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平
摘 要: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后,同時還存在著很多弱勢群體值得我們關注,其中農村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值得我們進行關注。文章以農村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的是農村困境兒童的概述,接著闡述的是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最后論述了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保護的建議,以便可以更好的做好農村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使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關鍵詞: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保護
在40年改革開放征程之中,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到了城市進行務工,人員流動也變得非常頻繁,外出務工的人數在不斷的增加。由于受到我國二元經濟體制的影響,當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城市務工之時他們的子女不得不留在當地進行居住和接受教育,這就使得在農村地區出現了存在困境的兒童,而這一部分兒童的權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為此,進一步加強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困境兒童的概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主要是由農村向城市進行流動,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兒童,而困境兒童就是在這一環境之下所誕生的。在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之中,城市的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大量的農村人口如潮水般的向城市進行流動,進城故能可以給個人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這些成年人長期離家生活,這也導致很多兒童的家庭不完整,困境兒童由此誕生。一般來說,困境兒童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其父母工作性質所決定。對于很多農村困境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都是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一般都是非常危險和非常繁重的工作,工作時間很長,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工資水平也非常的低。正是由于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性質特殊,這也使得他們的各項開支盡可能的維持在最低,他們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支持子女的教育和其他方面,這也導致了農民工的子女出現了困境。
第二,當前我國城市二元化的經濟結構體系。困境兒童的出現不僅僅涉及到社會撫育的問題,同時還涉及到許多其他的問題,例如地區發展不均衡、城鄉二元結構等等。由于受到戶籍制度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困境子女難以在城市學校入學,這就使得這些農民工無法讓子女與自己一起進城,這些子女只能夠留守在農村地區就學。
二、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制定存在缺位
第一,立法存在缺失。當前,我國出臺了很多對于兒童的權益保護法律,在憲法、刑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有相關的內容體現。從立法的層面上看,當前我國對于兒童權益保護的關注度依舊非常的高。但是,我國一直沒有一部專門用于保護兒童權利的法律法規。因此,在對困境兒童權益進行保護之時,當前很難拿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案政策。
第二,法律的規定不夠詳細。在當前已經頒布的法律法規之中,對于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的法條依舊不夠細化,難以做到有效的執行。除此之外,由于法律本身就具有滯后性,對于困境兒童所出現的各種新情況難以進行及時的規定,而且規定的內容又非常的籠統,在實踐中難以起到真正的參考作用。
(二)監護權受到侵害
近些年來,互聯網媒體上曝光了很多農村困境兒童的現狀,例如冰花男孩。冰花男孩的父母早期離異,缺少關愛,而且生活相對困難。在當前的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冰花男孩處于困境之中,他們的監護權受到了侵害。
第一,親權缺失。親權主要是指父母對于自己的未成年子女在財產以及人身方面的保護權利。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父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困境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在他們不成熟之時都離開了他們到城市務工,這也導致了這些困境兒童與父母之間產生的隔閡,由此也導致了親情的缺失。這些困境兒童不僅物質方面難以達到有效的照顧,而且在價值觀方面也沒有人進行引導。
第二,難以履行監督義務。對于農村困境兒童來說,父母是他們的監督主體,父母也承擔著監護的責任,在兒童健康發展方面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農村父母不得不外出務工,根本沒有時間履行自身的監護責任,這就使得監護職責轉由了農村困境兒童的爺爺奶奶,最終也會導致這些兒童的監護權落實不到位,最終使他們成為困境兒童,成為弱勢群體。
(三)受教育權難保障
第一,教育質量不夠理想。目前我國農村建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農村的教育質量非??皯n,很多農村的學校都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教育作用。對于當前很多農村困境兒童來說,他們大部分都是由爺爺奶奶一輩進行監護,而爺爺奶奶一輩大部分都是文盲,他們也被家庭的各種瑣碎事物所煩惱,很難給予這些困境兒童足夠的教育資源。對于學校老師來說,老師的教學任務和家庭任務也非常的繁重,他們很難再有精力去關照困境兒童,甚至有些教師對于困境兒童會采取放任的態度。在進行課堂教學之時,一些困境兒童一受到教師的批評就會產生負面情緒,最終會導致他們厭學。目前,我國雖然大力鼓勵青年教師到農村地區進行支教,但是這些青年教師根本在農村留不下來,很多青年人都選擇更好的地方進行就業。
第二,義務教育難以得到有效的執行。每一個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但是當前很多農村困境兒童受教育的比例并不高,很多學生僅僅只是初中畢業之后就可輟學,外出務工。據不完全調查統計顯示,當前農村地區的中學輟學率已經超過了30%。對于農村困境兒童來說,他們家庭經濟狀況并不夠理想,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中,因此他們在學業方面也無法得到父母的支持,即使有支持也僅僅只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持,支持的效果并不大。除此之外,由于父母的受教育水平非常有限,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用于提高家庭的開支,對于子女的教育不夠重視,甚至有一些家長認為讀書無任何作用,因此很多農村困境兒童在小小的年紀就承擔了很多生活的負擔,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棄學業。
(四)人身權難保障
