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鏴 吳永祥 竇云鵬


摘要?國際化合作辦學已成為全球化進程中高等教育發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趨勢,對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應用型院校的中韓合作辦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培養目標、聯合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4個方面,對構建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為培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新工科;中韓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創新;食品科學與工程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0)07-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7.079
Construction?of?Innovative?Talents?Training?Model?of?Running?School?Cooperation?between?China?and?Korea?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under?the?Background?of?E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
ZHANG?Lu1,?WU?Yongxiang2,?DOU?Yunpeng1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angshan?University,?Huangshan,Anhui?245041;?2.?College?of?Life?and?Environment?Science,?Huangshan?University,?Huangshan,Anhui?245041)
Abstract?International?cooperation?in?running?school?has?become?the?inevitable?trend?in?the?development?of?high?education?during?the?process?of?globalization.?It?is?of?great?importance?to?improve?talent?training?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e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We?analyzed?the?actual?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cooperation?in?running?schools?between?China?and?Korea?from?application?oriented?universities.?It?mainly?discussed?the?four?aspects,?including?training?objectives,?coculture?model,?course?system,?and?teaching?staff,?and?further?established?the?training?mode?of?innovative?talents?under?the?background?of?e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It?could?lay?a?foundation?for?training?practical?and?innovative?talents?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
Key?words?E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China?and?Korea?cooperation?in?running?school;Talent?training;Innovative;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8jyxm1246);安徽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干人才國內訪問研究項目(gxgnfx2019037);黃山市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項目(2018091);黃山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9JXYJ18)。
作者簡介?章鏴(1988—),女,安徽池州人,助教,碩士,從事韓國語教育研究。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從事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9-07-03
“中國制造2025”“工業4.0”“互聯網+”等重要國家戰略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高等教育的“工程素質、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照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標準,我國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存在不足,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創新工程人才的培養需求[1]。為此,教育部于2017年4月提出要積極響應和大力開展新工科建設,需從思想發動走向實踐行動,要積極推進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我國高等教育對新工科背景下創新人才的培養明確提出要與國際接軌,打造高素質、國際化、工程創新型人才隊伍,提升專業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以滿足新時代國家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戰略的需求[2]。
黃山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創建于2008年,起步較晚,專業基礎薄弱,尚未形成科學的學科專業體系,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逐漸暴露出培養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工程實踐能力不足、國際化視野與創新能力缺乏等問題,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對新型創新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3]。新工科旨在按照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思路,重點培養國際化、應用創新型高技術專業人才,為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對接產業轉型及人才質量培養指明了新方向。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構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韓合作辦學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需重新定位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打造中外聯合辦學模式,整合優化與完善教學體系,不斷探索師資隊伍建設,為培養新時代“國際化、創新應用型食品卓越工程師”奠定基礎。
1?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國際化發展視野下的中韓合作辦學
2013年國務院修訂、完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明確了中外合作辦學的目的和行為,為中外合作辦學提供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促進了中外合作辦學的健康發展[4]。中外合作辦學已成為全球化進程中高等教育發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趨勢,對于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中韓合作辦學國際化發展的總體層次偏低,只滿足低層次的個人需求[5]。因此,在進行中韓合作辦學時,應堅持正確辦學方向,慎重選擇外方合作辦學伙伴,不斷加強政策調控,完善監管體制,防止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合作辦學。不斷完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韓合作辦學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培養出符合國際高等教育質量標準的高級人才,以推動中韓合作辦學的科學發展。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和《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的精神和具體要求為指導,將和韓國安東國立大學食品生命科學院進行合作辦學,以滿足新時代國家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戰略的需求。期望借鑒國外先進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學科專業和管理設置,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創造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
