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賓
(重慶市合川區中醫院,重慶 401520)
高危風險妊娠產婦終止妊娠的有效方法就是剖宮產,手術治療中十分重要的步驟就是麻醉。臨床中一般會采用復合麻醉,麻醉藥物的選擇和用量與麻醉效果、鎮痛效果、手術效果以及預后效果密切相關[1]。臨床中一般通過小劑量的羅哌卡因進行麻醉,麻醉效果較好,但是仍然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對產婦的預后產生較大的影響。舒芬太尼具有較強的鎮痛效果,可以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保證產婦的預后效果。本次研究隨機選取了60 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法進行分組,展開對照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重慶市合川區中醫院收治的60 例剖宮產術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抽簽法將產婦分成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中產婦年齡22~34 歲,平均年齡(26.81±2.54)歲;孕周38 ~40 周,平均孕周(39.62±0.18)周。對照組中產婦年齡22 ~36 歲,平均年齡(26.43±3.18)歲;孕周38 ~40周,平均孕周(39.26±0.03)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年齡、孕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2];②無藥物過敏史;③無嚴重的器質性病變;④無傳染病;⑤無精神病。排除標準:病歷資料不完整者。
兩組產婦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要對產婦的血壓、心電、血氧飽和度以及脈搏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建立靜脈通道,輸注晶體液以及膠體液進行擴容,并予以吸氧治療。麻醉中,產婦采取左側臥位,在L2 ~L3 椎間隙進行穿刺,成功穿刺后,進行麻醉。
對照組通過羅哌卡因、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溶液進行麻醉,將濃度為0.75%羅哌卡因(海南斯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716,規格:75 mg/mL)1.2 mL 和0.1 mL 的生理鹽水以及1mL 1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使用腰穿針斜面朝頭側給藥,給藥時間10 s 內,然后產婦采取仰臥位進行手術。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舒芬太尼進行聯合麻醉,將0.5μ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2 mL ∶100 μg)和1 mL 10%的葡萄糖溶液以及0.75%羅哌卡因1.2 mL進行混合,使用腰穿針斜面朝頭側給藥,給藥時間10 s內,若產婦的收縮壓降低到90 mmHg 以下,需要通過靜脈給5 mg 的麻黃堿,如果心率水平降低到50 次/min,則需要給予阿托品。
比較兩組產婦的寒戰分級以及牽拉痛評分;比較兩組產婦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持續時間、痛覺恢復時間。
寒戰分級:1 級表示無寒戰;2 級表示頸部以及面部出現輕微抖動;3 級表示至少有1 組肌肉群出現明顯抖動情況。牽拉痛評分:根據疼痛評分,分值為0 ~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使用SPSS 20.0 統計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的寒戰分級以及牽拉痛評分優于對照組產婦,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產婦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持續時間、痛覺恢復時間均優于對照組產婦,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持續時間、痛覺恢復時間比較(±s,min)

表2 兩組產婦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持續時間、痛覺恢復時間比較(±s,min)
組別 n 麻醉起效時間 麻醉持續時間 痛覺恢復時間觀察組 30 2.13±0.89 310.62±1.97 50.46±2.16對照組 30 5.26±1.25 300.14±2.37 57.68±1.34 t 11.172 18.626 15.558 P<0.05 <0.05 <0.05
在剖宮產手術中選擇科學合理的麻醉藥物以及麻醉方法,會使手術順利進行,且預后效果也會明顯提高,可有效保證母嬰安全[4]。目前我國剖宮產的分娩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整個手術的時間也很短,一般只會用7 min 左右就可以將胎兒取出。所以在手術過程中,麻醉效果是重點考慮的范疇,對麻醉藥物的選擇極為重要[5]。剖宮產手術需要根據產婦的生理特點以及心理狀況,選擇和產婦相適應的麻醉方法,可以降低麻醉藥物對產婦和新生兒造成的不良反應。如果在剖宮產過程中,利用生效時間過長的藥物進行麻醉,則容易使新生兒出現呼吸功能受損,為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一般會在手術中采用一些鎮靜藥物,但是過多劑量鎮靜藥物的使用會在手術的過程中使產婦出現比較強烈的應激反應[6]。
羅哌卡因屬于局部麻醉藥物,注射羅哌卡因能夠阻斷鈉離子流入到神經纖維細胞膜中,防止神經纖維的沖動傳導而引發的可逆性阻滯,起到有效的鎮痛以及麻醉的效果。大劑量的羅哌卡因可以達到外科麻醉的要求,而小劑量的羅哌卡因則可以起到有效的阻滯作用,但對主動性腹肌運動無明顯抑制作用[7]。舒芬太尼屬于阿片麻醉藥物,在臨床中普遍應用,可以起到長時間的強效鎮痛作用。和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可以更加容易地通過血腦屏障,其血漿蛋白結合率以及分布容積較低,半衰期相對較短,舒芬太尼和羅哌卡因的親和力較強,會增強鎮痛作用[8]。舒芬太尼可以在肝臟內以及小腸內代謝,在24 h內大部分即可排出體外,不會在體內淤積產生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9]。
剖宮產手術產婦通過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進行聯合麻醉,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相互作用,可以減輕產婦的疼痛程度[10]。有臨床研究表明,剖宮產手術中通過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進行復合麻醉,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更高,起效速度快,疼痛度低[11]。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寒戰分級以及牽拉痛評分優于對照組產婦(P<0.05),觀察組產婦的麻醉起效時間、麻醉持續時間、痛覺恢復時間分優于對照組產婦(P<0.05),結果表明在剖宮產手術中,通過舒芬太尼進行復合麻醉,產婦的寒戰以及牽拉痛會大大緩解,起效快速,術中的麻醉效果持續時間較長,且術后的痛覺可以快速恢復,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李福仙[12]的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羅哌卡因)產婦的寒戰分級為:1 級(60.0%),2 級(30.0%),3 級(10.0%),實驗組(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產婦的寒戰 分 級 為:1 級(83.33%),2 級(16.67%),3 級(0.0%),與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同,說明本次研究結果具有有效性。
綜上所述,剖宮產手術中通過舒芬太尼進行復合麻醉,寒戰、牽拉痛的發生得到顯著降低,麻醉效果明顯改善,且術后恢復速度較快,效果良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