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成長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都比較重視的問題。抓住青年教師發展的關鍵期是促進與帶動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如何才能使青年體育教師快速成長?筆者認為主要有師徒結對幫扶、課堂教學磨礪、團隊研修帶動三條路徑。
一、師徒結對幫扶
師徒結對既是一種專業引領的方式,又是一種同伴互助的方式,它表現為“專家”教師對“新手”教師的引領和幫助。要發揮好師徒結對的傳幫帶作用,需要學校、師傅、徒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1.學校層面:建立健全制度,保障落實到位。制度是保障師徒結對取得成效的基礎。在師徒雙方自愿選擇的基礎上,師徒在履行義務的過程中要用制度來貫穿始終,如制訂師徒雙方自愿選擇制度、簽訂協議聘用制度、過程監管制度、評優考核制度與成果匯報制度等,讓制度保障師徒教研的順利進行,為青年教師成長提供平臺。在師徒履行義務的過程中,要根據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與完善學校制度,以更有效地完善師徒結對培養模式。在長期的師徒結對考核中,對有能力、有責任、水平高的師傅可建立“人才資源庫”,并配以相應的考核與獎勵制度,甚至與績效考核掛鉤,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優秀教師的作用。“一對一”的師徒制若不能滿足現在的培養模式,可采用“多對一”或者教師專業社群[1]的方式為青年教師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
2.師傅層面:師傅是業務引路人、心靈激勵者。師傅要幫助徒弟熟悉教材教法,還可以允許徒弟先聽師傅的課再上課,也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而師傅也可以多聽徒弟的課,指出徒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師傅既是徒弟業務的幫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徒弟在工作與生活中遇到問題,可先向師傅咨詢獲得幫助,師傅可以為徒弟出謀劃策,師徒間相互鼓勵共同向新的目標邁進。
3.師徒層面:注重過程體驗,師徒共同成長。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基礎保障,師徒真正發揮其作用的關鍵在于過程。師徒雙方要確立目標與實施計劃,將目標根據協議時間分遠期目標與近期目標,近期目標要落實于行動中。例如,學校可在師徒目標的框架之下提供一定的校本或基地培訓活動,如學術沙龍、網絡研修、專題講座等。這樣師徒在活動中需要共同面對,這種捆綁式活動讓師徒為了同樣的目標而共同努力,這不僅增加了師徒的情感交流,也達到了一起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師傅在幫助徒弟成長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學習,深挖教材,創新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同時師傅也可以從徒弟那里學到新的教育理論觀點、新的教育技術、新知識等,相互間會形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二、課堂教學磨礪
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需要經歷各種賽課的評比、選拔。賽課、公開課的教學與常態課相比,更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它更加注重教學手段與方法運用的適切性、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的激發以及由此帶來的教學效果。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都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反復的磨課等,只有經過這樣過程的教師才能發現問題,才會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這種經歷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
1.教學設計的規劃與調整。教學設計是在對教材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要設計出符合學情而又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來,必須要了解教材、吃透教材,并有所創新,這就須要教師充分利用時間儲備教學資源和才智資源,獲取有用的知識為教學服務,且要轉識成智。有時還需要同行的幫助、團隊的力量,集思廣益,甚至聘請專家出謀劃策,才能真正規劃出一份高質量的教學設計來。經過反復斟酌與打磨的教學設計一定是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其教學環節是清晰的,教學輔助手段是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的使用也是切合教學實際的。
2.磨課讓教學技能更完善。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就為上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師教學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學設計的展現都依賴于教師自身的基本功與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磨課可以強化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通過磨課會發現許多問題,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語言如何做到精講而富有感染力、教學的組織形式怎樣調整使用更加合理有效,甚至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等。當問題出現時要多問些為什么,設問、解疑的過程就是不斷磨合、完善的過程。磨課的過程就是各項教學技能提高的過程,如課堂講授與示范技能、組織調控技能、突發事件處理技能等,這些技能是教師立身課堂的根本。
三、團隊研修帶動
當前以團隊研修的形式來促進教師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團隊也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如課題研究團隊、學習團隊、名師工作室等,這樣的團隊讓不同層次的教師為了共同的目標聚在一起暢所欲言,共謀發展。對于青年教師而言,組建或加入一個研修團隊是十分有利于自身發展的。
1.明確的共同目標。團隊在組建前要經過精心的設計與論證,對于團隊的目標、群體等都進行規劃。在成員招募時采取成員自主申報、成員審核等程序,團隊的組建是在成員自主申報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團隊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保障,學員才能樹立自我更新意識。團隊組建后,成員能接受團隊給予的要求與目標,并對遠期目標進行規劃,對近期目標采取具體的行動。明晰的目標是團隊前進的動力與方向,也是成員竭盡所能需要完成的目標。目標的完成需要成員具有堅持的毅力,保持著一種積極向上、不斷學習的思想意識和精神狀態,并落實于行動中,目標的實現才更容易達成。
2.同伴的攜手共進。研修中大多采用合作研討的形式,成員之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通過相互的切磋與交流,可以產生思維碰撞,更容易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正是成員共同進步的過程。通過學員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專家之間的互動對話,青年教師增進了感情交流,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同伴的互幫互助是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加入團隊后青年教師仍然需要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教學研究、主動解決教育教學問題,能夠分享資源、學會合作,這樣才能真正快速成長。
3.專家的方向引領。專家或團隊管理人要盡可能地了解每個成員的個性特點與優勢,根據成員的優勢補足短板,發揮優勢,完善技能,提高體育學科專業素養,如教學基本功有優勢的可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成為教學的能手;在教科研方面有優勢的要不斷反思總結實踐,多讀書學習相關理論,可理論運用于實踐并檢驗理論的效果,成為教科研的能手;在教育管理上有優勢的,可參與班主任管理工作甚至學校行政工作,為教師與學生的發展服務。盡可能為每個成員制訂發展方向,并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了解目標達成情況,甚至在關鍵時逼一逼會獲得更大的發展,便各成員不斷完善自我,形成特色。
4.扎實的分步行動。一個團隊發展得好關鍵在于每個成員努力與付出,需要每個成員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將個人遠期目標分解成近期目標與要在某個時間段完成的小目標,小目標的達成就是個人成長的成果。教師發展需要內部支持系統與外部環境系統,內部支持系統就看教師在行動上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種主動性與積極性就是教師要自主學習,這是一個有投入就一定有回報的教師專業成長“高速公路”,即“教師自己主動出擊,自主選擇內容、時間和方法,緊密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和成長目標,邊工作,邊學習,邊思考,邊總結[2]”。如,團隊要培養一定數量的優秀教師,就要提早規劃,對成員自身情況進行分析,從課堂教學、教科研、業務榮譽等方面進行梳理,總結不足,并著手準備,避免在評選時因為某方面的短板而痛失機會。
參考文獻:
[1]李源.教師專業社群:師徒制改進的有效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73.
[2]徐世貴.教師自主成長:基于名師成長的案例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