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洛茜
摘要:2014年日本政府首次推出了“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這個項目是計劃通過對日本國內的大學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達到推進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改革進程的目的,提高日本大學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吸引更多優質留學生到日本留學。該項目有著許多新穎之處,不論是對預計實現的目標,成果的評判指標,高校的甄選體系,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還是實施的規模等都是具有創新精神的。本文通過對該項目開展的改革背景、該項目實施的主要內容、新舊政策的異同、以及對此次改革的啟示做出詳細的分析,探討全球化日漸深入的時代背景之下,日本此項改革措施對國內高等大學的影響。
關鍵詞:日本 高等教育 國際化 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
2014年初,日本文部科學省啟動了一項轟動性的改革項目——“全球頂尖大學”(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簡稱“TGU計劃”。此項改革計劃是希望通過對目前高等教育的教育體系進行全新的改革,例如教學體制、人員管理體系、教學安排、評價體系等方面,來完成2023年日本在高等教育的重大突破。同時,日本多所頂尖大學將有望進入世界高校百強之列,從而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留學生,為日本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源。日本政府希望通過這次教育改革推動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的改革。通過全面的國際改革,大大提高了日本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本文通過對該項目的改革背景、主要內容、新舊政策的異同、以及此次改革的啟示做出詳細的分析,并探索全球化時代的背景和日本此項改革措施對國內高等大學的影響。
1 “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的改革背景
日本之所以如此迫切的希望吸引更多優質的留學生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日本人口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隨著該問題日益暴露,適齡的入學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地減少,學校的生源嚴重不足,尤其是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以上,人口結構呈“倒三角形”的形勢發展。
(2)進入21世紀,國際范圍內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由于歐洲發布了《博羅尼亞宣言》(BOLOGNA DECLARATION),該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歐洲各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亞洲方面,中國、韓國和新加披等多個國家對高等教育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改革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的過程相繼得到推動,使國際學生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更加激烈。
(3)世界大學的排行榜進行了公布,日本高校國際排名大幅度的下降,同時日本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也呈下行趨勢,這也給日本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上原因是日本高等教育需要繼續推進國際化的主要原因。
2日本教育界政策改革新舊對比
2003年,日本實現了接收“10萬國際學生”的目標,大大擴展了高等教育學生生源。對于吸引國際留學生的教育改革,是從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開始的。他大力倡導日本六省,即教育,文化,體育,科技部和經濟貿易部,在詳細調查研究后,教育、文化、體育、科技部下屬的“國際學生工作組”認真分析了改善接納外國留學生環境的各種條件,并對未來預測進行了全面總結。在此基礎上,將采取目前必要的對策,以及短期、中期和長期對策計劃,并找出可在這些計劃中實施的指導方針。2006年,六省聯合啟動了到2020年接收“30萬國際學生”的計劃。日本為了進一步擴充海外招生計劃,以便吸引更多有留學意愿的學生來日留學,接受留學生的各種條件也在不斷進行妥善的改進,同時為促進日本大學邁向國際化實行競爭性的資金分配制度,預計到2025年能實現接受外國留學生23萬人的計劃。
為應對國內外日益嚴峻的形勢,日本政府進行了多項改革,增加國際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并提供就業機會,留住更多的日本人才。同時,在推進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改革和建立世界頂尖人才基地的過程中,教育、文化、體育、科技部于2009年啟動了相應的項目。“構筑國際化據點項目(GLOBAL 30)”被稱為“全球30計劃”,它將為選定的30所大學提供為期五年的資金和政策支持。然而,該項目開始后的第二年,遭受到了新上任的政府的猛烈反對。因此,這個項目最終只對13所大學進行了一年的資助便以失敗告終。“教育再生實施會”等教育機構就如何改革日本大學,調整教育結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于2014年初出臺了“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根據“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日本政府將在未來十年內支持和協助選拔30所大學。可以被選中的大學必須是日本的頂尖大學或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針對這些大學的國際化改革,加快改革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的進程,將高等教育國際化提升到更高水平。
