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燕
(桐鄉市衛生學校,浙江 桐鄉 314500)
中藥標本是藥學高等院校教學、科研生動直觀的教材,高等藥學院校開發全面介紹中藥材標本信息的事實型數據庫——中藥標本數據庫具有重大意義[1]。作為醫藥中職學校,開發中藥標本數據庫,建設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同樣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以互聯網大會為契機,我校教師著手建立中職數字化中藥實訓室。中職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建成后,學生的技能訓練不再局限于實體實訓室,而是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互動學習,教師和學生可以及時得到教學反饋,及時進行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調整。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可以輔助技能教學,實現中藥材資源共享。

圖1 中職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創建步驟
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建設前期,我們制訂了科學、嚴謹、規范的建設方案,以實現“建立有序的信息空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目標[2]。建設過程分為3個階段:前期準備、元數據建設、平臺發布。為了更好地評價中職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在創建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對照試驗法,將中藥專業1610班設為實驗班,并將實驗班學生分成6組,參與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建設,中藥專業1611班設為對照班。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創建之前兩班已經學習一學期的生藥學,即將進入第二學期的學習。
中藥實訓室中有些標本年代久遠,甚至還有一些存在蟲蛀、霉變、泛油、變色、氣味散失等問題,已不能很好地展示藥材本身的形態特征,因此,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創建的第一步就是讓實驗班A組學生整理中藥實訓室,確定實訓室中能繼續使用的藥材,并結合浙江省藥學專業高職生藥學技能考試范圍、浙江省中藥技能大賽及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技能考核范圍,最終確定數字化中藥實訓室中的標本種類。對于實訓室中缺少的藥材,在一個月內補齊,為數字化中藥實訓室的創建做好準備。藥材購買齊全后,讓B組學生將藥材分類(包括根及根莖類、莖木類、皮類、葉類、花類、果實與種子類、全草類、藻菌地衣類、樹脂類、其他類、動物類、礦物類十三大類),并整齊地擺放在標本柜中,同時做好記錄。

圖2 數字化中藥實訓室中二維碼集的制作
中藥二維碼的設計依賴于數據加工,包括標本基礎描述性文字的著錄和中藥標本圖像采集,由C組和D組學生共同完成。標本基礎描述性文字從《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國植物志》等權威工具書以及藥學中外文數據庫中提取,包括中藥標本學名、拉丁名、別名、地理分布、來源、性狀特征、性味歸經、功能主治8個字段的文字著錄,還包括其在中藥實訓室存放的位置。學生編輯完成后,教師核對,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國內很多中藥數據庫的圖片(中藥材圖像以圖畫形式展現)不同,本數字化中藥實訓室中的中藥標本圖像全部用高像素單反數碼相機拍攝,再用Photoshop等軟件進行重新曝光等系列調整,力求多角度、全方位、直觀地展現中藥標本的形態特征。
標本基礎描述性文字和中藥標本圖像采集、核對完成后,C、D兩組學生利用草料二維碼網站生成中藥標本的二維碼,并將所有中藥的二維碼制作成冊,形成藥材二維碼集,同時將二維碼標識牌掛在實訓室中對應的藥材標本上。學生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找到目標藥材所在位置,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學習,目前學生基本上人手一臺智能手機,這為網絡學習的開展提供了便利。以此為契機,藥學教研組著手建立生藥學課程網站、微信公眾號、藍墨云班課,網絡平臺創建后,教師分工合作,分組制作中藥鑒別相關的微課、PPT,搜集圖片,并將其上傳至網絡平臺。E、F兩組學生將數據庫內的中藥信息及二維碼上傳至生藥學課程網站、微信公眾號及藍墨云班課。網絡平臺建成后,將是我校中藥專業教師和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保證平臺知識的嚴謹性。中藥專業教師邀請中醫專家和老藥師參與平臺建設,并為我們提供中藥典故、中藥食療、中藥養生知識。
數字化中藥實訓室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實驗班學生人手一本中藥二維碼集,利用手機、電腦等進行泛在學習,將技能學習從課堂延伸至課外。教師利用平臺,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引導學生進行技能學習。實體中藥實訓室變成數字化中藥實訓室,方便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也大大提高了中藥實訓室利用率。

