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狀英,李琳,肖彩霞,王燦青,周志娟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云南 普洱)
老年癡呆又叫阿爾茨海默病[1]。老年癡呆的患者會出現記憶力逐漸減退,并且生活的能力也會逐漸降低,會出現社交困難,患者無法正常的進行生活活動等,老年癡呆患者的病癥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可能會越來越嚴重,重度老年癡呆的患者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情況,甚至昏迷和死亡[2]。引起老年癡呆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頭部的外傷、免疫、其他疾病、年齡過高或是家族遺傳等。老年癡呆的病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對于老年癡呆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醫院都是在院內對患者進行護理,在患者出院后就沒有進行延伸護理,使患者在出院后難以控制病情,本文是對老年癡呆患者使用基礎護理加上延續性護理的效果做出分析,具體如下。
選取302 例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在普洱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老年癡呆患者,將302 例老年癡呆病患者以隨機抽取單雙號的方式分為兩組,抽取到單號的151例患者為治療組,抽取到雙號的151 例患者為對照組,治療組平均年齡為(72.36±16.21)歲,男女占比89:62,對照組平均年齡為(71.98±17.54)歲,男女占比86:65,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患者均為老年癡呆確診患者,所有患者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給患者一個良好的環境,保持病房清晰的空氣以及保持衛生,按照醫生的要求提供給病患適合的飲食,告訴病人藥物正確的使用方法,做好提醒和監督,并且每日做好患者的病情觀察,做好患者出院的相關指導,告知患者以及家屬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如飲食作息、活動以及定期復查等。
1.2.2 治療組
治療組的護理方式是建立在對照組基礎護理的方式上,醫護人員需要在基礎護理上為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
(1)首先醫護人員需要為每一位老年癡呆患者建立個人病情的檔案,醫護人員需要先與患者及其家屬做好溝通和交流,說明延續性護理的具體護理方式和流程,獲得患者與家屬的積極配合,個人檔案的內容包括個人的年齡、家族史、愛好、職業、聯系電話以及病情的具體記錄情況等。
(2)根據每一位患者的具體病情做相關的評估,根據每位患者不同的病癥程度做好護理計劃,記憶訓練的方式、用藥指導、活動以及運動計劃等。并且將患者的情況以及病情變化做好相應的記錄,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情況以及病情的變化來調整護理計劃以及相關的訓練方法。
(3)為患者做好相關的健康教育,在出院時發放相關的健康指導手冊給家屬以及患者,并且對家屬做相關的宣教,讓家屬正確認識老年癡呆病癥,并且了解如何護理老年癡呆患者,當患者出現異常時,家屬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定期開展相關的講座,讓家屬和患者參加,講解正確的鍛煉方式以及正確的認知訓練等,讓患者能夠在出院后也能得到病癥的正確指導。
(4)醫護人員為老年癡呆患者建立病友會,定期開展一些活動,讓家屬與病患者一同參加,活動可以是一些戶外的或是病友之間的交流會,讓患者能夠增加社交,提高語言和表達的能力,并且互相鼓勵,樹立信心。
(5)出院隨訪:在患者出院1 周、1 個月、3 個月、6 個月,專科責任護士給予電話隨訪指導,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該病發展進程,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為患者提供合理、科學的護理照護,使用ADL 量表對生活質量進行量化評估,并叮囑患者定期回醫院復查。
觀察對比治療組與對照組護理后的精神狀態評分以及生活能力評分。
將數據納入SPSS 17.0 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 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的精神狀態以及生活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精神狀態以及生活能力對比

表1 精神狀態以及生活能力對比
組別 例數 精神狀態 生活能力治療組 151 22.9±2.1 43.8±8.7對照組 151 16.1±1.5 32.3±6.5 t 32.379 13.012 P 0.001 0.001
老年癡呆又稱為阿爾茨海默癥,這種病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病癥,是由于年齡增長而出現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這種老年癡呆病癥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老年病癥,老年癡呆患者由于認知功能的下降,可能還會產生焦慮、抑郁等精神上的疾病[3]。在目前的醫療中,對于此病癥還沒有特效藥,并且目前是無法完全治愈的,只能通過相應的一些藥物以及其相關的護理干預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等來控制老年癡呆的加重。目前引起患者老年癡呆的原因還不能夠明確,但是可能與患者的家族史有關,據醫學界研究證明,有家族史的老年癡呆患者患病率是普通患者的3 倍,除此之外,還可能是社會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生活習慣等引起老年癡呆病癥,就比如生活作息不規律,性格孤僻,發生過影響患者的重大事件和興趣愛好狹窄等。85 歲以上的老人,高達30% 的患病率[4-5]。這種病癥會有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的老年癡呆是輕度期,主要表現為容易遺忘、記憶能力變弱,并且判斷能力也會下降,可以繼續做一些平日熟悉的工作,但是對一些新的事物會產生茫然多疑等問題;第二個階段為中度期,患者的記憶力會嚴重的受損、記憶混亂等,對于事物認識已經有很大的障礙,不能夠獨立在戶外進行活動,以及個人正常活動也無法正常進行,需要別人的幫助;第三階段為重度期,這個時期的老年癡呆患者需要完全依靠別人的幫助才能夠生活,記憶也只有很少的碎片,出現大小便失禁等情況,最終導致昏迷和死亡[6]。這個時期的患者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患老年癡呆的患者,生活質量會很大程度的下降,通過一些干預,能夠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的病情能夠延緩發展,得到有效的控制[7]。
老年癡呆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而醫護人員能夠通過對患者的護理,幫助患者有效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通過護理訓練提高他們認知的能力[8]。通常醫院對患者的護理只是在醫院中進行的,而老年癡呆是一種發展性的慢性疾病,一般在患者出院后就不會再得到相應的護理以及監督等,而延續性的護理方式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這種護理方式是適用于患者出院以后的,這種方式能夠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些干預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10]。以上的研究也證明了,在護理老年癡呆患者時,使用基礎護理加上延續性護理的方式,這種護理方式主要是增加了患者的院后護理,通過出院后的一些定期隨訪以及病友會建立等,能更好地幫助患者在出院后也能繼續得到護理,并且在出院后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導,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在護理老年癡呆患者時,使用基礎護理加上延續性護理的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老年癡呆病癥的發展速度能夠降低,這種護理方式更值得在臨床護理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