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容
【摘要】? 部分教師認為在農村地區開展化學教學的工作難度較大。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利用身邊可利用的物質開展化學教學工作。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環節,合理導入生活素材能夠幫助教師實現化學教學的生活化,進而引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尋找生活化素材,在生活中發現、運用化學知識。
【關鍵詞】? 農村 初中 化學 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11-055-01
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一方面,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掌握的化學知識,進而提升化學學習的實效性。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選擇對應的載體,進而逐步降低學習難度。與城市地區相比,農村地區擁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如果能積極推動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幫助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相應的知識,能夠將化學教學推向新的高度。
一、生活取材,課堂教學生活化
在開展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的關注點在于教材內容,在過度強調“教材講了什么,學生學了什么”的情況下,教學內容更傾向于書面表達層次,具體的應用價值較低。要積極推動農村化學課程的生活化轉變,教師應為學生導入生活中的“活水”,為學生創造汲取知識、應用知識、提升能力的機會。
以粵教版九年級教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可從燃燒的基本特性出發,為學生創造學習表達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對應的教學問題:燃燒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那么,物質發生燃燒的必要條件是什么?此時,學生會根據生活中的焚燒現象進行思考,并在實際行動中獲得結果。通過觀察燃燒木柴、蠟燭等活動,學生能夠逐步獲得化學經驗,并給出對應的答案——燃燒的首要條件是物質能夠燃燒,而且要有明火。此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得出的結論是比較片面的,教師可要求學生對相關結論進行深入思考:在炎熱的夏季,枯樹枝葉接觸紅熱的木炭時,并沒有接觸明火,但其依然能燃燒,這是為什么?在學生無法理解相關問題時,教師可利用放大鏡與枯樹枝葉開展燃燒實驗,在觀察燃燒現象之后,學生會提出“溫度也是影響燃燒活動的關鍵因素”。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可在封閉空間內、針對不同的材料分別進行燃燒實驗,探究不同因素對燃燒活動的影響。在完成相關任務之后,學生能夠全面理解“燃燒的定義及燃燒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在生活中積累相應的化學學習經驗。
二、生活實驗,選用生活材料
知識是無數生活經驗的積累,要實現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師應積極利用生活實驗開展教學互動,幫助學生利用生活材料重新理解化學定義。在初中化學教學環節,化學知識是與實驗活動緊密結合的,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開展相關實驗,幫助學生深入掌握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以粵教版九年級教材《常見的鹽》的相關教學為例,雖然學習酸的化學性質時,學生已接觸過“鹽”的概念,但學生仍無法深入理解,受固有的經驗影響,總是膚淺的將“鹽”定義為“食鹽”。此時,教師可利用生活素材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教學知識,幫助學生改變“鹽是咸的”的傳統認知。教師可在教學中向學生展出熱水瓶中的水垢,并告訴學生“水垢中含有一種鹽——碳酸鈣”,但我們喝含有水垢的開水并不是咸的。為了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本章節的教學知識,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指導,開展生活實驗:為了去除水垢,你會選擇什么方法?一些學生會提出“用刷子刷、用刀片刮”等物理除垢法,教師可以提出與學生大相徑庭的清潔方法,利用食醋去除水垢。在開展實驗時,水垢與食醋相互反應,轉化為渾濁雜質,同時產生氣泡。在學生觀察了實驗現象之后,教師可幫助學生了解水垢與食醋發生反應的科學原理,為學習鹽的化學性質作鋪墊;同時針對酸堿鹽的相關概念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酸堿鹽的組成特點。
三、融入資源,理解化學知識
農村地區的大部分活動與化學知識息息相關,針對相關活動開展化學探究,在導入對應的教學知識之后,學生能夠理解“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的相關定義,并重新定義化學活動對生活的影響。合理導入可用的化學資源,在生活中尋找化學現象,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將更為深刻。
以九年級粵教版教材《金屬材料的物理特性》的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選擇相應的金屬,并開展實驗,了解不同金屬之間的性質差異。在開放性的教學環境下,學生能夠自主搜集生活中的金屬資源,并比較其性質差異,如金屬的硬度、光澤度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幫助學生開展探究實驗,或為學生播放對應的視頻,了解金屬材料的熔點、密度等。在學生掌握常見金屬材料的特性之后,教師可用“廚師在炒菜時加入各種調料來改善菜的色香味,炒出各種各樣的菜色”作比喻,引導學生了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需要,人們向金屬中加入各種不同的成分,研制出各種各樣的金屬材料,這時提出合金的概念。
結束語
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初中農村化學教學生活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應幫助學生在生活素材、生活環境中尋找相應的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意識。教師應為學生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引導其掌握相關知識,在生活中積累化學學習經驗,展現化學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提升化學教育的應用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何秀娟.關于初中化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6(26).
[2]柳世鵬.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6(3):136-136.
[3]施德跑.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J].考試周刊,2016,000(036):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