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國 熊晚珍 定光平 劉之楊 鐘儒剛
摘要?介紹了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概況,概述了湖北幕阜山片區特色優勢農產品,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戰略下,該片區省級與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以及特色產業興旺的策略,并提出創建12個省級、6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建議。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特色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幕阜山片區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0)07-025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07.071
Study?on?Building?of?Advantage?Areas?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and?Flourishing?of?Characteristic?Industries?in?the?Mufu?Mountain?Area,?Hubei?Province
SUN?Zhiguo,?XIONG?Wanzhen,?DING?Guangping?et?al
(Centre?for?Cultural?Studies?on?Southern?Hubei?Province,Hu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ning,Hubei?437100)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d?the?overview?of?the?construction?of?advantage?areas?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and?studied?the?characteristic?advantage?agricultural?products?in?the?poverty?alleviation?area,?and?explores?the?tactics?to?build?advantage?areas?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and?flourish?characteristic?industries?under?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and?the?targeted?poverty?alleviation?strategy,?and?put?forward?to?create?12?provinciallevel,?6?nationallevel?advantage?areas?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and?so?on.
Key?words?Advantage?areas?of?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Prosperity?of?characteristic?industries;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Fighting?poverty;Mufu?Mountain?Area
基金項目?湖北省技術創新專項軟科學研究項目(2018ADC149)。
作者簡介?孫志國(1963—),男,湖北監利人,教授,博士,從事農業知識產權與農村扶貧及鄉村振興戰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9-08-14
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是黨中央、國務院新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興旺鄉村優勢特色產業等的重要創新舉措。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各地爭創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特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創建特色鮮明、優勢集聚、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支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倉儲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品牌與市場營銷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建立利益聯結緊密的建設運行機制,形成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當前倍受關注[1-5]。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中,全文中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詞匯的文章,最近兩年多有3?000多篇,但其中絕大多數是新聞報導,研究論文很少;題名中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詞匯的文章,最近兩年多有80多篇,也多數為新聞。顯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研究,還相當薄弱,有待加強。
湖北幕阜山片區,包括咸寧市通山縣、崇陽縣、通城縣和黃石市陽新縣,地處鄂湘贛三省交界區域,為湖北省集革命老區、山區、庫區、疫區于一體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具有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等貧困特點。湖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湖北幕阜山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的意見》(鄂發〔2012〕19號)明確指出:湖北幕阜山片區與國家確定的武陵山、大別山、秦巴山片區一樣,同屬湖北省新一輪扶貧攻堅主戰場,地位同等重要,任務同等艱巨,在扶持政策上同等對待。
武陵山片區[6-10]、大別山片區[11-13]、秦巴山片區[14-15]的農村扶貧研究,已取得豐碩的成果。然而,幕阜山片區的研究,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還相當薄弱。著名的文獻資源搜索系統——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全文中有“幕阜山片區”這一詞的成果(檢索表達式:“幕阜山片區”?Date:-2019)僅6篇:4篇期刊論文[16-19]、1篇學位論文[20]、1篇新聞性報導文章[21]。
鑒于此,筆者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戰略下,湖北幕阜山片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與特色產業興旺的策略。
1?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概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3部門聯合印發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圍繞特色糧經作物、特色園藝產品、特色畜產品、特色水產品、林特產品五大類,創建并認定300個左右國家級特優區;并要求:區內形成以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為基礎,集科技創新、休閑觀光、配套農資生產和制造融合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打造一批“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特色品牌,增強綠色優質中高端特色農產品供給能力,豐富和滿足城鄉居民的餐桌,促進特色農產品出口,持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的基本原則:堅持品質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市場導向、有序發展;堅持三產融合、農民增收;堅持標準引領、科技支撐;堅持品牌號召、主體作為;堅持地方主抓、合力推進。建設特優區的意義重大: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要求;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抓手;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發展規模受限;科技支撐能力不足;產業鏈條較短;品牌建設和管理滯后;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發展滯后。