經過嚴格審查,37所優質大學(包括13所頂級大學和24所頂級國際牽引大學)被選為項目目標。日本政府大力鼓勵鼓勵國內頂尖大學進行國際化改革,打造有利于國際競爭力的教育環境,這一項目預計將花費960億日元。
由于“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具有極大的創新性,無論是在甄選體系、支持的方面和力度,還是項目的結果評判體系上都不同于過去。因此,“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一旦項目提出,它就成為日本各界關注的焦點,輿論甚至稱這個改革項目是日本教育界的“地殼變化”。可以看出,“全球頂尖大學計劃”項目的實施將對日本的傳統高等教育產生巨大影響,推動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的改革。
3 “全球頂尖大學計劃”的主要內容
3.1“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的資助對象
“全球頂尖大學計劃”分為A和B兩部分,即兩種類型的大學。其中,作為TOPA頂級大學的A型大學,已經可以進行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研究。B級大學,TOBP國際化牽引大學,是這樣的大學,一所以現有成就為基礎的大學,敢于創新和探索,引領日本社會的全球化。根據“全球頂尖大學計劃”的項目內容,日本政府將在未來十年內為選定的TOPA頂尖大學提供每年4.2億日元的資金。TOPB國際牽引大學每年撥款1.7億日元。
“全球頂尖大學計劃”的項目委員會組成超級國際大學支持計劃委員會作為第三方成立,嚴格遵守“支持審查項目”的規則和條例,并審查和篩選提交申請的109所大學。其中,16所大學申請資助A類項目,93所大學申請資助B類項目。經過嚴格的篩選過程,前十所大學入選了13所大學,TOBP國際牽引大學的目標是24所大學。
3.2 “全球頂尖大學計劃”評估體系
為了使項目的評估部分透明、客觀、具體,“全球頂尖大學計劃”設計了完整的評估體系和參考指標。這些參考值包括必須在所有申請中填寫的指標,以及反映學校教育理念的一般指標和獨特特征的兩個指標。
3.2.1 “全球頂尖大學計劃”的通用指標
一般指標涵蓋國際化,大學治理改革和教學體制改革三大部分。其中國際化又包含了教務系統、流動性6個部分,共有24個小版塊構成;大學治理改革還包括三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自主學習,入學考試和靈活的錄取制度。
3.2.2 “全球頂尖大學計劃”的個性指標
申請TOPA頂級大學項目需要完成學校的國際排名,國際評估和科研成果,具體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1)被引用的論文數;(2)共同研究及受托研究的情況;(3)國際共著論文數等。申請TOBP國際化牽引大學計劃的要求相對較低,有必要填寫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相關的教學措施。
4 日本高等教育國際化改革的啟示
日本的高校改革是日本以科學為導向的高等教育結構的延伸,以美國和歐洲的高等教育現狀為主要參考。因此,日本國立大學教育部對這種分類改革也希望通過政府的行政干預來創建復雜的日本高等教育結構。根據不同類型的大學,日本不同類型的大學將設定不同的辦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治理模式,培養不同規格的人才,以不同的方式為社會服務。
日本是一個勇于模仿、積極改革的國家,無論是日本的經濟模式還是政治體系,或是建筑風格都完美的融合了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的特點,同時浸入自己民族靈魂進行再創造。在國際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之下,日本教育更是發揮了這一優勢,日本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教學體系、入學考試體系都有著西方教育的影子。敏銳的思維,積極學習的態度都使得日本不斷地進步。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海外合作辦學數量增多、興辦的孔子學院等等,這也使得中國教育國際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為了進一步推動國際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國政府在2015年出臺了“協調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學科建設的總體方案”。面對同樣的改革背景,為了使中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改革進一步發展,中國應該吸取日本對教育改革的經驗,研究日本“全球頂級性大學計劃”實施路徑對中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快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進程,提高發展效率。
參考文獻:
[1]秦琴.日本高等教育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歷史演進與改革方向[J]. 高教探索,2018(01):62-70+123.
[2]陳君,田澤中.日本世界一流大學的國際化戰略及實踐——以東京大學為例[J]. 高等理科教育,2017(04):57-63+71.
[3]胡永紅.日本外國留學生本科招生考試改革及其特點[J]. 教育與考試,2016(02):1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