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維莉,韓莉
(新疆吉木薩爾縣人民醫院,新疆 昌吉)
護理專業是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專業之一,護士在臨床醫學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護士在學習期間必須掌握倫理學、心理學以及護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同時,護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對護士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極高[1]。然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了實踐經驗的累積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實習或工作的過程中因經驗不足而犯錯,造成醫療事故的發生以及醫院的混亂。有研究表明,在護理教學的過程中進入案例教學法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本文就案例教學法在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調研和分析,具體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到我院新入職的100 例護士作為調研對象,其中男9 例,女91 例;年齡21~26 歲,平均(23.12±1.15)歲;本科生10 例,大專生62 例,中專28 例。
1.2.1 案例的設計
課程組教師在設計案例時要遵循科學性、可行性原則,選擇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病例作為案例,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課程組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新護士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使新護士可以兼顧理論和實踐;在授課的過程中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使新護士可以更好的消化理論知識并快速的運用到實踐中去。
1.2.2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1)案例導入與準備,在授課前,成立學習小組,每組10名,各組選擇1 名組長和記錄員,授課教師提前2 周將案例以及相關問題發給新護士,并要求新護士做好課前準備[2]。(2)案例分析與討論,首先,教師與新護士共同探討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根據新護士小組收集的資料進行提問;其次,讓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該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在情景實踐共同學習后探討解決問題的相關技術,加深新護士的印象與理解。(3)案例的總結,新護士小組在情景實踐后,對相關問題和所運用的技術進行歸納總結,同時授課教師擴展本案例中的相關知識,并為下一個案例的講解做鋪墊[3]。
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填寫教學質量表,包括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問卷調查后,82%的新護士認為教學內容緊扣理論知識;82%的新護士認為教學內容與護理專業特點很好的結合起來;79% 的新護士認為教學內容可幫助加深護理知識;78%的新護士認為教學內容容易理解;84%的新護士認為案例內容生動,見表1。

表1 新護士對教學內容的評價情況[n(%)]
實施案例教學后,80%以上的新護士認為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護理創新能力、積極參與課堂內容、增強護士之間的溝通、授課氣氛濃厚、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70%以上的新護士認為激發了學習興趣、增加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習歸納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授課方法相比,82%的新護士更愿意接受案例教學法,見表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而課程改革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課改不僅使我國的課程教學方法處于不斷創新和完善中,同時也豐富了教學方法與模式。案例法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此法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啟發式案例教學法、情景式案例教學法以及探究式案例教學法[4],此法的出現不僅創新了教育模式,也為教學法注入了新鮮血液。

表2 新護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情況[n(%)]
案例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意義包括以下幾點:(1)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教師通過圖片、影像等還原案例情景,讓新護士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有利于激發新護士的學習興趣以及調動護士學習主動性[5];(2)增強護士與教師的課堂互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法放大了護士的作用,使護士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負責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提高了護士的課堂參與度,增強了與他人之間的交流溝通[6];(3)對教師而言,案例教學法對其的素質要求更高,教師在案例法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組織者、解惑者的角色,這要求教師擁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促使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充實自已的知識庫,同時還促進教師深入臨床研究,不斷累積實踐經驗[7-8]。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的教學上采用案例教學法,能激發新護士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增加護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護士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