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偉斌
天漸暖,黔茶香。貴州各地的茶園,第一批春茶開采。龍里縣果里村村民吳光芬帶上采茶工具,一大早便來到茶山防疫站點,測量體溫、雙手消毒、佩戴口罩,進入茶園。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茶采摘較往年推遲了幾天,所以我們得加緊了,不然一年的收入,都將受到影響。”茶農們彼此談論。大家一邊采摘新芽,一邊拉拉家常,不遠處還有山歌小調傳來,沉寂多日的茶園,慢慢變得熱鬧了起來。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行走貴州大地,像這樣忙碌的場景,隨處可見。當前,貴州全省上下連續開展脫貧攻堅督戰和疫情防控調度,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率先打通交通卡點,推動復工復產、春耕備耕,統籌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要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

普安縣搶采春茶
一排排綠油油的茶樹正蘇醒過來,在晨曦中吐露春芽、散發茶香,如果不是因為戴著口罩,在這里,絲毫感覺不到疫情來襲的緊張氣氛。而在茶山下6號館白茶生產車間里,員工正忙碌著打掃生產車間衛生,為設備開機做檢修調試,為加工設備進行消毒防范,一派繁忙景象。
“設備檢查正常、人員到崗就序、消毒防范到位、準備開機生產。”加工部負責人江瑞麟準時來到車間,對即將運行的加工設備進行全方位的檢查,開啟了復工復產的第一天。稱量、蒸軟、包揉、壓型、烘干......整個車間忙而不亂、緊而有序。陣陣茶香,透過干茶、蒸汽的吹拂,輕盈的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號角,無聲的堅定了員工干事的信心。
“在做好早晚測量體溫、定時酒精消毒雙手、掃碼進出登記、工作期間全程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分散用工、交叉作業’的方式,組織車間20余名員工有序恢復生產和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證生產工作的質量和數量。”對于復工的各個環節,身為基地負責人的熊健要求細之又細、嚴之又嚴。
據悉,當日,庚子鼠年第一批共計400余個富硒茶白茶餅制作完成并裝箱入庫,等待進入千家萬戶。下一步,茶投公司將組織人員對春茶進行培土、放肥、采摘,同時,結合實際明確春茶采摘人員疫情防控注意事項,落實采摘組織者和茶葉加工者責任,確保“指標不調、收入不降”。
“疫情防控記心上,一人一行比斤量,口罩戴好不打擠,我們致富集體強......”在平桃村村級集體經濟苦丁茶種植基地上,黨員吳光國一邊采茶一邊吆喝著。
龍家鎮平桃村地處余慶縣飛龍湖畔,因海撥相對較低,今年的春茶比往年要早一些。眼看春茶將迎來采摘中盛期,平桃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立即在村防疫工作群里發出號召,組織黨員、村民組長、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等積極報名,將防疫先鋒隊改編為產業突擊隊,做到疫情防控和產業發展兩不誤。
“我們突擊隊每天約有10人在基地采摘茶青,確保疫情防控不落下產業發展。”平桃村駐村第一書記左小湖說。
“如果最近幾天還是這種好天氣的話,最多五天就到采茶高峰了,現在勞動力也不好找,多虧有產業突擊隊幫忙,只要保證茶青有八成的下樹率,就可以豐收了。”村供銷合作社理事長王福舉說。
立春過后,氣溫開始回升,余慶縣各地苦丁茶基地的茶樹正吐新芽,茶農們搶抓農時采摘苦丁茶。為打贏疫情防控和春茶生產“兩大戰役”,實現茶業穩產增收,余慶縣各茶企采取戴口罩、分散采摘、錯峰交售、交叉作業等防控措施,確保春茶正常采收。
在余慶縣花山苗族鄉回龍村苦丁茶基地,10多名茶農戴著口罩,正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批苦丁茶。
時令催人,茶葉企業(合作社)春茶生產的序幕已拉開,而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各級各有關部門和茶業經營主體經受著戰疫情、抓生產的雙重考驗。安順市農業農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市茶業專班按照省茶葉專班《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貴州春茶生產如何應對》《貴州茶產業在抗疫中抓生產做準備》等指導意見,積極做好調研指導,推進全市春茶安全順利生產。
安順市蠶種場按照《安順市關于繼續強化細化社會網格化防控阻斷疫情傳播的通告(第6號)》要求,對蠶種場區域進行有效管控,制定了嚴格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在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前提下,于2月12日對全場家屬區、辦公區、物資倉庫等區域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2月13日復工,組織春茶追肥。
上崗前,逐一對全場職工及聘用的茶嶺村貧困戶上崗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監測,體溫正常人員才準予上崗,并發放口罩、手套等防護物資;對所有上崗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對在施肥工作前、中、后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等作出了具體要求;建立復工復產備案工作登記制度。