2017年12月25日,原農業部等9部門認定了《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第一批,62處)》。2019年1月17日,農業農村部等9部門認定了《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第二批,84處)》。現有的146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116處種植業,其中涉及果品54,蔬菜15處,中藥材、茶葉各13處,雜糧10處,食用菌5處,油料3處,花椒、咖啡、劍麻各1處;19處畜牧養殖業,其中涉及牛、羊各5處,豬4處,雞3處,驢、桑蠶繭各1處;11處水產養殖業,其中涉及淡水養殖7處,海水養殖4處。包含多種主導特色農產品的7處——忻州雜糧、元謀蔬菜、壽光蔬菜、蘭州高原夏菜、安國中藥材、上黨中藥材、亳州中藥材,其余139處主導特色農產品僅為1種。32處地方為地級市(州、盟、林業局),其余114處地方為縣(縣級市、區、旗、建設兵團)。
安徽、福建、廣東、河北、四川、山西、山東、吉林、重慶等省市,認定了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積極建設國家級特優區和省級特優區兩級架構。《湖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18—2022年)》提出:圍繞特色糧油作物、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特色茶業、特色畜產品、特色水產品、特色道地中藥材,創建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國家級與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幕阜山片區特色農產品與特色產業
湖北幕阜山片區地理標志資源豐富,現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4種:富川山茶油、崇陽雷竹筍、陽新屯鳥、崇陽麻花。國家地理標志商標16件:咸寧桂花(注冊號:11294029)、咸寧桂花(注冊號:11294030)、黃袍山油茶、楊芳豆豉、楊芳醬油、韋源口螃蟹、通山麻餅、崇陽野桂花蜜、通城豬、隱水枇杷、通山烏骨山羊、通山香榧(注冊號:18893352)、通山香榧(注冊號:18893353)、陽新鯽魚(注冊號:24711589)、陽新鯽魚(注冊號:24711590)、陽新獅子頭豬。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6種:通城豬、崇陽野桂花蜜、通山烏骨山羊、闖王砂梨、九宮山茶、大畈枇杷。
該片區臘米(吳茱萸)、油茶、湖蒿(藜蒿)、苧麻、柑桔、意楊、楠竹、雷竹等產業初具規模。
依據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發展趨勢,《湖北省幕阜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2011—2020年)》確定片區發展戰略定位有:鄂南地區農特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等。按照板塊化、品牌化、標準化和高效益的要求,高標準建設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著力抓好優質稻、油茶、中藥材、生豬、筍竹、水產養殖等特色板塊基地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一批在全國同行業有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打造“本草天香”茶油、?“華中兩頭烏”生豬、“雙獅”茶葉、“九宮山”有機茶、“天城”稻米、“瑞發”竹筍、精武鴨、春潮湖蒿、富水鳙魚、仙島湖銀魚等一批有影響的農業特色品牌。
該片區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主要圍繞本地資源優勢和現有基礎,立足片區4縣山多水闊的資源優勢,建設以優質稻、油茶、中藥材、水產、茶葉、水果、楠竹、雷竹、蔬菜、水果、生豬、肉鴨為主導的一批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板塊基地(優質稻基地、優質油茶基地、中藥材基地、水產基地、畜牧基地、柑橘基地、干鮮果基地、蔬菜基地、茶葉基地、竹產業基地、觀光農業基地、林特基地),努力提高農業生產標準化、優質化、專業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水平。
3?幕阜山片區特優區建設與特色產業興旺策略
3.1?創建12個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按照《湖北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2018—2022年)》的要求,堅持綠色發展、市場導向、質量興農、產業融合、品牌引領、因地制宜等原則,落實資源稟賦獨特、產業基礎扎實、產品優質安全、帶動作用較好等創建條件,爭取創建通城縣通城豬、通城中藥材、通山縣通山烏骨山羊、九宮山茶、大畈枇杷、通山香榧、崇陽縣崇陽雷竹筍、崇陽野桂花蜜、陽新縣富川山茶油、陽新獅子頭豬、陽新屯鳥、陽新吳茱萸等12個湖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3.2?力爭6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等3部門聯合印發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2017—2020年)的要求,從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科技支撐、質量控制、品牌建設、利益機制、綠色發展、管理保障方面等完善認定條件,力爭創建通城縣通城豬、通山縣通山烏骨山羊、崇陽縣崇陽雷竹筍、崇陽野桂花蜜、陽新縣富川山茶油、陽新獅子頭豬等6個特色鮮明、優勢集聚、市場競爭力強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3.3?強化農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
強化該片區農業特產(尤其是特色優勢農產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地理標志、商標、傳統知識、農業生物遺傳資源、專利、植物新品種等農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發揮農業知識產權的激勵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功能[22]、傳承農耕文化遺產功能[23-24]、培育農產品品牌功能[25-26],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知識化發展與核心競爭力提升。
3.4?堅持綠色發展
堅持綠色導向,依托幕阜山片區青山綠水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強資源環境保護,開展綜合利用。既要注重經濟效益,又要注重生態效益,以資源保護為基礎,突出地方特色,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推動形成保護與開發并重、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的綠色發展方式。
3.5?堅持質量興農
堅持質量興農,深化結構調整,打造該片區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制定產品質量標準以及商品規格等級標準,完善田間管理、投入品使用、科學采收、產地加工、包裝貯藏等技術體系,完善投入品管理、檔案記錄、產品檢測、合格證準出等制度,實現全程可追溯,確保產品質量安全,以質立足、以質創優,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成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區。
3.6?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與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等相結合,強化幕阜山片區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植物新品種等創造類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激勵農業科技創新,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3.7?傳承農耕文化遺產
堅持“切實保護好優秀農耕文化遺產,推動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原則,強化該片區傳統知識、農業生物遺傳資源等文化遺產類知識產權的保護與利用,推動當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化遺產。
