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超,薛偉蓮
(遼寧師范大學 政府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遼寧省歷史悠久,具有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且各城市間的差異很大,其發展空間巨大。但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旅游基礎設施、旅游資源開發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各城市間的旅游業水平差距較大。目前關于國內區域經濟差異的研究主要從國家層面出發研究省際及地帶間的旅游經濟差異,而研究省內各地級市旅游區域經濟差異的較少[1]。本文以遼寧省為例,把遼寧省14 個地區旅游業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兩個指標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使用SPSS 的主成分分析法及象限圖法劃分出遼寧省旅游業發展的板塊,并針對不同的板塊提出相應的建議。
在選擇旅游指標時,應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全面性、重要性、系統性等原則,來設計評價指標[2]。本文將旅游住宿條件、旅行社發展情況、旅游收入情況、旅游資源稟賦作為一級指標,選取了反映遼寧省14 個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情況的12 個二級指標。構造指標體系:(1)住宿條件:星級賓館總數量、五星級酒店數量、四星級酒店數量,分別用x1、x2、x3 表示。(2)旅行社發展情況:旅行社個數(國內和國際總數)、崗齡三年以上旅游從業人員數量,分別用x4、x5 表示。(3)旅游收入情況:國外游客數量、國外旅游收入、國內游客數量、國內旅游收入,分別用x6、x7、x8、x9 表示。(4)旅游資源稟賦:國家及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省級以上旅游景點數量、自然保護區個數,分別用x10、x11、x12 來表示。
本文的數據來源由兩部分組成。(1)人工收集。各個地區旅行社總數,各地區星級賓館總數、五星級、四星級酒店個數、崗齡三年以上旅游從業人數根據調查結果整理。(2)其他數據來源于《遼寧省2018 統計年鑒》,如表1 所示。
把表1 的數據寫入SPSS 中,對14 個地級市進行因子分析,將原有變量綜合為幾個因子,并計算出每個城市的因子得分情況,從而得出遼寧省旅游經濟實力的公式。用聚類分析法和象限圖法表示14個城市的旅游綜合排名和GDP 排名情況,為了更直觀地表現結果,最后選取象限圖法,將14 個城市劃分為四大板塊,并提出對應的發展建議。

表1 遼寧省14 個城市旅游經濟主要發展指標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從原有的變量中綜合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因子,這要求原有變量之間應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3]。Bartlett 球度檢驗結果為298.450,相應的概率p 值接近0,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P值小于0.05,因此認定各個變量之間存在相關關系。KMO 值越接近0,表示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弱,原有變量不適合主成分分析[4]。這里計算得出KMO 值為0.771,因此,符合做主成分分析的條件。
將表1 的數據寫入軟件,先進行標準化處理,計算得出總的方差解釋表。在進行分析時,主成分個數的確定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特征值λ 大于1;(2)累積貢獻率需要在80%以上[5]。結果一共提取了12 個因子,其中前兩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達到了90.058%,且λ 大于1,可以反映總體樣本的特征,因此提取前兩個主成分,記為F1,F2。分析后得到初始因子載荷矩陣,如表2 所示,根據表2 可以寫出因子分析模型。

表2 初始和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從表2 可以看出F1 在國內外游客數量、國內外旅游收入等指標上數值較高,可以說明F1 是反映旅游經濟規模的指標。F2 在旅游景點個數、自然保護區個數等指標上較高,說明F2 是反映旅游資源稟賦的指標。
以2 個主因子的貢獻為權數進行線性加權求和,分別計算主成分值。計算主成分中每個指標的對應系數時,只需用因子載荷矩陣的數據,去除以主成分對應的特征根的平方根[6]。2 個主成分表達式如下:

Fi是每個主成分的表達式,aij是12 個二級指標在F1、F2 上的得分,bj是主成分的特征值,Xj是12個二級指標,把F1,F2 中每個指標所對應的系數乘以其對應的貢獻率,兩者求和后除以2 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就可得出綜合得分模型[7]。14 個城市在2 個主成分上的綜合得分及排名如表3 所示。