第一,困境兒童的犯罪比率在不斷的提升。對于很多處于困境的農村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為了可以使他們過得更好,常常不背井離鄉,這些兒童在缺乏親情關愛的環境下成長,很可能會產生仇視社會的心理,會發生嚴重的社會問題。例如很多困境兒童都是由他們的爺爺奶奶進行撫養,我爺爺奶奶的經歷非常有限,文化教育水平也非常有限,隔代教育完全不到位,再加上他們對于自己孫子孫女的溺愛,這就使得很多困境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品行,對于是是非非缺乏有效判斷,最后走上了不歸之路。例如,在2015年,農村某地區的小女孩回家路上被人投毒致死,經過調查發現是一名當地的12歲困境男孩所為。在2017年,一名困境兒童殺害了一名80歲的老人,將其身上的1000元拿走。除此之外,在當前的農村學校中,困境兒童面臨來自于同學的欺凌也非常的常見,這種校園霸凌的現象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很多兒童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走上極端之路,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摧殘。
第二,困境兒童被侵害的事件頻頻發生。在農村地區,由于監管的不到位,拐賣兒童、兒童溺水、兒童被性騷擾等各項事件在逐步的增加這就使得這些兒童成為了弱勢群體,成為了困境兒童。近些年來,新聞媒體曝光了很多困境兒童在農村地區被性侵的事件。對于這些困境兒童來說,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父母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保護,再加上困境兒童的教育不到位,兒童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這就使得困境兒童很容易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除此之外,當前農村困境兒童自殺自殘的事件也頻頻發生,這也反映出了當前對于農村困境兒童在人生方面保護存在的嚴峻問題。對于困境兒童來說,他們極端缺乏來自于父母的關愛,一些兒童甚至服毒自殺,人身得不到有效的保護。
三、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保障的建議
保護農村困境兒童權益不受侵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努力是一項攻堅戰役,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困境兒童創造一份理想的成長環境。
(一)完善相關立法
隨著我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我國法治建設在不斷的完善,現有的法律對于未成年的保護已經形成了基本的框架體系,但是我國當前并沒有一部專門規定困境兒童的專門法律,現有的未成年保護法也僅僅只是對未成年人進行了規定,并沒有將重點落在兒童身上。因此,我國可以進一步加強立法,針對農村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制定出專門的法律法規。在制定專門法律法規之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細化責任規定。在進行立法之時,本文認為可以從受教育權、人身權以及監護權三個方面進行規定。在對監護權進行規定之時,首先需要明確責任的劃分,對于家長學校乃至于社會的責任進行區分,通過立法方式來更好的確定監護人,在無法履行自身監護時托付他人肩負的監護人范圍,這樣可以避免江湖時出現推諉的現象。例如我們可以設置監護監督制度,設置監督監護人,通過監督監護人的方式來進一步促進監護人履行自身的責任。立法還可以明確委托監護的范圍,同時還可以明確受托人的職責。立法還需要制定出有關親子團聚的規定,尤其是對于一些智障兒童等特殊群體兒童的規定,明確責任主體。在對受教育權進行立法之時,我國可以增加農村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提高他們的榮譽感,進一步加快整個教育機制向農村地區傾斜,更好的維護農村困境兒童的受教育權。在對人身權進行立法之時,人身權的立法工作可以以監護制度作為前提,由于困境兒童并不是完全的民事行為的立人,他們的人身權依舊需要通過父母來進行保障,為此立法首先需要強化監護權的地位,此外還需要專門設置保護困境兒童的法律法規,對他們的心理進行法律干預,凈化他們的成長環境。
第二,進一步強化法律救濟。為了可以更好的加強對于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我們還需要制定出專門針對困境兒童的救濟方法以及救濟途徑,在他們的權益遭受侵害之時,我們可以從罰款等多個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保護。在這些立法之時,我們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起專門的困境兒童檔案登記制度,通過檔案登記制度對于困境兒童進行持續的跟蹤,同時也需要落實村中各級工作人員的職責,以確保在發生侵害事件之時及時追究相關當事人責任,保護困境兒童的合法權益。
(二)家庭和學校并行保護
第一,不斷強化父母的監護責任。對于農村困境兒童來說,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父母有義務照顧他們的衣食起居,但是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為此父母首先必須做好子女安置工作,要么帶著子女一起進群,要么有一個在家中照顧子女。父母需要為困境子女在成長以及生活方面做好積極的監護職責,在物質方面做好照顧,在思想方面做好教育。
第二,不斷強化學校的管理責任。學校學校是農村困境兒童教育的重要場所,對于困境兒童的成長會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困境兒童來說,由于他們缺少來自于父母的關愛,所以學校的關愛變得尤為重要。為此,學校在進行教育知識應當起到引導的作用,對于農村困境兒童加強親情方面的引導,不僅僅只是看管學生,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開導學生,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本文建議可以對農村困境兒童學生進行集中式的管理,讓他們更加具有集體榮譽感,同時也可以消除由于無人管理而帶來的各種安全隱患,培養農村困境兒童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
農村困境兒童在成長和生活中面臨著很多困境,要突破這些困境還需要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門加強關愛。為此,政府部門需要發揮出自身的管理功能,進一步加大對于農村困境兒童的關注,逐步消除城鄉二元經濟制,逐步弱化戶籍制度,逐步去解決農村困境兒童由于各種體制所造成的留守問題,進一步完善困境兒童的各項權益。與此同時,社會團體也可以積極介入到農村困境兒童的生活之中,這些社會團體可以賦予農村困境兒童更多的關愛,可以以團體組織的身份更好的打通社會各界與農村之間的交流,鼓勵志愿者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來對農村困境兒童進行幫扶,更好的保護他們的權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農村困境兒童的權益保護,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同時還需要不斷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并行保護,政府以及社會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更好的推動農村困境,兒童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使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宗蘇秋,劉艷花.農村困境兒童社會救助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29(23).
[2] 盧瑋,林寶賢.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政策成效研究[J].青年探索, 2019(6).
[3] 胡婷煒,陳數妤,徐莉莉.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環境優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5).
[4] 農民日報.救助農村困境兒童亟須多部門聯動[J].鄉村科技, 2017(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