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手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互聯網的普及,手機攝影已經成為大眾的一種生活方式,人人都是“攝影記者”,人人成為“自媒體”,新媒體格局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本文通過分析手機攝影的發展,探究其對新媒體傳播的影響。
關鍵詞:手機攝影 新媒體 影響
一、手機攝影的誕生與發展
2000年,韓國三星公司發布了世界第一部帶拍照功能的手機,但從根本意義上講,這部手機的攝像頭與手機部件是獨立的。
2000年9月份,日本夏普公司推出了夏普J-SH04款手機,使電子發送照片成為可能,但當時這部手機的攝影分辨率只有11萬像素。隨著技術的發展,僅僅用了三年時間,第一臺百萬級像素攝影手機面市,讓公眾體驗到手機攝影的便捷。接下來的十幾年,技術的不斷更新,自動對焦、防抖動、臉部識別功能相繼出現,使得手機拍攝功能和拍攝效果大大提升。隨著WiFi、4G、5G 網絡的普及,人們漸漸對手機攝影產生了依賴,手機攝影更是成為廣大手機用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攝影具有簡便易操作的特點,使用者不需要進行復雜的技術學習,就能掌握手機攝影的基本操作。
(一)智能手機及互聯網的普及
當前,我國手機用戶總數為15.7億戶,4G基站已開通544萬個,5G基站已開通6.4萬個。智能手機的便捷與價格的親民,使得手機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上必不可少的物品,甚至變為“機不離手”。
(二)攝影功能的智能化
當前,智能手機技術不斷發展,手機攝影技術和專業相機不相上下,以華為P30Pro攝影功能為例,其后置攝像頭為4000萬像素+2000萬像素+800萬像素+TOF鏡頭的四攝搭配。前置攝像頭為3200萬像素(光圈f/2.0);傳感器RYYB(紅黃黃藍)使它的ISO升級為409600;雙景錄像功能,可以在拍攝景物以及人物的時候做到一邊拍整體一邊拍細節;50倍變焦功能,擁有了一個手持“望遠鏡”的稱號;支持OIS光學防抖,以及智能防抖等拍攝輔助功能。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手機攝影功能的強大,使手機攝像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圖片在各類攝影App的輔助下能夠快速地進行后期處理、存儲、傳輸、展示,更便于人們隨時隨地記錄生活。
(三)手機拍照的時效性
手機攝影的發展促使人們跨入了自媒體時代,手機用戶完全可能成為自媒體,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刻拍攝視頻或照片,隨時可以在微信、qq空間、微博、抖音、快手等App上分享。也正因為手機攝影的時效性,使得很多新聞事件都是通過手機拍攝并進行分享的。
二、手機攝影對新媒體的影響
(一)手機攝影打破新聞傳播的格局
手機攝影對新媒體的最大影響,就是在新聞事件中的應用,尤其是在進行突發事件新聞傳播時。當突發事件發生時,目擊者可以迅速使用手機,通過拍照或視頻的方式,進行信息采集,并迅速分享到網絡媒體中。一些新聞大事件,最初都是由目擊者通過微博、微信等形式第一時間發布的,讓大眾迅速了解到新聞。比如2015年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在爆炸的同時,親臨現場的目擊者就將拍攝的照片和視頻發布到網絡媒體中,外界第一時間通過新媒體了解現場情況,而后包括《新聞聯播》在內的新聞或采訪,均采用了網友拍攝的視頻。手機以其輕巧、便攜、快捷的特征,能夠迅速抓拍事發第一現場,并分享至互聯網,給觀眾帶去更快捷、真實的現場體驗。如今,很多頭條或熱搜的新聞,均來源于手機拍攝,手機攝影正改變著媒體的傳播方式,打破了新聞傳播的格局。
(二)手機攝影豐富了新媒體的傳播內容
隨手拍攝,及時分享,這是手機拍攝的最大優勢。大眾可以將手機拍攝的照片或視頻送到社交網站中,或通過社交軟件發送給親朋好友。手機攝影內容豐富,可能是大眾關心的新聞事件或突發事件,也可以是大眾衣食住行的日常行為。自拍、拍美食、記錄家人生活的點滴、記錄旅行的每一個瞬間等等,都可以通過手機攝影和新媒體來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所見所聞。因此,手機攝影通過新媒體傳播,不僅加快了傳播速度,也豐富了傳播內容,讓原本單一的新聞內容,豐富到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攝影正在更加便捷地描述生活。在新媒體時代,人們通過微博、微信等軟件,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信息傳播平臺,可以在第一時間將自己身邊的事,用圖像或者圖像配合文字的形式發布與傳播;企業、單位同樣可以通過手機攝影在自媒體上達到宣傳的目的,大大豐富了新媒體的傳播內容。
(三)手機攝影催化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
新聞圖片的生產不再是新聞機構和攝影記者的專利,手機攝影門檻低,傳播速度快,并具有廣泛的覆蓋面,手機攝影的普及催生了新媒體相關行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圖片、社交等產業的興盛,帶動了廣告業務、手機直播業務的發展,使新媒體成為更多人賺錢謀生的途徑。手機攝影的發展,使得手機直播帶貨、App AI看房、美食直播等行業應運而生,并加速了傳統旅游、科技、時尚等行業的發展,手機攝影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四)手機攝影對新媒體發展的負面影響
手機攝影對新媒體發展起到正面影響的同時,也難免起到一些負面作用。當前,每個手機用戶都可能成為新聞圖片和視頻的拍攝者、發布者、傳播者,成為一個特殊的自媒體。這樣的傳播模式下,難免會出現信息的失真,或虛假信息。尤其是在4G、5G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拍攝的圖片或視頻極容易被迅速復制或轉發,導致大量虛假信息、謠言、詐騙信息出現,給新媒體傳播帶來負面影響。也有手機用戶為了刷流量、博眼球、吸引粉絲,迎合受眾獵奇心理,侵犯他人隱私權進行拍攝,并上傳到媒體網絡,嚴重侵害了他人的權利,對新聞傳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三、結語
總體來說,手機攝影的快速發展打破了新聞傳播的格局,加快了新聞傳播速度,豐富了新聞內容,也催生了新媒體行業的發展,使社會各領域更加便捷地融合,成為真正的“地球村”。然而,手機攝影的便捷,也給新媒體發展帶來負面效應,為充分發揮手機媒體的優勢,實現拍攝和傳播的正面價值,需要提高大眾綜合素質,加強法律體系建設力度和監管力度,維護新媒體傳播秩序。
參考文獻:
[1]鄭樂.新媒體語境下手機攝影的傳播與效果[J].新媒體研究,2017(03).
[2]李莉,田輝.手機攝影及各類App在人像拍攝中的運用與探索[J].中國傳媒科技,2018(02).
[3]郁劍,孫夢如.手機攝影在社交媒體中的傳播功效及問題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8).
[4]程艷華.新媒體語境下手機攝影傳播現象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8(32).
(作者簡介:徐一墁,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吉林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版畫的數字化技術)(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