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波 蔣小珍 周貞兵
【摘 要】本文闡述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論述“雙驅動”教學模式中理論學習教學模式和任務型教學模式在綜合實訓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水產養殖技術;綜合實訓;“雙驅動”教學模式; 理論學習;任務型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C-0168-02
高職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綜合實訓課程是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地位較為重要,是關系到學生培養質量的一門重要課程。然而傳統的綜合實訓課程往往組織形式單一,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采用“雙驅動”教學模式對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進行優化。“雙驅動”教學模式即理論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雙重驅動教學模式,它可以解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課程設置單一、組織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高、課程實施缺乏評價等問題,有助于激發學生實訓興趣、提高實訓效果。
一、綜合實訓課程中“雙驅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
水產養殖技術專業作為農林牧漁類專業,是應用性極強的一門學科。由于水產類養殖品種和養殖模式的多樣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這個行業往往容易出現混亂。因此,利用綜合實訓課程提高學生對行業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意義重大。教育部明確了綜合實訓課程在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技能上的重要意義,對高職院校綜合實訓課程的開設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因此,必須加強綜合實訓課程教學,讓學生在綜合實訓課程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對專業和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在傳統的綜合實訓課程組織和實施中,往往是由任課教師統一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授課計劃),利用學院綜合實訓基地養殖或繁殖一個水產品種,從養殖模式的選擇、場地的準備、苗種(親本)的準備、入池(缸、箱)、消毒、投喂、日常管理、捕撈(收集)、銷售等技術環節進行實訓授課。以自然班級內部分組實施為常見的組織方式,往往會在統一的授課時間讓各小組分頭實施同一項目,學生按照授課教師的要求按規范進行技能操作。這種由教師選定的綜合實訓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卻往往難以顧及絕大多數學生對品種和養殖模式的興趣點;而且創新性不強,往往都會拿出一些比較成熟的養殖方案來實施,養殖效果基本可預測。更為重要的是,難以調動學生參與實訓的熱情,難以激發和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往往只是觀望,實際動手操作的較少,沒有達到理想的“人人參與、人人提高”的實訓目標。
如上所述,“雙驅動”教學模式即理論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雙重驅動教學模式,其中,理論學習教學將自主學習與引入企業先進技術學習相結合,任務型教學則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養殖品種,先撰寫項目計劃,然后進行養殖,指導老師負責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導。“雙驅動”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學生自主撰寫項目計劃、實施項目和引入企業先進技術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拓寬學生創新創業思路。
二、綜合實訓課程中“雙驅動”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一)理論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
1.基于網絡條件開展自主學習。綜合實訓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其他專業課程均為綜合實訓課程的基礎課程,尤其是魚類形態與解剖學、水質分析與調控、水產動物藥理與病理、水產動物疾病防治等核心課程,關系到綜合實訓的成敗。扎實的理論知識是養殖成功的首要條件,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當中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因此必須學習好各門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隨著在線課程的不斷開發,可以組織水產養殖技術團隊將各門課程的最新電子書籍、視頻資料、課件、習題庫等分享給學生。在網絡條件下,學生可以反復學習前面已上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同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間安排,選擇自己合適的課程并自己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2.學習企業先進的養殖模式和管理模式。高職院校的辦學過程,離不開企業的參與。高職院校可與企業緊密合作,利用現代學徒制班級、冠名班級、訂單班級等多種合作形式,與企業共同開發水產養殖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引入企業先進的養殖模式和管理模式,并在學校實訓基地推廣和應用。
例如企業將最新研發的飼料用于綜合實訓課程,通過與普通飼料的對比數據產生養殖效果。優質飼料使用,必然涉及科學的養殖模式、水質要求、嚴格的日常管理等要素,需要在合作班級中挑選出工作熱情高、責任心強、業務技術熟、溝通合作好的團隊成員組織實施,以促進綜合實訓課程的有效實施并帶動班級成員參與。學生在根據企業提出的養殖管理要求組織實施綜合實訓項目的過程中,通過對養殖技術的掌握、與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接觸,開闊視野,系統掌握核心養殖技術,提升社會交往能力,進入社會就業將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為成長為行業精英奠定基礎。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
任務型教學模式下,不單獨考核某一個知識點,而是要求學生完成不同任務時使用所學過的水產養殖技術,通過實際養殖某一個品種來鞏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知識,因此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又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時刻保持一種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狀態。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感召下,大學生作為最有活力的創業群體,積極投入創業的浪潮之中。尤其是水產養殖技術專業,作為應用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本來就是抱著在水產行業創業的夢想報讀專業,在接觸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后,創業熱情更是高漲。可以鼓勵學生在有關創業項目和創業基地管理政策引導及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分別成立創業團隊,自主選擇水產行業的可行性項目,并以班級的名義集資管理。在成立團隊之初,要求學生要有明確的經營主體意識,并依照企業經營模式,設立經理(負責人)、技術主管、采購主管、銷售主管等崗位,并確立崗位職責,按規定實施。
前期以項目申請書的制定為主要目標。創業團隊通過會議等形式確定創業實訓的主題內容,編寫創業項目實訓計劃書。在指導老師的框架性指導下,學生主動查閱各類文獻資料豐富創業實訓項目計劃書,主要包括團隊成員組織形式、融資計劃、市場行情分析、養殖技術管理、銷售渠道、風險評估等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小組充分討論等形式深化對項目實施的了解,提高養殖管理水平和養殖技術水平。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組織能力得到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得到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也得到明顯提高。
中期以項目有效實施為核心目標。水產養殖生產性綜合實訓課程的實施,往往需要長期進行管理。學生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每天有條不紊地開展養殖工作,生產物質的采購需要有計劃性。要充分發揮核心團隊的分工合作作用,尤其是飼養管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是項目實施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除了根據天氣、水溫等因素科學投飼,還要定期檢測水質,做好魚病防控。在項目實施的關鍵技術環節,由指導老師組織班級全體成員進行技能操作,如消毒、放苗、分苗、轉池、水質檢測、魚病防控、捕撈這些關鍵技術環節可以由班級全體成員分組實施。
后期以項目的技術管理交流、總結、評估為主要抓手。養殖結束后,需要對養殖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和評估,通過技術管理交流會,對養殖品種的生長規律、管理水平、經濟效益、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評估。
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由于其應用性強的特點,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上述“理論學習+任務型教學”的“雙驅動”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訓效果,拓寬學生創新創業的思路。筆者調查顯示,學生更愿意接受自主選擇養殖項目,自主撰寫項目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探索的求知欲望。但是“雙驅動”教學模式在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如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學生撰寫創業實訓項目質量、企業如何介入評估學生綜合實訓課程體系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完善。
【參考文獻】
[1]栗勁松.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合作企業選擇研究[J].經營有道,2017(31)
[2]駱曉一.論高職院校實習實訓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J].經濟研究導刊,2018(2)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課題(YJJ1815)
【作者簡介】鄭艷波(1980— ),男,湖南寧遠人,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系講師,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教研室主任,生物工程師;蔣小珍(1987— ),女,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周貞兵(1975— ),通訊作者,女,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系副教授。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