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王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教育部門高度重視核心素養理念,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創新教學手段并有效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基于此,本文簡單介紹了當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并提出培養學生環保意識、運用現代化技術結合生物教學等策略,旨在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推動創新教學理念。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
現階段,教師將生物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重點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因此,相關院校高度重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認為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手段是當前迫切的任務,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其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與水平。
一、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
新時代,教師在初中教育教學中扮演著傳播知識的角色,自身所掌握的環境知識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然而在實際生物課堂教學中缺少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滲透,受應試教育影響,初中教師注意力大都投入到學生成績上,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固化,生物教師教學理念相對落后,現代化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要求教師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將現代科技運用到生物教學中;機械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出現抵觸、厭學的心理。
《生物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初中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缺少將生物教學與現實生活情景相結合的環節,難以將理論結合實踐教學[1]。大自然五彩斑斕的生物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新時代發展下,教師要因地制宜將學生生活與生物教學密切聯系起來,不斷提升教師自身教學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
二、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實際授課中要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引導和滲透,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在進行基礎教育的同時兼顧環境教育。例如,教師在講解《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一文時,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森林植被在人類生存中的重要性,包括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維護生態平衡、美化環境的作用。為學生展示人類濫砍濫伐植被的行為所引發的后果,以動態視頻的方式給學生直觀感受沙塵暴、水土流失等災害的發生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威脅[2]。在視頻觀看后引導學生探討植被的分布情況以及面臨的問題,提高學生對植物特點的思考,強化學生對植被的保護意識。
由于中學生的中考壓力,教育部門逐漸將教學重心傾向于升學考試,初中生物教學課時所占比例較少。因此,各學校應加強改進初中環境意識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環境,培養學生的環境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互聯網+時代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的有效整合
基于互聯網+時代,多媒體技術教學應運而生,為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活力,為生物學科教學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教師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意識,利用微課課件循序漸進講授生物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陸地生活的動物》一文時,結合學生對動物群體的基本了解制定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視頻播放技術,將課本靜態的圖片轉化為生動的活物,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動物的形態特征,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動物生存習性和生活規律,輔助教師高效開展教學活動,進一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利用多媒體技術整合學生課后復習活動,推動課堂教學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例如,教師在課件中設計具體的生物課程復習任務,融入各種優質資源后發布到網絡平臺,其中穿插圖片、視頻、故事,吸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學習,查缺補漏,彌補課堂中漏聽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為預習新課程知識打下堅實基礎,確保達到最終復習的效果。
(三)把初中生物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教師除了結合現代化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還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具體調節細節部分,保證教學方案完整性,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逐漸把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生活中,例如,講解《真菌》一文時結合《細菌》章節同時拓展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利用細菌和真菌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制作食物,如饅頭、酸奶等,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自己動手制作的趣味性和樂趣;在《認識動物多樣性》一章節學習后,鼓勵同學走出課堂,到動物園觀看各類動物,詳細記憶動物牌上動物的名稱、科類、分布區域等。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走進學生生活,確保學生深刻認識到生物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進一步提高中學生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意識,進而推動生物教學課堂的高效構建。
(四)生物教師提升實驗探究素養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提升生物實驗探究素養尤為重要。科學探究要以實驗為基礎,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生物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例如,在進行植物葉表皮實驗時,教師根據實驗目標合理選擇實驗教學材料,包括蠶豆葉、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培養皿、帶片、解剖針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實驗中,規范學生操作行為,完成具體操作步驟后,指導學生使用低倍鏡觀察,明顯看到許多形狀不規則的綠色細胞、成對的半月形細胞,通過實驗探究,確保學生深入掌握植物葉表存在氣孔,并且氣孔是有兩個半月形細胞構成,幫助學生透過生物實驗看到現象本質,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掌握操作技巧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素養。
結論
總之,在當下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初中生物教師要不斷運用新型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本文通過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等途徑,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新形勢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生物知識,順利開展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師亞軍.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J].現代鹽化工,2020,47(01):119-120.
[2]史彥瓊.初探多媒體技術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整合[J].才智,2020(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