安順市農業農村局和市茶葉中心工作人員實地開展復工復產調研指導

正山堂普安紅公司加緊茶葉加工生產
2月13日,關嶺自治縣坡貢鄉煥榮茶業合作社春茶開采,市農業農村局二級調研員鄭秀梅和市茶葉中心主任王旭東、技術人員秦建濤實地開展復工復產調研指導。據合作社負責人鄭昕杰介紹,在當前疫情嚴峻的特殊時期,為了更好地組織采茶工人復工復產,他早早的聯系了茶園所在地寧河村的駐村書記,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動員工人復工。村支兩委積極籌備,對參加采茶的工人進行逐一登記和體溫檢測,積極籌備口罩等物資,確保村民采茶期間的安全問題。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務工人員就業問題,水城縣結合實際,充分發揮當地茶產業優勢,積極組織開展采茶技能的培訓,幫助農民工提升采茶技能促進就業的同時,有效幫助當地群眾增加收入。
初春時節,在龍場鄉茶葉種植基地,一個個腰挎籃子的村民正在茶葉基地認真聆聽采茶培訓師對雙手采茶技能的講解。
雙手采茶技能比單手采茶技能的效率要高出一倍多,這對許多采茶工來說,技能上的提升能為自己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
一直在浙江打工的毛學書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目前不能外出務工,為了學會采茶解決就業,從未采過茶的她也跟隨其他人前來參加采茶技能培訓。“以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怎么采茶,現在培訓老師教會了我雙手采茶,也學了很多東西。”水城縣龍場鄉村民毛學書說。
此次雙手采茶技能培訓是六盤水市、水城縣人社局聯合組織開展的首次采茶技能培訓。
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務工人員實現穩定就業,水城縣人社局采取就地就近解決就業的方式,與水城縣茶葉公司、南部園區等積極對接及時摸排用工情況,并在相關網絡平臺發布用工信息,多舉措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減少疫情對脫貧攻堅成效的影響。
茶葉是水城縣農業的支柱產業,當前,早春茶已實現開采。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水城縣堅持從緊從嚴、安全第一、科學有序的原則,制定相關制度,通過對采茶工人開展線上培訓,進行發放口罩、檢測體溫、分散采摘等措施有序推進春茶采摘,實現既防得住疫情又聞得見茶香的目標。
“我們水城縣的茶葉上市時間非常早,在今年的1月11日就已經正式上市了。”水城縣南部園區黨工委書記晉儒豫說,目前我們采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首先是制定了相關的工作預案和方案,并且落實了我們相關的上崗人員崗前體檢制度,通過這一有序的措施,目前我們的茶葉基地都進行有序的生產,相信通過這些積極的措施,全縣的茶產業不會受到影響。

貴州叁仟農夫公司組織村民進行春茶采摘
“大家在地里干活要分散開,間隔至少在一米五以上……”春回大地,生機盎然,在畢節金海湖新區雙山鎮法書村茶葉種植基地,40余名群眾在鎮、村干部的指導下,抓緊春耕黃金期種下新茶樹苗,種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
茶產業是法書村的主導產業之一,也是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支柱。通過強有力的宣傳發動,當地群眾積極投身春耕生產,搶抓農時農事,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我們雙山鎮規劃種植茶苗2300畝,今年計劃完成1000畝。為嚴格控制疫情,群眾下地干活之前測量體溫,嚴格要求做好自身防護。”雙山鎮副鎮長周懷高介紹到。
雙山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推進春耕生產,種子種苗、地膜肥料等農資做到早貯備早供應,確保防疫工作與春耕生產兩手抓、兩不誤、雙促進。
在金海湖新區文閣鄉海壩村、文閣社區等茶葉種植基地,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據了解,2020年,文閣鄉計劃新種植優質良種茶2000余畝。
“我們基地規劃種植5000畝,品種有白茶、黃金芽、奶白等。”金海湖新區雄威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孟令熊介紹,“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利益聯接30戶農戶,每天大約有40人到基地務工,到了采茶季節,每天需要300多人務工。”
茶產業作為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已成為金海湖新區涉茶農戶致富的有效途徑。據悉,2020年金海湖新區計劃在雙山、文閣、岔河等鄉鎮大力發展茶產業14000畝,目前新茶種植已完成5000畝,春耕春種所需農資儲備充足,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2020年春節假期已經結束,隨著縣內外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員工重返就業崗位,江口縣創抓機遇,抓好茶葉生產,在組織茶葉企業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組織企業復工生產。
為搶抓季節調優品種結構,今年春季,江口縣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新建名優茶基地1000畝,二是做好幼齡茶園補植補栽工作,三是做好茶園管護,四是協助茶葉生產企業做好企業采摘工人組織和培訓。
為此,縣茶葉專班組織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召開了2020年春茶產業發展復工復產部署會,明確發展工作任務。截止日前,全縣已用4家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其中貴州銅仁貴茶股份有限公司2月11日正式復工生產。全縣茶園建設和補植補栽工作已經全面啟動,預計在3月15日前全面完成名優茶建設、茶園補植補栽和前期管護計劃任務。
為做好茶園采摘工人組織工作,同時做好疫病防控,縣政府通過村委會進村入戶宣傳、微信、電視等多渠道發布用工信息。為應對疫情,農業農村局為投產企業協調口罩、紅外體溫檢測儀等防護物資,確保對疫情的有效防控。
搶時間,補損失。2月23日,走進雷山縣大塘鎮高巖村“白葉一號”茶園基地,當地村民正忙著種植由浙江省安吉縣捐贈而來的90萬株白茶茶苗,種下了村莊的致富希望。
挑苗上山、平整土地、分株種植,新鮮的茶苗種滿在高山之上,冒著片片綠意。
“小的三棵,大的兩棵,挖深一點,土踩緊一點,再栽密一點……”雷山縣大塘鎮副鎮長陳程在一旁指導著新來的村民種植白茶。
據了解,雷山縣大塘鎮新建“白葉一號”茶葉1000畝,茶苗得益于浙江安吉縣捐贈,根據安吉縣與雷山縣政府簽訂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要求,自2019年10月份開始,安吉縣陸續運來了211萬株“白葉一號”茶苗。
“安吉縣捐贈給我們的最后一批茶苗90萬株已經到位,目前我們正在組織高巖村的老百姓種植。搶抓時間,必須在2月底全部完成種植,這樣才能提高茶苗的存活率。”陳程告訴記者。
環顧山上山下,分散的四五十個村民在地里忙前忙后。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家干點基本的農活,現在村里組織大家來種茶,一天有120元的工資,心里也感到安穩,在這山上還能呼吸新鮮空氣呢!”高巖村村民楊通玉欣慰地告訴記者。
“過去這一段時間耽擱了茶葉種植,今天茶苗到了,我們就抓緊時間組織老百姓種植,這一方面解決了高巖村產業發展問題;另一方面也讓在家還未外出的群眾在家門口找工作,解決一下家里的生活零用。”雷山縣大塘鎮高巖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一指揮長朱華勇補充說。
戰“疫”不松懈,生產不誤時。疫情擋不住復工腳步!目前,雷山縣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春耕備耕、復工復產,吹響“沖鋒號”,奮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
“春節疫情期間,采茶停過一小段時間,現在正在加班加點,盡量多采,把損失補回來。”在茶園中,聯盟村的茶農羅鳳說,她一天可采三四斤,價格要比去年同時期還要好點,每斤上漲了15%以上,馬上要罷市的烏牛早都要賣40多一斤。“立林組的柏家,一畝七分地的茶,今年已經賣得8000多塊錢啦!”
在普安貴安茶業的基地上,100余人正在滿山采茶,“為了保證加工廠有茶青,只得想辦法自己組織采茶工人上山,專供廠里。”老板羅禹榮說。
“最近幾天,在普安縣的江西坡鎮、茶源街道,每天都有13000人上山采茶。”據江西坡鎮黨委書記、茶源街道黨工委書記蔣銳介紹,現在正是搶茶青下樹的時候,茶源街道專門組織了一批易地移民搬遷戶去采茶,既增加了搬遷戶的收入又提高了采茶量。

