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
2020年1月3日,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重慶市大渡口區教育委員會承辦,重慶市大渡口區教師進修學院、重慶市茄子溪中學協辦的“重慶市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建設推進暨重慶市教科院重大學科(中學體育)項目建設培訓活動”在大渡口區茄子溪中學舉行。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體育衛生藝術教育處處長程翔宇,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萬禮修、普通中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周智良,中共大渡口區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委員會主任伍平偉,中共大渡口區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沈維安,大渡口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谷小平,成都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純等有關領導專家出席了開幕式。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牛曉、屈明,和重慶市普通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各基地、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重大學科(中學體育)研修團隊各團隊代表共300余人參加活動。
重慶市重大學科建設項目,是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強化研究隊伍建設和提升教科研影響力的重要舉措,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相統一,旨在通過不斷推出高質量的智庫成果,提升學科影響力,更好地為教育決策服務,推動重慶市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體育學科(中學體育)在各學科中脫穎而出,成為本次立項的兩個重大學科之一。據悉,重大項目(學科)建設周期一般為3年,負責人簽訂《重大項目(學科)建設3年目標及分解規劃書》,作為年度考核和終期考核的依據。未完成年度項目(學科)建設計劃,停發下一年度項目(學科)建設經費;考核合格的項目(學科),安排下期項目(學科)建設經費;終期考核不合格的項目(學科),取消其重大項目(學科)資格,并取消負責人三年內申報資格。
本次活動非常緊湊且內容豐富。主要進行了教科研講座培訓、教學觀摩研討及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建設交流。其中,王純作了主題為《教師的職責——科研能力提升》的講座,從教師職責、科研項目的分類、選題與申報等方面,指導與會教師開展體育教育科研;重慶市茄子溪中學肖晗青、張濤2名體育教師分別執教了《健美操訓練》和《籃球單手肩上投籃》2節課,全體與會人員進行了觀摩與研討;重慶市石柱民族中學校、重慶市銅梁中學校、重慶市南華中學、重慶市第七中學校、重慶市鳳鳴山中學、重慶南開中學、重慶市茄子溪中學共7所學校作為首批重慶市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成員,分別介紹了各自學校體育課程創新基地的建設經驗、特色與成果,并圍繞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建設與發展進行了研討。
萬禮修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本次活動是加強重慶市學校體育工作,更好落實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養,踐行深度教學進行的一次重要活動。”并進一步指出,“為了更好推進教學教研的轉型與發展,實施智庫建設,重慶市教科院啟動了重大學科建設,將通過重大學科建設探索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研工作新機制,促進教研隊伍的發展,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對一線學校的改革支撐作用;解決基于學校體育發展的熱點與難點問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建設特色鮮明的體育教研文化,形成一批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教研的優秀成果,助推學校體育的發展。”
高中體育課程創新基地建設交流會后,重慶市體育教研員、重大學科(中學體育)項目負責人屈明就課程創新基地建設和重大學科項目建設作了部署及工作安排。針對課程創新基地,屈明提出5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完善基本資料;二是要建立保障機制;三是要完成建設內容且內容要有特色;四是要重視成果提煉;五是要發揮輻射作用。而對于重大學科項目推進,屈明部署指出:一是要加強學習;二是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重大學科建設的價值;三是要頂天立定,要做好規劃設計,既要有理論的高度與格局,又要能夠落地實施;四是要有序推進;五是要有成果提煉的意識;六是要進行宣傳報道;七是要有輻射影響。同時,要求研修團隊要完成一個課題的申報;要加強團隊建設,明確負責人,且每個研修團隊要有一個聯絡人;要把握好時間節點。
活動最后,屈明對與會代表提出希望:抓住此次機遇,認真開展體育教學研究工作,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體育為突破口,深入推進素質教育,不斷加強學校體育學科建設與培訓,關注體育教師的發展,不斷完善學校體育發展規章制度,積極運用大數據平臺,深入推進學校體育改革,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牛曉也對匯報交流的7所學校作了指導:課程基地目標定位要“準”(準確);課程內容構建要是“實”(實在);課程基地隊伍要“培”(培養);課程建設路徑要“活”(靈活);課程基地的成果要“累”(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