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芬 周愛民



摘要?廣州市白云湖公園是一個集水利、科研、景觀為一體的生態型公園,其植物造景具有一些特色。通過對白云湖公園實地調研,分析了公園內種植的主要植物種類,并剖析了公園水體景觀中植物配置的藝術原則和造景特色。該研究成果對我國華南地區水體的植物造景具有借鑒意義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公園;水生植物;濕地景觀;植物造景
中圖分類號?S6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0)07-0118-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7.034
Study?on?Plant?Landscape?of?Baiyun?Lake?Park?in?Guangzhou
ZHANG?Fen,?ZHOU?Aimin
(Guangdong?Engineering?Polytechnic,?Guangzhou,?Guangdong?510520)
Abstract?Baiyun?Lake?Park?in?Guangzhou?City?is?an?ecological?park?which?integrates?water?conservancy,?scientific?research?and?landscape,?its?plant?landscaping?has?some?characteristics.?Through?field?research?on?Baiyun?Lake?Park,?we?analyzed?the?main?plant?species?planted?in?the?park,?and?analyzed?the?artistic?principles?and?landscaping?characteristics?of?plant?configuration?in?the?park?water?landscape.?The?research?results?in?this?paper?can?provide?reference?and?guidance?for?plant?landscaping?of?water?bodies?in?South?China.
Key?words?Park;Aquatic?plant;Wetland?landscape;Plant?landscaping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項目(自然科學)(2018GkQNCX146)。
作者簡介?張芬(1987—),女,湖北京山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園林景觀和植物造景研究。
收稿日期?2019-07-28;修回日期?2019-08-15
植物作為濕地公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影響著濕地公園的環境生態美學價值[1],國內有關濕地公園植物造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濕地公園植物造景的藝術性和方法[2-3]、濕地公園植物造景的美景度[4]、植物造景的場地精神[5]、濕地公園植物種類[6]等方面。近年來,廣州市在人工湖建設方面力度不斷加大,營造了白云湖和海珠湖等人工湖泊景觀,每個人工湖占地都超過133.33?hm2,水域遼闊,植物品種豐富,主要起到雨洪調蓄、引水、生態景觀、休閑旅游等功能。該研究主要對白云湖植物造景進行分析和總結,尤其是對水生植物造景進行重點剖析,對華南地區水體造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指導作用。
1?公園概況
白云湖公園位于廣州市白云區白云湖街道和石井街道
轄區內,是目前廣州市中心城區水域面積最大的人工湖,工程于2006年12月動工建設,2010年4月主體工程完成并投入調水補水運行,湖區規劃總面積2.07?km2,其中水面面積1.06?km2[7]。
白云湖工程是一個由四大主體工程構成的水利工程綜合體系,包括廣和泵站、引水渠、白云湖湖區(具體包括東、西兩片湖區和人工濕地)、石井河泵站(船閘)。主要具有生態補水、蓄水減災、休閑景觀3項功能,通過引水-蓄水-補水,對石井河等周邊河涌進行生態補水;汛期通過調蓄,保護周邊區域水安全;同時兼顧景觀美化,為市民提供一個濱水休閑的公共場所。白云湖公園平面圖見圖1,白云湖公園效果圖見圖2。
2?植物種類的選擇
白云湖公園是一個以水生植物、濕生植物等園林樹種造景的大型公共開放性公園,植物種類選擇上因地制宜,適地適樹[8],善于利用植物高低錯落、葉相和花色營造出不同的空間和景觀。植物種類繁多,經調研,種植的主要植物名錄見表1~4。
3?植物配置的藝術原則
3.1?多樣統一原則
植物配置講究多樣統一原則,既要在樹形、色彩、質地和比例等方面有差別,又要保持一定的聯系,形成統一感[9]。白云湖公園大量運用美人蕉、梭魚草、再力花、慈姑(圖3~6)等植物進行造景,4種植物的花型花色各不相同,再與不同植物進行組合種植,營造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同時4種植物在葉型和質地上比較接近,在整體上達到統一的效果。
3.2?協調和對比原則
