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摘要】? 德育教育在基礎教育各個學段都十分重要,特別在社會接觸逐漸廣泛但心理尚不成熟的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行為都容易出現偏差,加強德育工作更是必要。但目前,很多學校在脫離生活、大泛空的教育模式下德育教育效果不夠顯著。本文以初中德育教育現狀分析為基礎,從家校協同推動、德育校園構建、社會實踐參與等方面詳細分析德育教育的提升策略,提升德育教育效能。
【關鍵詞】? 初中德育教育 生活化 優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19-01
德育教育是新時代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必要內容之一,從習主席強調學生教育工作要將核心價值觀等德育工作強化落實的“立德樹人”理念提出,到逐漸將“生活化德育教育”作為學校教學工作常態內容,教師更應強化“滲透式德育教學理念”,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初中階段學生剛步入青春期,心理尚不成熟,但又逐漸開始接觸社會,尤其是當下社會網絡廣泛發展的背景下,學生全面深刻地受社會多元化思想影響,在思想認知以及行為表征上都出現很多偏差問題,如學生刻意追求標新立異、輕視傳統思想美德、淡化學習發展重要性等,導致不少學校德育工作的推進屢屢受阻,所以初中德育教育更需生活化,從切實影響學生的生活小事入手,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
1.初中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目前,德育教育存在幾個問題:首先,德育教育與學生生活出現明顯脫節,很多初中德育教育只局限在德育課堂上,德育課程變成一門知識學科,無法和學生真正的生活接軌,內容過于空泛。比如學生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卻對其與生活中的聯系沒有認知,德育教育效果有限;其次,德育教育形式單一,除開展德育理論課之外,德育效能的實現基本是通過學校規章對學生行為進行約束,這種情況下,德育工作又變成“紙上談兵”,統一化的標準規定不能包含不同學情與家庭狀況下的各種情況,“缺斤短兩”式的教育模式下很難形成常態化教育;第三,德育教育主體不清,德育只重視教師和學校怎么做,卻沒有考慮到學生怎么做,不關注學生生活點滴小事,學生德育教育參與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德育工作者必須清晰地認知:學生才是德育教育中的主體。空洞的德育知識灌輸以及行政化的道德規范管理要求,搭配斷續的德育教育模式,學生很難提起對德育的關注,造成單項教學互動,德育工作開展會遭受重重阻礙,且效果不佳。
2.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策略分析
2.1推進德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德育教學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基礎知識的教育展示,所以更應生活化處理來提升教學效果。教學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課本德育課程內容是教學中的重要參考,而不是限制德育教育的屏障,更應將德育課程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如將身邊的時事熱點作為應用材料,學生日常行為表現也是重要的借鑒內容,將大泛空的思想道德知識結合生活實例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使學生獲得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論認知;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調整,德育校園就是其中關鍵內容,德育要落實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知行合一,特別是教師,必須為學生樹立起良好榜樣,在生活點滴小事中遵守行為規范,以身作則才能使學生對教師要求的中學生行為規范更加認可與接受。德育校園的建立也應關注生活點滴,如隨手撿垃圾、打掃公共衛生,尊敬教師、敬愛同學,從簡單的行為表現做起,逐漸構建其德育操行的校園氛圍。
2.2家校協同增進生活點滴中的思想行為教育
家校協同是當下教育工作著重推進的教育關鍵工作內容,只有家校充分合作,才能讓德育工作更加完善、常態化。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協同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尤為重要,家庭與學校是學生參與最多的教育場所,在學校德育教學中,可以多增加一些家庭行為與思想認知相關的生活實例,增進學生對家的全面了解,領會孝親敬長、關愛他人等優良品質的深刻內涵并將之運用到實踐中;另外,家長也要為學生樹立榜樣,從學生衛生勞動、言談舉止等各方面為其提供一定的建議和指導,尊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加強學生對家庭教育簡小細微之處的道德感悟,從而自覺規范自身行為;最后是家校之間多增進交流互動,實將每日德育教學內容進行雙向溝通,貫聯學校與家庭雙向的德育氛圍,使家庭教育更配合學校德育教學中的任務安排,為學生提供更多生活參與、點滴積累的思想道德學習機會,比如幫助父母做家務,得到父母的反饋等德育活動,這也是學校與家庭增進學生行為習慣與思想認知狀態的重要方法。
2.3加強社會實踐參與,使學生更深入生活學習中
中學階段學生也已經逐漸地參與社會,這是學生德育工作最需要加強的部分,所以德育教育工作更需要多增進學生社會實踐參與,獲得對德育教育內容的深刻理解。教師可將德育課程實際安排為基礎,結合學校規定,盡量多開展一些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比如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服務,以敬老院服務為例,聯系志愿者協會人員,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在志愿者帶領下了解老人們的生活狀況,為老人表現節目、聊天等等,學生更能感受到敬愛長輩的道德理念;再如安排學生參與一些社區衛生清理活動、志愿賣報活動、志愿小路長活動等等,學生更多地了解身邊的志愿服務,參與社區建設,關注身邊的社會公德,逐漸養成更加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總之,初中德育教育要想從當下多元思想劇烈沖擊的信息化社會中增強教育效能,促進學生行為習慣和思想認知的健康發展,必然要立足學生主體教育位置,增加生活點滴小事的德育教育,融合德育課程理論知識,并通過家庭教育與社會志愿參與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深化思想道德理念,實現健康思想建設。
[ 參? 考? 文? 獻 ]
[1]饒遠麗.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創新型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9(34):146.
[2]黃禎賢.新時代下初中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2019(05):124.
[3]薛云增.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之淺見[J].文學教育(下),2019(0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