3.8?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立足幕阜山片區區域資源特色,突出差異性和優質性,準確定位品牌發展策略,加快區域特色農業品牌培育、發展、營銷,構建支持評價體系,完善監管保護機制,推動形成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格局。強化該片區地理標志、商標、外觀設計專利等標示類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運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力爭打入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
3.9?加強三產融合
推進該片區特色農產品生產“接二連三”,延長產業鏈,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與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特色村鎮等建設有機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和全鏈條增值,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4?結語
現有的146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中,116處種植業、19處畜牧養殖業、11處水產養殖業。安徽等省份認定了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并積極建設國家級特優區和省級特優區兩級架構。
湖北幕阜山片區為全省精準扶貧四大主戰場之一,有豐富的特色優勢農產品資源,其中,4種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6件國家地理標志商標、6種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基于湖北幕阜山片區特優區建設與特色產業興旺研究,建議:①創建通城豬、通城中藥材、通山烏骨山羊、九宮山茶、大畈枇杷、通山香榧、崇陽雷竹筍、崇陽野桂花蜜、富川山茶油、陽新獅子頭豬、陽新屯鳥、陽新吳茱萸12個湖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②爭創通城豬、通山烏骨山羊、崇陽雷竹筍、崇陽野桂花蜜、富川山茶油、陽新獅子頭豬6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③強化農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④堅持綠色發展;⑤堅持質量興農;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⑦傳承農耕文化遺產;⑧打造區域公用品牌;⑨加強三產融合。
參考文獻
[1]?唐珂.中央一號文件系列解讀之九?積極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助力脫貧攻堅和農業高質量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19(5):44-45.
[2]?張國.務實推進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J].農村工作通訊,2018(7):14-15.
[3]?梁樂.河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研究:基于地理標志農產品視角[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3):43-48.
[4]?孫元鵬,袁知洋,劉于思,等.恩施州中藥材類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的思考[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1):154-158.
[5]?薛國琴.浙江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民增收機制分析:以香榧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9,39(1):45-51.
[6]?孫志國,劉紅,熊晚珍,等.湖北省武陵山片區智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基于涉農專利與農業科技創新[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6):120-124,127.
[7]?孫志國,劉紅,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恩施州智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基于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與智力資源開發[J].江西農業學報,2018,30(5):135-141.
[8]?孫志國,劉紅,熊晚珍,等.武陵山片區恩施州智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基于傳統知識與文化遺產傳承發展[J].江西農業學報,2018,30(4):134-140.
[9]?孫志國,熊晚珍,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畜牧類地理標志精準扶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8):205-207.
[10]?孫志國,熊晚珍,定光平,等.武陵山片區安化邊銷茶的知識產權與智力精準扶貧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8,59(3):511-514.
[11]?孫元鵬,孫燕玲,吳喆,等.大別山片區蘄春縣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化發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5):146-149,153.
[12]?孫元鵬,吳喆,孫燕玲,等.李時珍故里蘄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3):156-158.
[13]?孫元鵬,孫燕玲,吳喆,等.蘄春之寶——蘄竹的文化遺產保護與產業發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5):190-192.
[14]?潘世東,羅義,胡玉,等.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秦巴山片區村級文旅產業發展研究:以湖北省板塊為例[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38(6):38-43.
[15]?張凡,翁昌明,葉青松,等.秦巴山片區十堰市特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2):224-227.
[16]?許泱,潘婷.湖北幕阜山片區脫貧機制研究:基于縣域城鎮化的視角[J].中國商論,2018(28):143-145.
[17]?張建軍,黃帥帥,談新潔,等.幕阜山片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路徑探究[J].中國商論,2019(3):204-207.
[18]?劉躍,晏威,唐寧.咸寧幕阜山片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5):185-186.
[19]?廖倫建.湖北幕阜山片區扶貧攻堅工作調研思考[J].當代經濟,2015(28):80-82.
[20]?屠思.湖北省貧困片區農村兒童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6.
[21]?《鄉村科技》編輯部.推動高質量發展?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J].鄉村科技,2019(4):4.
[22]?孫元鵬,程正,劉于思,等.中藥材金銀花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9,51(4):157-161.
[23]?孫元鵬,劉于思,程正,等.中藥材黃連的知識產權保護與農耕文化傳承發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2):152-155,160.
[24]?孫元鵬,劉于思,程正,等.中藥材當歸的知識產權保護與傳統知識傳承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5):246-248,273.
[25]?孫元鵬,袁知洋,劉于思,等.恩施州道地藥材區域化與品牌化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4):235-237.
[26]?孫志國,劉之楊,熊晚珍,等.武陵山片區五峰自治縣的農業知識產權與區域品牌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8,30(1):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