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作為世界文化發源地之一,傳統服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燦爛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結晶。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的大潮中,中國經濟高度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也得到提升,政府、商界和學術界為滿足國民傳統文化信仰追求,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服飾的傳承、創新與推廣。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準確定位服飾的市場需求,為服飾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新的挑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基于此背景下,探尋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服飾推廣的新模式,以期推動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傳統服飾;推廣策略
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源遠流長,包含著中國幾千年的物質與精神文明,代表著時代的精神風貌和社會價值。各個民族、國家文化上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和頻繁,各類新興事物不斷興起,西方時尚逐漸引領服飾潮流,導致中國傳統服飾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1]。伴隨著移動網絡、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新媒體傳播下如何高效利用網絡帶來的便利推動中國傳統服飾的推廣變得至關重要。
一、新媒體傳播的特征及優勢
1.新媒體的含義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方式。作為高科技的產物,新媒體給各類信息傳播打開了新世界,成為未來媒體發展的的核心,是媒體傳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必然方向。
2.新媒體的特征
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其最大特點是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間的壁壘,讓媒體介質之間,地域、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新媒體還表現出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媒體個性化突出,由于技術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體信息傳播幾乎都是普遍化的,而新媒體卻可以做到面向個人,受眾群體可以通過新媒體定制自己需要的新聞;二是表現形式多樣,可有效結合文字、音頻、畫面,無限地擴展內容,展示信息的多樣性;三是信息發布的及時性,新媒體不受時間限制,隨時編輯發送傳播,用多種新媒體傳播軟件和網頁呈現實時新聞[2];四是受眾選擇性增多,新媒體傳播模式中,人人都可以公平的接受信息并且可以充當信息發布者,還可以檢索信息、自由閱讀,具有高度共享性,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限性。
二、中國傳統服飾傳播面臨的問題
1.中國傳統服飾產業缺乏文化支撐
自古以來,中國以“衣冠之國”而著稱,盡管人力物力雄厚,但由于缺乏文化創意和革新,逐步成為世界服裝的加工廠,“大而不強”成為我國服裝產業界的代名詞。近幾年來,由于文化支撐力薄弱和創意資源來源不足阻礙了我國傳統服裝創意設計和品牌建設的發展。如今,我國許多傳統服裝品牌競爭力相對較弱,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很難和國際接軌。要解決我國傳統服飾觀念落后、機制老化、經營不力等問題,服裝產業必須要重視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產業推廣和提高應用性,促進我國傳統服裝產業長久健康發展。
2.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不能與時俱進
新媒體傳播帶來無限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各個行業、各種階段的發展都深受影響,不斷地衍生新的服飾文化形式,對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沖擊。中國傳統服飾是在宗法與禮制的基礎發展起來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進步,己然不能適應于現代社會中人的客觀需求,違背了當代世界性服飾文化所倡導的人性、自由和簡約,不能符合流行服裝文化的性質,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面對各種服裝文化的沖擊下,中國傳統服飾應該利用好新媒體傳播,做出相應的革新,讓其與國際服飾潮流協調發展。
3.中國服飾史教育過于傳統
受到教學條件、教學手段和教學思路的局限,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無法實現在短時間內通過基礎教育進行正確的灌輸,而高校的教育也缺乏傳統服裝史相關內容的科學傳授,大多數學校甚至缺乏中國傳統服飾的課程教育。授課教師往往沒有經過深入的研究學習,在授課方式上進行以史講史的理論灌輸,局限于課本,客觀羅列,難以引起新時代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國傳統服飾教育往往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沒有條件和正規的場合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和參觀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演變,導致學生受到的中國傳統服飾教育片面和不足。
4.新媒體傳播對傳統服飾的曲解
