比[n(%)]
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階段,對于死亡存在天生的恐懼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面臨死亡時更容易出現焦慮、緊張等情緒[4]。不僅降低治療依從性,嚴重影響治療進程,而且會加重痛苦,提前死亡時間[5]。因此老年臨終患者的護理干預得到臨床重點關注。隨著醫療觀念的不斷更新,現階段護理模式逐漸完善和優化,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更為全面,有效滿足了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6]。臨終關懷護理目的在于減輕患者痛苦,提升身體舒適度,改善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有尊嚴、從容地度過人生最后階段[7]。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患者對臨終關懷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更希望得到足夠的心理支持。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在臨終關懷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心理護理,與臨終關懷護理良好結合。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潛移默化地使患者正確認知死亡,從容面對死亡[8]。結合中醫情志護理緩解不良情緒,保持穩定心態,從而達到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9]。從研究結果看出,實驗組護理后精神狀況評分、身體舒適度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人性化心理護理給予患者舒適護理體驗,有效調節心理狀態,改善生存質量。同時在護理滿意度上,實驗組明顯更高,也證實了人性化心理護理效果更好,患者更為認可滿意,對比單純臨終關懷護理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人性化心理護理應用于老年患者臨終關懷護理中,患者精神狀況得到有效調節,身體舒適度得到大幅增加,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滿意度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