貴州七茶茶業茶園基地

余慶縣花山鄉回龍村茶農戴著口罩,正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批苦丁茶。周磊攝
“縣里15家龍頭茶葉企業全部復工復產,193家茶葉加工廠合作社全部復工復產,都在開足馬力滿足市場,每天收購茶青在15噸左右。”普安縣茶業發展中心主任甘正剛說,截止2月27日,普安已經生產春茶干茶105噸,產值突破5300萬元。
走在普安茶區,到處洋溢著因“搶”而帶來的緊張氣息,搶干茶、搶茶青、搶采摘、搶加工,“搶”的背后是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在推波助瀾,普安的茶被譽為“黔茶第一春”,茶早茶好,名聲在外,有了市場,就有了茶產業鏈上的所有人,鼓足干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補回來的強大動力。
而普安“搶”春茶,是貴州春茶市場表現的一個鏡頭,是貴州茶產業帶動的一個縮影,是貴州茶復工達產的一個瞬間,因茶脫貧,因茶小康,已在貴州變成現實。
按照都勻市2020年低效作物調減工作計劃,預計新增茶葉、果樹、中藥材等其它經濟作物5萬畝,其中茶葉計劃新增種植5000畝,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嚴格按照都勻市“2+8”農業產業革命結構調整的總體規劃,在毛尖鎮、墨沖鎮、歸蘭鄉等地開展種植,預計3月中旬完成種植任務。
這次茶苗的品種有黔茶1號、福鼎大白,貴定鳥王種等,由都勻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統一調度,免費發放給村民。
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選舉說:“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茶葉春耕生產工作,根據工作安排,我們迅速把茶苗調到鳳鑫村,組織茶農進行種植。目前,已經準備好了2000畝的茶苗,從苗圃基地取苗后,正在分批送入相應的計劃種植的村,進行組織栽種,確保茶葉春耕生產工作有序開展。”
此外,都勻市計劃2020年茶葉提質增效2萬畝,輻射帶動5萬畝。
目前,貴州爭分奪秒搶抓復工復產,組織群眾開展春耕備耕,統籌兩線作戰,堅持疫情防控不松懈,集中力量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雖然貴州的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絲毫不能掉以輕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仍至關重要。
“我們不能因為有疫情就放松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也不能因為抓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而放松疫情防控,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兩場戰役都要打贏,兩個勝利都要必得!”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指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貴州還將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確保取得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