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剛入職的教師經驗不足,在家園溝通中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家長對新教師的接納度也不同,有些家長覺得他們年輕、經驗不足,對他們不夠信任。這容易讓新教師對家園工作產生排斥與膽怯的心理。面對這種情況,園方首先要對新教師表示理解,通過新教師座談會、黨群攜手談心會、師徒結對等方式,表達對新教師的理解。充分的理解與尊重的表達能夠給予其心靈的安慰與力量。
在理論運用于實踐時,園方要鼓勵他們進行案例學習,鼓勵他們嘗試理論運用實踐,進行經驗積累。在學習家長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新教師是主體,幼兒園是支持者、引導者,雙方需要充分溝通。1. 充分交流。園方定期組織專題交流會,鼓勵新教師復述問題。對于講述者,這是一次問題再現、思考梳理、情緒抒發的過程;傾聽他人的交流分析,也是思維碰撞、經驗重構的過程。在行政區域,設立“家長工作困惑交流冊”,安排家長工作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值班。新教師將遇到的困難、問題寫在本子上,值班教師每日解答。如遇到需要單獨一對一指導的情況,也可以在本子上注明,由值班老師主動聯系。2. 適度留白。在“教工之家”設立“家園溝通成長區”,用卡座小沙發、茶幾、小書柜間隔成相對獨立的空間,書柜中放入家長工作方面的書籍,引導他們利用彈性時間在此靜思冥想,減少其工作焦慮,提升其創造力。
他人的幫助和引領在新教師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集結同伴的合力。年輕教師們既是同事,也是同伴。可以通過自我選擇,組建成五六人為一組的“家長工作同伴互助組”,以項目形式開展活動,讓組員在團隊中合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進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培養問題解決的技能,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互助組能給予彼此情感支持和實踐動力。
與導師締結紐帶。將家長工作經驗豐富的、喜歡思考和總結的經驗型教師組建成“家長工作導師群”,導師群以相對固定的人員、相對固定的時間進行長期示范引領。可以線上開展專題讀書會,開設“每日閱讀打卡”“每周領讀交流”“每月讀書沙龍”,線下開展專題分享會,開設“每周導師經驗分享”“每月導師答疑解惑”“每學期導師專題講座”。還可以運用一些激勵機制。導師模式使得新教師心理上有支持的力量,導師更是成為他們成長的指路“燈塔”。
如何提高家長對新教師的了解度與信任感?開學初,幼兒園通過微信公眾號、幼兒園官網,進行“新教師秀一秀”,從個人簡介、學習經歷、特長展示、教育觀點、互動留言等欄目將新教師一一向家長全方位介紹,并且設置互動欄目,給予新教師與家長在開學前充分了解的機會和空間。對于新教師來說,線上互動比直接見面交流少了一些緊張感,多了思考的空間,這樣可以提前了解班級幼兒的性格特點、生活照顧需要,了解家長性格、育兒觀,有效進行開學前預熱,為開學后開展面對面家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成大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