2?中韓合作辦學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中韓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可以加大引進韓國優質教育資源力度,推進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黃山學院和韓國安東國立大學擬合作辦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兩所院校的情況如下:黃山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現有專任教師8人、專業學生約300人,設有食品加工方向和食品分析檢測方向,擁有食品加工與貯藏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分析實驗室、功能性食品研發實驗室等,暫無食品科學與工程的碩士點和博士點;韓國安東國立大學食品生命科學院創建于1947年,現有15位專精于食品科學領域的專任教師,設有食品生物技術、食品營養2個本科專業,現有專業學生共約240人,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涵蓋該學科內的食品加工與貯藏工程、食品科學、農產品精深加工,并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開展兩所院校的合作辦學,可以借鑒韓國先進高等教育理念和經驗,利用韓國優質教育資源,旨在讓黃山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掌握食品科學、食品發酵、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食品企業管理、食品加工與貯藏、功能性食品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技能,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創造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社會責任心的食品專業應用創新型專業人才[6]。培養的學生能夠在食品加工、生產、質量安全檢測、品質控制、營養衛生、工廠設計、企業管理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有關科研機構、食品企業、國家進出口管理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技術開發、感官評價、質量分析、生產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同時為培養繼續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專業學生奠定有利基礎。
3?中韓合作辦學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聯合培養模式
改革黃山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韓合作辦學的?“3+1”?聯合培養模式,黃山學院和韓國安東國立大學作為辦學的雙主體,結合雙方辦學優勢與資源,共同制定本科4年的培養計劃[7],共同開展課程教學與課程實踐,合作完成專業人才的培養。該項目實行本科層次“分段對接”聯合培養方式,學生在黃山學院學習3年(大一、大二、大四階段),在韓國安東國大學學習1年(大三階段)。雙方共同在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優化中韓合作辦學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學生在韓國學習期間的學分可進行國內轉換,在完成學業后,黃山學院頒發畢業證書與學士學位證書,韓國安東國立大學授予學生在韓國學習期間的結業證書或研修證明。創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中韓合作辦學的培養新模式,有助于推動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創造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從而有效促進地方應用型高水平院校的內涵發展[8]。
4?構建中韓互融的課程體系
中韓合作辦學的課程體系建設,以培養能從事食品加工與生產、質量安全控制、營養衛生、工廠設計、企業管理等工作的國際化、創新應用型食品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借鑒韓國高?!扒兄聦嵱谩暯赢a業、強化實務、興趣導向”?等較為成熟的課程建設思路,優化整合韓國安東國立大學的優質教學資源,以黃山學院為主體,制定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實訓實習大綱等。同時,組織教師編寫課程教案,推進核心課程和教材的建設,構建以文化素質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雙語課為基礎的課程體系框架,實現中韓教學資源的互補與共享[9]。
4.1?文化素質課
通過文化素質課的學習,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優化工科學生的人文文化環境,使學生能熟練運用韓語進行交流,掌握電腦和網絡的文字編輯,有良好的職業觀和職業道德。文化素質課主要開設課程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規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高等數學、大學計算機基礎、職業生涯規劃等。為提高學生的韓語交流能力,增加了初級、中級、高級韓國語,韓國語聽力,韓國語語法,韓國語會話,社交禮儀等課程。
4.2?專業基礎課
通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食品原料的組成和化學成分性質、計算機繪圖能力、食品企業管理能力、食品生產中設備使用與維護等,為其后續學習專業核心課程打好基礎。同時為提高學生國際化視野與現代儀器分析能力,中韓合作辦學項目特增設了食品標準與法規、現代儀器分析2門課程,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實際生產,具有可操作性。
4.3?專業核心課
中韓合作辦學項目主要開設了8門專業核心課程,包括食品分析、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保藏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廠設計基礎,主要培養學生能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技術開發、感官評價、質量分析、生產管理、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同時為培養繼續攻讀碩博士學位的專業學生奠定有利基礎。
4.4?雙語課
通過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和國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對照表(表1),可以看出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在雙語課程和創新實踐課程上的優勢。中韓合作辦學項目設有11門雙語課程,包括食品生物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藝學、食品安全學、食品工廠設計基礎等,而國內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僅設有2門雙語課。為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中韓合作辦學項目特增設了創新創意創造方法、創業基礎、產品項目研發訓練、食品專業社會調查等課程。
5?重組“國際化”師資隊伍
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對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專業教師具備“國際化”應用創新的能力。從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師資隊伍情況(表2),可以看出韓國安東國立大學在師資隊伍上的優勢,其中專任教師共15人,博士15人,高級職稱比例為93%,而黃山學院高級職稱比例僅為50%。通過開展中韓合作辦學項目,可以柔性引進具有食品工程、食品企業管理等專業背景或工作經驗的外籍教師等,填補新工科背景下教育課程體系中部分需具備行業背景師資的空白,以達到應用創新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目的[10]。
6?結語
中外合作辦學已成為全球化進程中高等教育發展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趨勢,對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起到重要作用。與韓國相關高校開展人才聯合培養,有利于借鑒國外先進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學科專業和管理設置,培養出新時代“國際化、創新應用型食品卓越工程師”,提升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水平與質量,滿足了新時代國家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戰略的發展要求,并為新時代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定借鑒。
參考文獻
[1]?王蘊.應用型院校國際合作辦學現狀及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2):217-218.
[2]?李素文,陳得寶,田向陽,等.新工科背景下多學科交叉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9(3):81-83.
[3]?吳永祥,胡曉倩,吳麗萍,等.基于CDIO理念的食品安全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3):254-256.
[4]?李鑫.試論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視野下的中外合作辦學[J].企業導報,2011(2):207-209.
[5]?張華,薛桂新,金清,等.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9):248-250.
[6]?劉濤,陳穎睿,丁新波,等.以實踐為導向的"紡織材料學"課程教學改革[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1):103-108.
[7]?游靈多.福建農林大新增2個閩臺高校聯合培養人才項目[EB/OL].(2016-06-16)[2019-04-03].http:∥i.fjsen.com/2016-06/16/content_17993967.htm.
[8]?張巧航,曾紹校,方婷,等.閩臺合作辦學模式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研究和探索[J].食品工業,2019,40(3):216-219.
[9]?耿明杰,周淑芹,曹鳳云,等.食品加工專業中韓合作辦學“雙元互動”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J].黑龍江畜牧獸醫(綜合版),2015(12):166-168.
[10]?錢麗麗,左鋒,王鵬,等.國立江陵大學與八一農墾大學食品專業合作辦學模式研究[J].農產品加工,2017(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