近年來,新媒體傳播的快速發展也沖擊了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傳統服飾文化發生一定的變異現象,很難以傳統意義的文化形式進行沿襲。隨著歷史題材和古裝電影、電視劇熱映,一部分影視作品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和沖擊力,偏離和扭曲了中國傳統服飾歷史的原貌,給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帶來消極的影響。由于缺乏專業知識,許多非專業媒體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存在一定的曲解,嚴重誤導了觀眾對中國傳統服飾的理解,導致出現了所謂“唐裝”熱、“漢服”熱,普通大眾及一些媒體通過網絡等方式以訛傳訛,呈現出盲目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熱,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帶來巨大挑戰。
5.中國傳統服飾推廣范圍小
雖然中國傳統服飾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源遠流長,但是由于掌握傳統服飾制作工藝的人數較少且制作工藝較為繁瑣復雜,呈現出了一定的衰落跡象。很少有企業注重傳統服飾的推廣和銷售,導致銷售模式比較保守,主要集中于線下定制銷售,大眾很難接觸了解到傳統服飾銷售。但是也由于其服飾穿戴價值不能讓所有普通大眾所認可和接受,由此難以吸引更多消費群體。
三、新媒體傳播推廣中國傳統服飾的方式
1.微信傳播
通過新媒體傳播推廣中國傳統服飾可以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品牌服飾的信息,編輯營銷推廣傳統服飾的相關信息,消費者對產品有疑問以及感興趣時可立即咨詢。由于朋友圈的人員一般都是存在某種聯系的,會提高消費者的信任感與認同感。商家還可以建立微信群,不定時發布
企業中的優惠活動,并宣傳傳統服飾的相關信息。另外,要充分利用微信的相關功能.設置公眾號,每天以編輯圖文的形式推廣傳統服飾,拓寬微信群體接受傳統服飾信息的渠道。
2.微博傳播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新媒體軟件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微博用戶數量較大并且消息傳播更加廣泛和及時。可以設置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可以利用簡短的內容發布有關中國傳統服飾的信息,展示傳統服飾的傳承理念與生產細節,還可以采用微博軟文、直播、短視頻等方式加強群眾對傳統服飾的認知和理解[3]。同時還可以利用微博上大量的網絡紅人和明星,為中國傳統服飾做宣傳,不斷提升傳統服飾的傳播量,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傳統服飾[3]。
3.其他方式
新媒體傳播有各種各樣的形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有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新媒體傳播軟件慢慢興起,同樣具有著廣大的受眾群體,例如抖音、快手、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等等,編輯整理科學、嚴謹的文案以及視頻,通過這些軟件向大眾宣傳中國傳統服飾。
四、新媒體傳播推廣中國傳統服飾的策略
1.建立互動共享的專業網絡平臺
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各種新興媒體不斷的改變著年輕一代接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
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推廣中國服飾文化。加強中國傳統服飾信息資料的整合和新媒體傳播資源的開發利用,將中國傳統服飾相關的文字、圖像、音視頻數據作為題材進行整合,搭建多元立體、共享專業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網絡平臺。建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大眾化傳播的專業性網站,可以在網站中設有專門的論壇,讓受眾可以更加直觀了解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以及設計理念,增加了網站使用的便捷性、趣味性和互動性。
2.拓展傳播內容與渠道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拓寬中國傳統服飾的傳播渠道和內容,可以通過雜志、電視、網絡等媒體傳播傳統服飾,但是要統一制作與設計嚴格規范的傳播內容,避免對受眾群體產生不良誤導。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快手以及其他新媒傳播軟件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受眾群體可以更便捷、更及時的接受中國傳統服飾信息。通過新媒體中相關互動平臺群眾的實際需求,中國傳統服飾可以根據需求改進不斷革新。
3.推廣傳統服飾順應時代潮流
中國傳統服飾也應該遵循個性化的發展趨勢,根據消費者對于服飾的需求進行差異化定位,可以開發虛擬傳統服裝設計軟件,延伸到穿戴智能服裝、虛擬試衣系統,將傳統服飾文化與當代設計、時尚及高新技術相結合,生動形象地展示傳統服飾文化,縮短普通群眾與傳統服飾之間的距離,可以讓更多的群眾親身感受傳統服飾帶來的魅力,推廣傳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五、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中國傳統服飾的推廣要充分結合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加強大眾傳播、產業轉化和結構優化,讓更多的群眾提升對中國傳統服飾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推動中國服飾文化弘揚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笙漸,芻議中華傳統服飾文化困境及發展路徑[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 (2):112- 116.
[2]王菲,新媒體視野下傳播內容特點分析[J].科技傳播,2017 (14):13- 14.
[3]楊娜“,互聯網+”時代品牌服裝營銷渠道構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 (16)
作者簡介:齊棟, (1986. 10-).男,漢族,山東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