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禮華
我回到辦公室,準備批改作業,抽屜里的微信提示音打破了寧靜。我拿出手機一看,是微信好友申請,還附帶了一條驗證信息:“你是?”
微信名是“流浪的孤獨兒”,再看看手機上顯示的距離:100米,我皺起了眉頭。不會是班上哪個學生搜索附近的人,誤打誤撞加了我的微信吧?
我確認通過后與他發起會話:“我就在你附近!”對方很快回復了一個表情。
直覺告訴我,這一定是班上哪個學生的微信。這學期開學后,班上的手機泛濫,目前已經收繳十幾部手機了,有的家長都被請來幾次了,看來還有“潛伏者”。
會是誰呢?我一時無法確定,便悄悄走到教室后窗外面,想看出是誰在晚自習偷偷玩手機。
教室里一片安靜,小閩一邊轉筆一邊抓耳撓腮,小樂正在翻英語詞典,小飛正雙手托腮發呆,其余大多數學生都在奮筆疾書,認真學習。
我繼續掃視教室。小濤怎么了?他左手按著書,右手撐著頭,眼睛一會兒直直地盯著前方,一會兒又警覺地瞟向教室門口。
看來小濤有問題!
我沒有立即沖進教室抓現行,而是把手機調成靜音,發送了一條消息:“能告訴我你是誰嗎?”
小濤似乎一震,迅速豎起書,左手在書頁那邊動彈。
我這邊馬上就收到了回信:“你是書店的,還是飯館的?”
“我是一個工程師。我們好像離得不遠呢。”不等他回答,我又發了一條:“你應該是學生吧?”
不一會兒,我連著收到好幾條消息:“什么工程師?”“是的。”“我好想去流浪,可是我孤身一人。”
據了解,小濤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年邁的奶奶在身邊,難怪他給自己取名孤獨兒。可是,他為什么要去流浪?
“為什么要去流浪?”我飛快地打字,“我陪你去怎么樣?”
“我想和爸爸媽媽在一起。你為什么要陪我?我們又不認識!”
“也許我們熟悉呢。瞧你這頭像,多帥啊!”
“那不是我本人。”我看到教室里的小濤羞愧起來,“我又矮又小又黑又瘦……”
“個子矮小怎么了,關鍵是精神上不能趴下!你應該懂得,摔倒不是行走的必然結果,失敗也不是努力的必然結局!你努力過嗎?”
我回到辦公室,手機屏幕又亮了:“我好無助,我覺得自己就像是飛了千里卻無處停歇的小鳥,像烏云背后的星星,沒有閃耀的機會。”
我立刻回復:“挫折就像烏云,但阻擋你的不是烏云,而是你的懈怠!為了站立,你曾經爬行;為了遠方,你一直前行;為了成功,你一定能行!”
小濤疑惑起來:“我能行嗎?你怎么這么像我們老師?”
“每一個懂得熱愛生活或者曾經經歷挫折但沒有屈服的人都會這么說。”我又補充。
過了好一會兒,小濤發來一句話:“不能再說了,我要做作業了。”
“好,有事找我,我就在你附近!”
我收好手機,陷入沉思:手機為什么屢禁不絕?學生為什么要在微信或QQ中尋找安慰和快樂?為什么我們就在他們身邊,卻離他們很遠,而同樣的我,以另一個身份出現,卻可以聽到他們心里的聲音?
接下來的幾天,我跟小濤約定,在校時間不發信息,回家后,他隨時可以找我聊天。現實中的小濤安靜而慵懶,微信里的小濤好奇心爆棚。我小心且不露痕跡地與他保持聯系,回答他各種稀奇古怪甚至很幼稚的問題。
兩周后,小濤建起一個群,把班上有微信的同學都拉了進來。一個星期六的早晨,微信提示音響起,看頭像應該是小雨,她問我:“你是誰?你在哪?”
“我是曾經的你們。我就在你們附近!”
第二天一早,打開微信,群名已經被改成“就在你附近”!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江縣沙溪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