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碧云
【摘要】? 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學生綜合發展有極為深刻的影響,故現代教育領域既要求高中英語教師傳授學生豐富的閱讀知識,又強調教師要通過構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新平臺培養學生的語言領悟能力和信息運用能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要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設趣激疑,活學增效,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英語閱讀學習中,使學生切實與英語閱讀建立起“溝通橋梁”,進而領悟英語閱讀魅力,真正使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學生雙向發展。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創新 設趣激疑 活學增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53-01
高中是學生強化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關鍵階段,更是為學生將來學習更高層次的英語知識打下夯實根基的重要時期。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在開展教學時,始終基于學生發展和學習需求視角,并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運用至教學的方方面面,創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設計趣味激起疑問,從而達到活學增效。
一、創設良好閱讀氛圍,激發自主意識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探究熱情是帶領學生探索未知領域,打開未知空間的最好老師,而為學生搭建英語學習的新平臺和創設極具代入感的閱讀氛圍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最佳措施,這也是接軌現代高考模式的重要手段。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在趣味性強的英語知識海洋中自由遨游。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時,可充分結合情境教學法,帶領學生親身感受“自然災害”。在課前,教師可先將與地震、雪崩、海嘯等自然災害相關的音頻、視頻、圖文等資料進行整理,分享給學生。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自由闡述自己所了解的自然災害,并以此為線索播放相對應的自然災害的紀錄片視頻。觀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闡述從中獲取的信息,如:“Collapse of buildings”、“People are crying”、“Plants and animals are buried”等。接著,教師要帶領學生閱讀文本。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有關于地震的真實音頻和視頻,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文中傳遞的緊張情感。完成閱讀后,教師可提出針對性問題,如:“Why didn't the chickens and pigs eat before the earthquake?”、“How long did the first quake last”、“Why were so many people killed and injured?”等,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此展開探究討論。在學生討論或生成簡短結論時,教師要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參與學生的討論,但不過分評判學生的偏差部分。然后,教師要將問題以樹狀圖的形式表現在黑板上,并引導各小組根據樹狀圖內容闡述最終的結論。
二、轉變閱讀教學模式,拓展學生視野
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個體意識,能夠在多元、復雜的信息當中篩選出符合自身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點的內容。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要充分發揮學生這一優勢,轉變閱讀教學模式、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真正能夠在構建的英語學習新平臺上突破時空限制,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獲取豐富的有效信息。
例如,教師可定期開展“英語課外閱讀分享大賽”。在活動前,教師要將該期的課外閱讀主題提前發給學生,如:“Eating habit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amily”等,并引導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課外資料進行收集,如:圖文展示、圖表分析、影像講解等,再將自己獲取的內容生成讀書報告帶到活動中。活動開始時,教師先隨機邀請一名同學展示自己帶來的課外知識或新鮮資訊。該同學進行展示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同學作為“閱讀鑒賞評審”,根據該同學的講述內容、資料展示、表達效果等情況為該同學“評分”,并將其作為比賽晉級的參考。該同學完成展示后,教師再隨機邀請另一名同學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分享和講解,并再次由“閱讀鑒賞評審”為其“評分”,兩名同學中分數較高者勝出,接受第三名同學的挑戰,最終分數最高者則為“優勝者”。最后,教師要將課程中出現的精彩課外閱讀知識以視頻的方式進行記錄和剪輯,作為微課發送到班級學習群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薄弱點展開二次探究。
三、挖掘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個性指導
高中時期的學生會因為之前的學習習慣、學習資源、家庭背景等多方因素造成較為明顯的差異,這些個體差異均會對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造成影響,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就要深入挖掘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具體情況開展個性化的指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就可充分發揮個性指導的教育價值。在進行此單元的閱讀教學時,針對閱讀和感知能力相對較不足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夯實學生的基礎性知識,包括新詞,如:“ancestor”、“trick”、“feast”等;詞組,如:“take place”、“day and night”、“hold one's breath”等;文本核心故事等。通過讓學生鞏固自身的基礎環節,讓學生提高自身的基本閱讀能力和樹立學習自信,逐步感知到閱讀的趣味性和魅力,從而使學生始終處于穩步向上、向前發展的趨勢。針對閱讀和感知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教師則要注重學生的綜合性發展,在該層次學生針對該堂課程內容進行反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多元化的學習手段突破自身瓶頸,推動自身更深遠地發展和前進,如:“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世界發展的影響?”、“有哪些英文文學作品展示了我國的春節?”、“你會如何向外國人介紹我國的節日?”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新平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接軌現代高考的重要措施。高中英語教師要深刻認知到應用創新模式開展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空中,獲取盡可能多的英語閱讀知識和技能,充分實現英語閱讀的教育價值最大化。
[ 參? 考? 文? 獻 ]
[1]程秀英.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7.(06).
[2]袁雪瓊.任務型教學及其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中學生英語2017.(06).
[3]王艷麗.高中英語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語創新教學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15).
[4]洪秀程.高中英語新課程多媒體導入新課初探[J].校園英語.2018.(31).
[5]余凱明.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下多模態語篇識讀能力培養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