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而教育部牽頭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目前影響最廣的,同時,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異常突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曾經這樣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要貫穿中國高等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因此,如何利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這樣具有足夠影響力的平臺做好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當前迫切需求,同時,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把控好“互聯網+”這樣的創業平臺方向和原則勢在必行。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 青年紅色筑夢之旅 作用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關系到高校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辦好中國的高等教育,前提是必須把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的手里,使高校成為擁護黨領導地位的堅強力量。黨委務必把控住高校正確的辦學方向,務必把控住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權,務必使高校一以貫之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以及接班人的培養陣地。各級黨委必須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強化領導和有關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級部門齊抓共管的常態化格局。
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常抓不懈。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李克強總理親自提議舉辦的。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重點在于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支撐在于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進一步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結合的緊密性,加快培養數量宏大、樂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為我國的創新型國家建設、“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以及中國夢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撐。
教育強則國強。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曾經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對科學知識、卓越人才的渴求相輔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創業者在政治功能、社會功能、公益價值上的方向把控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創業實踐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反向促進和鞏固的作用,使得思政教育的思路和視野更加豐富和充實,兩者交互影響、相得益彰。
一、 思想政治教育對“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方向的把控作用
(一)政治功能、社會功能、公益功能的指向性
政治功能: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出席中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時特別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高校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中心環節在于堅持立德樹人,方法在于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力以赴開創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相關負責同志務必把控住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導權,務必使高校一以貫之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以及接班人的培養陣地。各級黨委必須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強化領導共同辦好我國高等教育。總書記為創業者指出了成人成才的政治努力方向。
社會功能:習主席在講話中多次指出,教育強則國強,高等教育的地位更加特殊,其發展水平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以及潛力的重要標志。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無可替代。當前,我國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過去更加急迫,對科學知識、卓越人才的渴求比過去更加強烈。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作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雙一流”戰略決策,目的就在于提高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我國的核心競爭力。這一決策為高校創業者指出了成人成才的社會努力方向,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公益價值性:習近平再三強調,要結合國情,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因此,在高等教育發展這條道路上必須走適合自己的路,扎扎實實辦好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等院校。始終與國家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是高等教育不變的發展方向。高等教育要服務于人民,服務于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以及發展,盡己所能地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服務他人,更加突出創業的公益價值。
(二)精神層面的驅動力
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動機。美好生活是奮斗出來的,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多,就業壓力較大。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大學生創業動機無外乎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基礎上造福社會,奉獻他人。崇高的精神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而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個人追求與祖國需要,加強使命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重點,加強同學們愛國主義教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建設。面對全球范圍內思想文化領域的大交流大融合大交鋒下價值觀較量的新形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更加緊迫重要,而這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使青年一代永保崇高價值追求,貫穿于創業的方方面面和整個過程。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為創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和落實作用
(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促使創業者扎根中國大地、了解中國國情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李克強總理親自提議舉辦的。目前已舉辦五屆,在中國各種創業類競賽中位居首位。是目前國內的兩大頂級創業賽亊之一,聚攏了海量的資源。大賽分為:主體賽事,包括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職教賽道、國際賽道和萌芽版塊。其中,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相互連接的重要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的大學生回信中寫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圓中國夢就有不竭的青春力量。期盼大學生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生,增長智慧才干于創新創業之中,錘煉意志品質于艱苦奮斗的實踐之中,在全國上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實現自身價值,不負韶華,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精彩篇章。從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中可以看出,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殷殷期盼之情和對大賽寄予的厚望。因此,從大賽舉辦的背景,尤其是“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可以看出,本賽事對大學生立足中國國情、扎根中國大地具有較強的指向性。
(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和影響力
“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定位為中國創業大賽第一賽亊,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發布的競賽排行榜中排名第一。高定位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關注當前國家需求、民生福祉,將大賽辦成中國最大的一堂思政課。
以下是前四屆參賽情況。
第一屆數據:參賽項目36508個,參賽院校1878所,參賽學生超過20萬,主辦單位6部委
第二屆數據:參賽項目數量12萬個,參賽院校2110所,參賽學生超過54萬+,主辦單位10部委
第三屆數據:參賽項目數量37萬個,參賽院校2241所,參賽學生超過150萬+,主辦單位10部委
第四屆數據:參賽項目數量64萬個,參賽院校2278所,參賽學生超過265萬+,主辦單位14部委
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影響力越來越大,覆蓋學生范圍日益廣泛。因此,具備了通過這一平臺對創業者行為進行引導的基礎,可以讓青年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錘煉意志品德,為實現“中國夢”培養有本領、有擔當的熱血青春力量。鼓勵青年用創新創業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精準扶貧;引導青年學生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山區,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接受革命前輩創業史的熏陶,走好屬于青年一代的新長征路。同時,為增加創業過程中思政教育的豐富性,可以從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參加人員、活動內容等方面做具體細致的安排。
三、結語
一方面,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緊跟當下互聯網發展的熱潮,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促進和落實的作用。使得大學生在創業、解決自身就業的同時,能夠扎根中國大地、了解中國國情,結合國家需求、民生關切,主動擔起民族復興的偉業,拓寬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為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政治功能、社會功能、公益價值保駕護航。使得青年一代在創業中實現自我價值、助力中國夢,在自主創業、促進有效就業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兩者相得益彰,共同促進大學生成人成才。
參考文獻:
[1]暨南大學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理論學習資料
[2]施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的作用關系 [J]. 教育現代化 ,2018,5(21):28-29.
[3]周延鑫.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作用[J]. 才智, 2018(32):160.
[4]教育部關于舉辦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預通知
[5]秦蔚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關系研究[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 2(01):14-16.
[6]關于舉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暨省賽校內選拔賽的通知
[7]柳曉夫.“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思考與探索[J].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v.14;No.56(4):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