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隆

西大門 榮昌位于重慶最西邊的川渝交界處,素有“重慶西大門”之稱。圖為榮昌晨霧全景圖。
榮昌位于重慶最西邊的川渝交界處,共有9個鎮街與四川省11個鎮街毗鄰,素有“重慶西大門”之稱。
“有門就有門檻!”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說,2016年,他剛到榮昌工作時去榮昌高新區調研,群眾形象地稱園區“白天曬太陽,晚上看月亮”。其主要原因就是,重慶主城與成都兩個特大城市,長期都是“背向發展”,由此出現了“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式”發展結構。榮昌所在的成渝中部地區因遠離兩個特大城市的輻射帶動范圍,成了“中部產業塌陷區”,招商引資工作十分困難。
曾幾何時,榮昌與毗鄰的四川省各地區,基本是“老死不相往來”,交通基礎設施落后,除成渝高速、成渝公路外,毗鄰園區、鎮街大部分是“斷頭路”“死胡同”,生產生活非常不便。
2016年,國務院批復同意《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這讓榮昌敏感地意識到,成渝兩地發展將由“背向發展”轉為“相向發展”的趨勢,地處成渝之間的榮昌區將由過去的區位劣勢變為區位優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有帶動全局協調發展的戰略意義。”曹清堯指出,成渝地區位于長江上游,東鄰湘鄂、西通青藏、南連云貴、北接陜甘,是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支點,是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聯接點,也是“陸海新通道”的前端,具有東西互濟、南北貫通、陸海聯動的區位優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彌補了我國中西部發展缺少“龍頭”的短板,將與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三大經濟圈一道推動東、中、西協同發展。
由此,榮昌按照“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的發展思路,2017年開始聚焦“成渝城市群新興戰略支點”的發展定位,深入推進川渝合作。
今年3月25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榮昌調研時強調,深化毗鄰地區合作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抓手,相關區縣要主動加強與四川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加快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圈”建設貢獻力量。陳敏爾說:“要著力在基礎設施上補短板,積極推進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構建內暢外聯、快捷高效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統籌水利、能源、環保、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互聯互通水平。”
曹清堯在接受《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專訪時表示,“首先就是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老基建,規劃布局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
去年10月28日,該區首個內陸“無水港”——“中國四川港務·榮昌無水港”正式掛牌。記者了解到,去年5月,榮昌相關部門就率企業到瀘州港口考察了解相關物流通道及優惠政策事宜,鼓勵支持區內企業與瀘州港對接。
今年4月7日,榮昌區和四川省瀘州市更進一步,簽訂《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體化發展2020年行動計劃》,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協同、生態環境等七大領域,開展30個方面的合作,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按照計劃,今后雙方將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平臺建設、國土空間、生態環境、資源要素、公共服務等七大領域深化合作,通過探索制定互惠互促產業扶持政策,利用瀘州國家高新區和榮昌國家高新區在高端裝備制造、PCB印制電路板制造、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等方面的產業基礎,攜手打造國際物流金三角,建設公共服務共同體、高新區產業聯盟,共同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地域產業品牌。
“我們將以此次行動計劃為契機,在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共同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事項,把30條議定事項落到實處,共同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榮昌區發展改革委主任蔣勝表示。
“國家貨運機場將爭取納入國家規劃,并作為重大“新基建”項目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盡快啟動建設。” 據曹清堯介紹,接下來,榮昌還將與內江簽訂類似協議,圍繞榮昌貨運機場、瀘州長江碼頭和內江鐵路樞紐,建設對外開放國際物流“金三角”。
產業聯盟也是榮昌推進成渝合作的重要抓手。陳敏爾對此強調,要著力在產業發展上做強項,立足市場需求和現有條件,因地制宜選擇產業項目,加大協作配套力度,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綜合經濟實力。
近日,位于榮昌高新區的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建設現場一片忙碌景象,數十臺大型機械演奏“交響曲”。
“榮昌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由重慶瑜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綠然科技集團和榮昌高新區聯合打造,是2019年智博會上簽約的重大項目。”重慶瑜瀚電子公司總經理劉尚佺說。
榮昌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將打造上游電子電路原材料、專用設備,中游印制電路板,下游電子電路應用全產業鏈的電子電路產業集群,為重慶乃至川渝地區電子信息產業鏈補上重要一環,建成后可滿足川渝地區一半的集成電路需求,年產值可達100億元。“雖然受疫情影響,但產業園自2月23日復工以來快馬加鞭,已趕回部分進度,預計6月底完成首期建成,今年9月首期投產。”劉尚佺說。
