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芳
在幼兒園課程中,幼兒應該回歸兒童生活世界。幼兒園應站在兒童的立場上,由兒童參與課程的建構。
一、 幼兒園課程應貼合兒童的自然生長
大自然的元素非常豐富,是任何圖像、視頻、音頻無法比擬的。孩子浸潤在大自然中,五感被充分調動,形成了豐富的內心體驗。即使將來面對高度競爭的壓力,與自然相處的早期經驗也可以成為孩子內心深處的堅實基礎,讓他們可以抗衡未來的風雨。幼兒園課程應該促進兒童生命的成長,讓兒童成為最好的自己。
比如,在課程“花園里的昆蟲”中,幼兒想要有一個“昆蟲小劇場”,想扮演蝴蝶、螳螂、蟋蟀、螞蟻……但要表演怎能沒有服裝?于是“制作昆蟲服裝”的活動又由此誕生。在整個過程中,幼兒主導著活動的方向,一次次的討論和商議,畫圖、裁剪、裝飾給他們帶來了挑戰、樂趣。幼兒在“昆蟲小劇場”中自由地表演,將學習推向高潮。對于兒童來說,學習就是行動,就是有事可做,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因此,在幼兒園課程中,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兒童做適宜的事,讓兒童多感官地、全身心地投入和行動。
幼兒園課程應成為兒童真實而自覺的行動。比如,在課程“花園里的昆蟲”中,我們看到幼兒圍繞自發產生的問題——“用什么工具捉蟲”“沒有容器,蟲子帶不回來怎么辦”開始制作捕蟲工具,尋找適合的容器。有觀察討論、有調查實踐,他們自始至終都是自覺行動的主導者,他們勇往直前、直面挫折,反復嘗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有行動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獲”。
二、 幼兒園課程更尊重兒童
幼兒園課程從兒童自然的發展規律中設定目標,從兒童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內容,運用好玩而有趣的體驗式學習方式,關注兒童心靈和精神的成長。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要真正理解“玩”是兒童的天性,讓活動更貼近兒童的生活,更加貼近兒童的需要,把“玩”當作一項探究活動,鼓勵兒童帶著思考玩,玩中啟智。比如,在幼兒園課程“神奇的大葉榕”中,幼兒通過放飛氫氣球把大葉榕的高度找了出來,但是繩子很長很長,一直從操場的這頭到那頭,怎么才能知道這根繩子有多長呢?其中一個測量方法是幼兒用自己的身體來測量,他們開心地依次躺下,最后發現大葉榕居然有11個小朋友疊起來那么高。兒童在面對新事物、接觸新事物的學習活動中,經常會通過游戲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在課程“神奇的大葉榕”“石榴豐收啦”“花園里的昆蟲記”中,幼兒的探究活動都在大自然中進行,幼兒自主學習,真正體現了兒童本位理念。
三、 幼兒園課程更吸引兒童
和諧自然的師生關系無疑是使兒童靈動生長的土壤。在幼兒園課程中,教師是自然資源的提供者、經驗的分享者。在課程的實施中,“生生”“師生”真實互動,幼兒在安全溫暖的環境中探索自然。如,在課程“石榴豐收啦”中,教師的介入或提問僅出現了十次。教師在整個課程中,始終不急于代替幼兒,當幼兒發生錯誤時,教師沒有指責,沒有著急,而是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使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的體驗,并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重組自己的認知結構。當幼兒開始與自然有了共鳴,師生關系就變成了共同探索自然的伙伴關系。
幼兒園課程以問題為中心,鼓勵幼兒提出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允許有不同的答案,鼓勵多元思考,讓幼兒成為真正的“問題解決者”。幼兒園課程應該讓兒童通過看一看、問一問、猜一猜、做一做,樂在其中。兒童通過回憶、觀察、比較,發現線索,進而根據自己的線索,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或猜想。
幼兒園課程應該切實關注兒童生活,讓兒童過一種自然而美好的生活,這樣才能讓兒童的生命得到成長。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暨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