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春
孕卵在子宮外著床發育的過程叫異位妊娠,也稱為宮外孕。臨床上常見異位妊娠為輸卵管妊娠,即孕卵停留在輸卵管內著床發育。常見原因為輸卵管以及周圍炎癥導致輸卵管阻塞,阻礙孕卵正常運輸,迫使孕卵在輸卵管內著床,隨著孕卵發育可致輸卵管破裂而出現流產。異位妊娠早期無明顯征兆,但是部分人群存在停經、腹痛等癥狀。在輸卵管破裂之后會出現急性強烈腹痛,持續性發作,可有明顯的陰道出血,出血嚴重時可導致患者休克。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同時糾正患者休克,手術時可以直接切除病灶輸卵管,也可以根據患者有生育要求切開輸卵管將孕卵取出,再縫合保留生育功能。
近年來異位妊娠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異位妊娠發病急、病情嚴重,患者往往缺乏對異位妊娠的認知而沒有足夠心理準備,以及發病時劇烈疼痛而產生生理、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因此,手術中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可以幫助患者提高疾病認知程度,緩解不良情緒,減輕疼痛,積極配合手術,順利完成手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
一、手術過程中常見的表現
1恐懼
臨床病例中,異位妊娠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恐懼,尤其是急診患者。由于進入手術室后,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醫護人員、缺少家屬、朋友的陪伴,機械器具的摩擦聲、儀器的啟動聲等等,都會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緊張心理,讓患者本能感到害怕和恐懼;由于缺乏對疾病的相關認識,且擔心麻醉、手術操作引起疼痛、擔心可能出現的意外,因此恐懼程度增加。
2焦慮
患者的焦慮情緒可能是由于手術后出現的并發癥如術后粘連,或者擔心手術后可能導致不孕或再次生育時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未婚患者的焦慮心里更加明顯,如害怕術后會造成不孕,或擔心家人、朋友異樣的眼光看待。
3體溫過低
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寒戰。由于異位妊娠容易造成大出血,導致機體循環血液量不足,從而使機體體溫下降;此外,與醫源性因素相關,手術室內溫度過低,消毒液刺激、大量輸入液體、體腔開放等等;硬膜外阻滯麻醉區域皮膚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導致體溫大量散失。
4休克
手術過程中大出血,導致循環血量不足出現缺血性休克;劇烈的疼痛、極度緊張以及強烈恐懼導致患者出現神經原性休克。
二、手術中的護理
1針對恐懼的護理
在手術前進行相關知識宣教,讓患者對手術有一定了解,以平和的心態正確對待手術。護理人員以親切的方式進行自我介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對手術室環境、麻醉方式等進行全面講解,使患者對手術、麻醉有一個初步認識,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以及醫護人員的專業性,對工具、儀器準備完善,增加患者的信心,從而配合手術操作,并且告知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有專門的護理人員監測基本生命體征,一旦出現什么情況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從而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減少心理壓力;在手術中,護理人員可以與患者保持交流一些無關手術的話題,講述一些患者感興趣的事,將患者的注意力轉向其他方面。
2焦慮的護理
根據患者手術方式講述相關的解剖知識,使患者了解手術方法和安全性,消除患者的一部分心理擔憂。告知患者在手術中要使用藥物以及藥液沖洗盆腔,手術后只要遵循醫生叮囑盡早下床進行簡單的活動就可以避免組織粘連;重點解釋不育是由于多種情況造成的,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盡量選擇保留生育功能的手術方案,同時多講解已經經歷過手術之后又順利生產的案例;手術后按照醫生叮囑注意避孕,定期復查;對于未婚患者,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自尊心,保證患者積極配合完成手術。
3對體溫過低患者的護理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前調節好室內溫度,控制在24~26℃,室內濕度控制在40%~60%,在手術過程中要對非手術部位保暖,縮短暴露時間。大量失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會引起體溫下降,四肢冰涼、臉色蒼白等,切記不能使用暖水袋,以免造成四肢血管擴張,血液流向外周,導致中心血液減少,腦部、心臟血量減少,損害機體,不利于術后蘇醒;在手術中應減少寒冷刺激,需要使用的紗布墊、靜脈輸液液體等均可適當加溫后使用,在手術中應避免手術布單被血液和清洗液浸濕,應保證無菌干燥。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協助醫生擦拭血漬、水漬,包扎好傷口后,幫助患者蓋好被褥。
4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護理
休克患者病情危重,在手術中應更加周到、精細地護理。巡回護士在搬動患者時需要多個人合力搬動,搬動過程要緩慢,減少震動,避免劇烈翻動導致患者出血加重;迅速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靜脈切開包以及其他搶救藥品、器具須準備完整,以方便隨時急救處理;在手術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精神狀況、四肢情況、皮膚色澤、血壓、脈搏、呼吸、出血量等變化,并且做好相關記錄;手術中密切關注患者有無出現用藥反應、輸血反應,防止藥物滲漏造成皮膚黏膜損壞;嚴格掌握輸液速度,防止輸液過快導致肺水腫;升壓藥物應遵醫囑根據血壓進行適當調節。神經原性休克情況較為少見,出現時可根據患者心理、生理特點進行護理。
三、護理體會
嚴格掌握患者適應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加上精細的護理是保證疾病康復的關鍵。在護理中應根據不同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通過換位思考充分考慮患者感受,在此基礎上進行細致護理,正確實施護理計劃,可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