今年,榮昌區裝備制造將圍繞新材料、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加快補鏈成群;食品醫藥,以華森制藥、澳龍生物等企業為引領,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輕工陶瓷,以壯大陶瓷、夏布、眼鏡等消費品產業,重點引進電子陶瓷、環保陶瓷、生物陶瓷,打造世界一流高端陶瓷生產基地……
實施這一系列舉措,將確保榮昌區實現今年全年新增規上企業50家,工業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園區集中度將達83%以上。
3月9日舉行的榮昌區春季重點工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2個項目總投資62.9億元。其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是四川鐵騎力士集團投資建設抗菌肽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年產抗菌肽等微生態制劑1萬噸。
“目前,落戶榮昌國家高新區的四川工業企業已達50余家。川企已經成為推動榮昌高質量發展的一支‘生力軍!”榮昌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國榮如是說。榮昌首家上市公司、第一納稅大戶重慶華森制藥有限公司,就由四川瀘州人游洪濤投資創辦。于去年9月開工建設的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項目,主要由四川遂寧的綠然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總投資150億元,預計5年內實現產值超過100億元。該公司董事長周漢知說,我們在榮昌的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就只用了69天,這個速度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在今年疫情防控中,榮昌降為低風險區后,我們接到通知第一時間復工復產,區委區政府還專門給我們派駐有“指導員”。
“這幾年落戶榮昌的企業,不僅有四川企業,還有東部沿海省市的企業,都是奔著成渝兩個市場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機遇來的!”榮昌區區長高洪波說,亞洲最大的食品包裝玻璃生產企業廣東華興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8億元在榮昌建設生產基地,其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的兩個大客戶李錦記、江小白分別在成都和重慶,在榮昌建廠可以“一嘴吃兩地”。
陳敏爾還強調:“要著力在城市建設上提品質,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做強職業教育,加強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增強城市集聚輻射能力。”
對此,曹清堯向記者介紹了榮昌在城市建設上的計劃:硬件上,加強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布局學校、醫院、公園、商場等城市配套設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軟件上,積極爭取國字號名片,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十佳營商環境示范城市”等成果,加快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區、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建設好“中國西部陶瓷之都”和“非遺體驗之城”“運動健康之城”“美食休閑之城”,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榮昌瀨溪河在春日陽光下波光粼粼,岸邊公路跟著河道蜿蜒曲折,幾個跑者在紅色賽道上健步如飛。“去年12月,這條賽道舉辦了榮昌首次國際馬拉松賽。”據一名跑者介紹,這是一條竹林親水馬拉松賽道,與瀨溪河公園濕地風景緊密結合,山水田林共為一體,深受健身人群的喜愛。據了解,北京體育大學還將與榮昌區共同舉辦一系列馬拉松賽事。
堅持不懈提品質、樹品牌,彰顯城市新魅力;注重“規、建、管、經、效”,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擦亮“海棠香國”名片,讓榮昌成為一座干凈衛生,“可以赤腳走路”的城市——這是榮昌區就城市品質提升所作出的部署。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記者了解到,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上,榮昌將高標準修編新一輪城鄉總體規劃,實現全域統籌、“多規合一”。完成瀨溪河萬靈—昌州段堤防整治工程,確保瀨溪河體育文化公園向市民開放。將連通“八景園”、“百竹園”生態長廊,讓全市最美河流更靚麗。將打造“四河八岸”棠城慢行系統,植入生態和人文景觀,形成安全、便捷、舒適、循環的城市綠道。將加快“智慧榮昌”建設,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在安防、交通、城管、環保、政務服務等領域的系統應用。將高標準設計建設城市景觀,實施城區智慧燈飾工程。
另外,榮昌還將認真總結渝西川東區市合作的成功經驗,大力推動環境保護、旅游文化、平臺打造、鄉村振興等領域一體化發展。
“陳敏爾書記調研榮昌時提出‘補短板、做強項、提品質的指示,為打造重要增長極提供了重要抓手。”曹清堯表示,榮昌將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看清“周情”,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戰略中找方向、找定位、找目標,最大程度吸取兩大都市的科技、人才、產業等資源養分,在推動成渝地區建設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兩中心兩地”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加快把區位優勢變成發展優勢,把產業塌陷變實業高地,把人力輸出變人才聚集,把地理邊際變開放前沿,把交通末端變交通樞紐,奮力建設好“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全國首個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國家畜牧科學城”等“三區一城”,使榮昌成為重慶主城都市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
“兩地干部群眾不僅是‘好鄰居,更成了‘一家人。”在曹清堯看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進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是榮昌發展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為榮昌與相鄰四川地區之間的合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