表3 遼寧省14 個城市因子成分得分及綜合得分
經過分析得到以下結果:(1)遼寧省各城市旅游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根據表3 可以看到沈陽、大連的得分較高,而其他城市整體上較低,這反映出遼寧省巨大的區域旅游經濟差異。(2)遼寧省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呈南北部普遍高于東西部的現象。沈陽和大連非常突出,這樣的模式很容易認為遼寧省的旅游圣地只有大連和沈陽,這阻礙了其他東西部城市的發展。
在一個地區發展旅游業的目的是不同的,有部分人認為旅游業發展較好的城市,其經濟也一定不錯,但我們的結果表明這一說法過于絕對。例如丹東2018 年GDP 總量在省內倒數,但其旅游業發展水平占遼寧省第四。這反映遼寧省旅游業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之間沒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
這里采取兩種方法對各城市旅游業發展狀況進行對比分析。把旅游業綜合排名和GDP 排名作為聚類變量,指定距離為平方歐式距離進行聚類分析,用樹形圖來表現不同城市的差異,如圖1 所示。

圖1 聚類譜系圖
象限圖法利用垂直和水平分割線將圖表劃分為四個象限,直觀地表現各個坐標。這里橫軸表示各地區旅游業的綜合排名,縱軸表示各地區的GDP排名,把14 個城市的坐標納入,就得到了遼寧省旅游四大板塊,如圖2 所示。

圖2 遼寧省旅游業—GDP 象限圖
當聚類數目為4 類時,由圖1、圖2 可以看出,兩者都將丹東單獨劃為一類,不同在于圖2 將錦州劃為一類,而圖1 則將錦州、遼陽、朝陽劃為一類,但總體上結果較為接近。由于城市數量較少,為了更直觀地展現遼寧各地區旅游的差異,這里采用象限圖法。
從圖2 中可以看出,第一板塊:旅游業排名和GDP 排名都比較靠后,將其劃為旅游發展不佳區域。第二板塊:GDP 較為靠前,但旅游業靠后,將其劃為旅游發展普通區域。第三板塊:GDP 和旅游業都較為突出,將其劃為旅游發展杰出區域。第四板塊:旅游業排名靠前,GDP 排名靠后,劃為旅游發展較好區域。
遼寧省丹東市旅游業雖然比較發達,但GDP 總量在省內靠后,這意味著旅游業發展好壞并不能決定地區經濟發展的好壞。本文將遼寧省各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情況分為四大板塊,不同板塊應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旅游發展不佳的區域優先發展旅游業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弊大于利,其發展應依附于其他產業的發展,優先發展經濟。旅游發展較好的區域應該把旅游業作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的力量,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發展,同時扶持新興產業。旅游發展普通的區域,應該意識到旅游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其作為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跳板。旅游發展杰出區域應利用好現有優勢,加快旅游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地區領頭羊的作用,吸收類似的周邊地區的旅游資源,形成完整的旅游城市群。
1.對于旅游發展不佳的區域,發展經濟應該與旅游業一起規劃。本溪、葫蘆島、朝陽、鐵嶺、阜新、遼陽的石油和鐵礦石等資源豐富。當其資源趨于枯竭時,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轉型是這些地區面臨的難題,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可以為地方帶來活力,這些地區在轉型后可以著手發展工業旅游。阜新和鐵嶺作為農業大市,應在保證基本糧食產量的情況下,適當調整產業結構,利用好農業資源,將其轉變為旅游資源,發展農家樂等一系列旅游經濟。遼陽交通便利,歷史文化悠久,應打造以歷史名人和滿清遺跡為特色的人文旅游資源。上述城市應整合自身優勢,在旅游業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求平衡。
2.對于旅游發展普通的區域,當地政府應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產業。錦州擁有較多的旅游景點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旅游資源發展潛力巨大,但只注重人文旅游資源,缺少名牌旅游產品。錦州應以其強大的工業拉動旅游業的發展,將旅游業作為輔助性產業來發展。
3.旅游發展杰出的區域中,大連和沈陽最為突出,分別作為遼寧省南北部旅游業發展的龍頭。沈陽作為省會,其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設施完善,大連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其歷史旅游資源和自然旅游資源眾多,而撫順市則較為落后[8]。沈陽和大連應把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鞍山、遼陽、撫順、本溪、鐵嶺、撫順等城市應把沈陽作為模范,整合旅游資源,提升旅游產品質量,利用沈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9]。近海的丹東、錦州、營口、葫蘆島等城市應依靠海洋文化,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結合海濱歷史、海濱休閑度假等旅游資源,利用大連的輻射效應帶動自身發展。
4.旅游發展較好的區域,其旅游業發達,但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側面反映僅靠旅游業是不能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丹東的現象從某種程度上說發展觀念存在問題。丹東市應結合鴨綠江沿岸的民族、民風、邊境風情,發展以鴨綠江為中心的全域旅游[10];同時加強紅色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力度。同時應重視工業的發展,以工業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例如打造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帶動電子元器件企業配套發展,從而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