整個白云湖公園的植物配置以綠色觀葉為主,四季常青。再加上藍天、白云、綠水,整個公園景觀給人一種柔和、寧靜的美感。
白云湖公園的植物配置除了講究整體協調外,還重視局部對比:一是空間的對比(圖7、8),利用香樟、羊蹄甲、南洋楹等植物形成的密林景觀和廣玉蘭形成的開闊疏朗草地景觀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是色彩的對比,圖9紅色系的千年木與綠色的荷葉、水松、垂柳形成鮮明的對比,圖10金黃色的黃金榕和綠色的水石榕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
4?植物配置的特色
4.1?注重空間營造
在城市干道、鐵路與景區接觸面采用生態密林隔離,形成一條完整的環湖生態密林帶,這也是整個湖區的背景及基調[10](圖11);在沿湖臨水區域應用喬木和濕生植物營造開闊的景觀,滿足人們的親水心理(圖12)。
4.2?借用植物的文化內涵來造景
白云湖公園借用植物承載的文化隱喻來進行造景,比較突出的就是四君子園。四君子園占地3?000余m2,因搭配種植梅、蘭、竹、菊,故得名。梅,傲而不俗;蘭,幽而不病;竹,輕而不佻;菊,麗而不嬌。千百年來,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被用來比喻高風亮節的內在品德。
四君子園中的梅園采用成片種植形成梅林,主要在1—2月賞花;蘭園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園子里擺放枯木,種植蝴蝶蘭等蘭花品種(圖13);竹園采用叢植、片植的形式,主要選用粉單竹、孝順竹、佛肚竹、觀音竹、鳳尾竹、黃金間碧竹等(圖14);菊園每到秋季,擺放盛開的各種菊花,爭奇斗艷。
4.3?植物造景與水利科研功能相結合
白云湖公園集水利、科研、景觀三大功能于一體,在植物造景上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特點(圖15)。2017年4月,白云湖水利工程管理處委托廣州市水務科學研究所實施了白云湖水生態修復工作。通過運用沉水植物群落構建和生物操縱技術,種植苦草、馬來眼子菜、狐尾藻等沉水植物,蘆葦、再力花、千屈菜等挺水植物,睡蓮、大漂等浮水植物,構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植物群落,后期通過魚、蝦、螺、蚌等生物構建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圖16)。
4.4?注重濕地生態景觀的營造
白云湖公園擁有大量的水體,水體面積約占公園總面積1/2。植物造景時充分結合這一特點,選擇大量的水生、濕生植物,營造濕地生態系統。主要選用的水生植物有睡蓮、大漂、狐尾藻、慈姑等,挺水植物有再力花、千屈菜、美人蕉、細葉沙草、大葉傘、梭魚草等,通過這些植物的組合配置,營造出高低錯落的濕地生態景觀。
4.5?觀葉花境景觀應用廣泛
縱觀白云湖公園整體的植物造景,觀葉花境的應用多而精致。利用慈姑、黃花美人蕉、粉花美人蕉、荷花、水松、再力花營造水生觀葉花境景觀(圖17);利用接骨木、合果芋、小葉春羽、花葉鵝掌柴、紅背桂、琴葉珊瑚營造林下觀葉花境景觀(圖18)。
5?結語
白云湖公園在造景時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學特性及生態習性等科學性的問題,同時利用藝術美學的造景法則進行設計,給游人帶來視覺愉悅的同時也兼顧了生態群落的健康生長。值得推廣的人工植物群落搭配有紅烏桕+黃花美人蕉+粉花美人蕉+銀邊草,琴葉珊瑚+白蝴蝶+春羽+花葉鵝掌柴,水松+再力花+蒲葦+彩葉美人蕉+鳶尾+睡蓮等。
參考文獻
[1]?王永志.濕地公園植物造景藝術探究[J].南方農業,2018(33):58-89,61.
[2]?楊軍.濕地公園植物造景設計探析[J].現代園藝,2019(14):78-79.
[3]?姚金星,楊青,毛岸奇.淺析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植物造景[J].現代園藝,2018(6):93.
[4]?王大陸.基于SBE法的海珠濕地水景植物景觀美景度評價研究[D].廣州: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7.
[5]?林俊英,吳若婧,林彥燕.場地精神傳承與創新下的植物造景藝術研究:以深圳香蜜公園為例[J].中國園林,2018(S1):140-145.
[6]?許澤豪,謝曉亮,冼麗鏵,等.廣州市公園耐濕草本植物及其造景應用[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8,47(4):352-356.
[9]?百度百科.白云湖[EB/OL].[2019-04-05].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4%BA%91%E6%B9%96/5969533.
[8]?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55-60.
[9]?張芬.珠江公園植物配置分析[J].吉林農業,2011(9):182-184.
[10]?繆圣達.白云湖植物景觀設計[J].科協論壇,2009(3):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