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慶華

曾幾何時,我們只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自然而然想起那些為祖國獻身的英雄,似乎只有如此轟轟烈烈的壯舉才是愛國的表現。誠然,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這是愛國,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然而,在和平時代,將升旗儀式舉辦得深入人心,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舉措。
我們學校從唱國歌入手,對升旗儀式進行“升級”。我們首先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唱國歌的培訓。升旗時,校長領頭,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站在學生隊伍的最前面,音樂響起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高唱國歌。身教重于言傳,有了這樣的榜樣和示范,學生有樣學樣跟著老師大聲唱起了國歌。我們還對學生唱歌的節奏、音準進行培訓。自此,每當學校舉行升旗儀式,雄壯的國歌聲在操場響起時,路人紛紛駐足。我想,那時那刻,路人的心靈也會受到震撼:我們的學生真好!我們的祖國真好!
國旗下的講話這一環節,很多學校一貫的做法是老師拿著稿子讀一讀,學生在臺下聽一聽。至于學生能聽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甚至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上面聲情并茂地讀,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于是,我們對這一環節進行了調整,將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舞臺的主人,編輯、策劃、找素材、寫劇本都交給學生,每周一個班級。少先隊大隊部將一學期的主題計劃提前公布,各個班級自主申報,提前準備。如此一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聰明才智也被激發出來了。于是,話劇、舞蹈、配音、小品等紛紛展示出來,學生用童眼觀世界,用心靈感悟人生,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我要規范敬隊禮》的話劇獲得了全體師生的一致贊揚。
師生問好的時候,孩子們會向老師敬隊禮,這本身是一種規范的禮儀教育。可是,我們經常見到有的孩子在掃地的時候手拿掃帚高舉過頭頂向老師敬禮,有的孩子手拎著垃圾,于是就用左手象征性地舉一下就表示敬禮了。針對這種現象,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了話劇,并在升旗儀式時表演。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讓老師和學生深受教育,尤其是學生,感同身受,最后,臺上的學生演示了一個標準的隊禮,全校師生一起用標準的隊禮結束了這次活動。活動之后,我發現學生的行為規范了很多,偶爾有學生出現不規范的隊禮,身邊的同學總能第一時間提醒。
升旗儀式本就是學生時代司空見慣的活動,但是,正是因為習以為常,才容易被忽略,甚至做著做著就變了形,改了樣。所以,愛國主義教育就要從細微之處入手,從最重要也是最生動的升旗儀式入手,讓莊嚴的儀式和生動的形式流淌在學生的血液之中,如此,我們才可以驕傲地說:“美哉,我少年中國!壯哉,我中國少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淳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