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時代的不斷發展為高中數學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重視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積累,同時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也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學探究的重要方向,所以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具體的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高中數學;思維能力;學習興趣
一、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必要性
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并未成熟,但是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以及獨特性,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實現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這也是當前高中階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數學教學必須要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提供服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遵循學習規律,高中數學教學中包含的概念、法則以及公式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必須要引導學生自行理解和轉化,才能夠實現知識的巧妙應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 高中生數學思維受阻原因
中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遇到解題思路受阻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和實際問題有效聯系,或者是難以有效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解題之中。由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并未完善,應用審題能力較差,難以了解題干內容,所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學生仍然是難以取得良好的解題效果。雖然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學習到部分數學知識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點也逐漸模糊,加之初中階段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大部分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旦中考結束精神松懈,學生難以及時調整學習狀態,由于學生的初中階段數學基礎并未牢固,缺乏數學解題信心,久而久之便會對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這些都是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阻礙因素。
三、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對策
(一)打破學生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學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中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一些認識以及牽扯到的概念和定理可謂是不計其數,如果學生在不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應用,只是學習到皮毛知識,一旦遇到題目變換便無從下手。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必須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興趣,增強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才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在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判斷與選擇能力。例如在抽象概括能力培養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數學材料中的數形關系,數形關系可以從具體的材料中抽象得出,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重視分析,并綜合應用數學學習方式深入挖掘,找出內在本質,善于抓住基本與主要的東西,使學生能夠善于應用直覺抽象思維進行概括。在邏輯推理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無論是直覺推理,能力培養,還是邏輯推理能力培養,都必須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并分析問題,鼓勵學生思考,發現數學知識體系的關聯性。在培養學生的判斷與選擇能力上,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估算與分析,通過估算能夠做出判斷和選擇,這一過程也是學生對于思維過程的反饋能力。就需要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重視獲取知識,知識獲取是判斷與選擇的關鍵。教師必須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這也是判斷與選擇的重要標準。
教師在數學教學階段,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思路,通過打破學生定式思維,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使學生對于今后的數學學習,能夠有條理地進行分析和探索。教師要通過打破思維定式來強化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對待能力,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還能引導學生通過辨別數學問題來增強學生的數學問題探索熱情,強化學生從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數學的個例題型,從而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三角函數”這節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三角函數的圖像以及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等特征,并且根據學生思考高中三角函數在圖像變化時的相應特點,強化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使學生對于函數的各項基礎進行靈活性的學習。教師通過分步驟進行教學的拓展,能夠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形式,學生能夠跳出思維定式,并且運用畫圖的方式,對于函數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
教師在數學實際教學當中,不僅要解決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還要將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與現實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學會處理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各項數學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當中,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教師也要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探究熱情,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當中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善于發現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現象與數學知識,從而在現實的課堂當中進行互動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數學思維指的是學生應用觀察分析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進行思考與探索,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講,數學思維的形成是建立在初中數學基本概念以及定理、公式的理解上的通過解決問題得以實現,在尋求解題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逐步思考分析如何去判斷推理、如何選擇方法以及解決技巧,同時要引導學生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使學生的思維能夠緊密貼合教師的思維,從而形成思維共鳴,教師的思維也應當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過渡橋梁,將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引導,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嘗試探索,將失敗過程以及失敗至成功的過程暴露出來,使學生感受到轉變思維方式的優勢,能夠逐步地更新視角,縮小探究范圍,從而獲得成功。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組合二項式定理”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分水果的游戲,例如有6個水果,三個筐子,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給水果和筐子分編號,讓學生將不同的水果放在三個筐子當中,并且每個筐子最多只能夠放兩個水果,而編號3、4的水果可以放在同一個筐子當中,讓學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種方法?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實驗探索當中利用數學問題解決實際生活當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面對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全方位的思考,靈活性的對于數學問題進行記憶和學習,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
(三)善于總結反思,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是一個溫故知新的過程,教師在高中數學實際教學當中,切勿利用題海戰術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采用題海戰術教學方法只是引導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一旦變換題目,學生便無從下手,反而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培養。筆者認為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通過合理性的豐富學生數學學習思維,使學生掌握良好的數學解題思路,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并且引導學生逐步的掌握復雜的數學問題。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問題的引導,使學生在面對錯題時進行科學的總結和細致的探究,從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思路。教師也可以在教學實踐當中給學生布置典型的練習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豐富學生在數學問題探究當中的錯題總結能力,使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自我探究。教師也可以將錯題整理在錯題本上,讓學生進行錯題的探索和鞏固,及時的豐富學生數學學習思維。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空間幾何知識點時,教師為了有效地豐富學生學習能力,鞏固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就可以讓學生學會解答代表性的例題,并且通過檢查學生作業完成狀況,了解學生在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時總結相應的問題,抽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教師每解決一道數學問題時,要讓學生想象立體圖形的模樣,并且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和展示,從而增強學生的空間性思維,強化學生在數學探索當中的思維靈活性。
(四)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思維能力
教師在高中數學實際教學當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由于高中數學知識較為復雜抽象,所以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思維,才能夠面對復雜的數學習題時具備抽象性的思維。由于高中數學當中的代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熟悉代數的數量關系。由于代數是由字母與運算符號所組成,所以教師要提升學生對于代數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樹立一定的抽象性思維,強化學生的抽象思維探究熱情。教師也可以將抽象性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探究熱情。教師也要在授課過程當中,向學生介紹代數的相關知識點,由簡單到復雜,從而逐步的提高學生對于代數的掌握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學生面對復雜難懂的數學知識時,具備抽象性的思維。
四、 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總結得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采用新型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探究能力。認識到思維能力培養屬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應用多元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應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與探索,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寧.高中數學學習中應用意識和思維能力的養成[J].中國農村教育,2019(5):71.
[2]滑紅梅.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雜志,2019,16(4):72.
[3]任慶梅.大學英語課堂環境構建及評價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外語界,2018(6):44-52.
[4]呂林海,張紅霞,李婉芹,等.中國學生的保守課堂學習行為及其與中庸思維、批判性思維等的關系[J].遠程教育雜志,2017(5):54-63.
作者簡介:
楊轉軍,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