圖3 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在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創建后,實驗班學生生藥學教學中便應用了該平臺。利用數字化平臺可交互學習的優勢,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知識單向傳輸模式,讓學生在互動、探索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每節課前,教師將導學稿、任務單、藥材相關資料及微課等上傳在藍墨云班課平臺,激發學生求知欲,學生領取任務單和導學稿,按要求完成課前任務。在完成課前任務過程中,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平臺互動模塊進行討論,也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咨詢教師,當然學生還可以訪問網站、公眾號或者掃一掃中藥二維碼,獲取中藥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互動,了解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以此為依據設計教學。數字化中藥實訓室的交互功能彌補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預習不可把控的不足。應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以后,實驗班學生預習成效明顯優于對照班。
技能教學中,教師利用藍墨云班課布置課堂任務,學生領取任務后,利用Ipad等工具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邊聽教師講解,邊辨認藥材,還可以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查看植物的高清圖片,找尋藥材來源。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將中藥材知識立體化,有利于加深學生印象。教師可以利用藍墨云班課,在各環節設置“障礙”,鼓勵學生闖關學習,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利用藍墨云班課的答題反饋,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數字化中藥實訓室應用后,實驗班學生課堂氛圍明顯活躍很多,課堂上教師能拓展的知識變多,教學進度也比對照班快。比如,在何首烏的實訓教學設計中,教師課前拍攝小品《賣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幫助小品中的老奶奶挑選何首烏。利用小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小品中藥師賣假藥的行為,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技能課后教師利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布置多樣化作業,消除學生對作業的厭惡情緒,學生利用平臺完成作業。課外時間學生可通過數字化中藥實訓室,隨時隨地查看藥材相關信息,遇到關于藥材性狀特征的困惑時,掃描藥材二維碼,便可查看圖片和文字資料,也可以利用平臺上的互動版塊,求助于同學或教師。數字化中藥實訓室的交互性,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解決課后復習中遇到的問題,強化技能。比如,何首烏實訓課的課后作業:(1)理論作業:登錄藍墨云班課,領取個人作業,編輯并截屏傳給教師;(2)實踐作業:繪制何首烏思維導圖,分組制作何首烏二維碼,分別介紹何首烏的來源、性狀、真偽、功效,并將二維碼上傳至課程網站;(3)網絡作業:登錄藍墨云班課完成組員間和組間的PTA量表評價,對每組完成的何首烏二維碼進行評價。
學生可以登錄藍墨云班課領取作業或掃描二維碼獲取作業,不需要再抄寫,理論作業也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在完成何首烏實踐作業過程中,學生互相探討,登錄數字化中藥實訓室搜尋知識,鞏固辨藥(何首烏)技能。
教師根據實訓課內容,建立題庫,設計課堂游戲。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藍墨云班課發布闖關游戲,學生闖關后便能得到結果,并附有答案解析。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登錄課程網站進行測試。教師利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的習題庫、游戲資源,每堂課都對學生進行考核,幫助學生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分析自身優劣勢,為其指明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對參與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建設的實驗班學生和未參與建設的對照班學生進行生藥學理論和技能前測(見表1)、后測(見表2),研究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對學生的影響,最后用數據形式分析課題成效。從表1、2可以看出,生藥學學習成績相差不大的兩個班學生,經過一年對照教育后,利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進行教學的實驗班學生生藥學知識掌握情況優于未利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進行教學的對照班。

表1 兩班學生高二生藥學考試成績(分)

表2 兩班學生高三生藥學考試成績(分)
利用數字化中藥實訓室進行技能教學,教師根據學生闖關游戲完成情況,獲取教學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點撥學生。課后,教師收集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學生答題情況,獲取反饋信息,再結合學生在平臺上的評價信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設計。數字化中藥實訓室的反饋評價便捷,有助于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在中職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建設及實施的一年中,我校中藥專業教師在教學考核中名列前茅,多人在省、市級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中獲獎。

表3 數字化中藥實訓室訪問、互動情況
利用中職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后,每月收集微信公眾號、課程網站及實體實訓室的訪問信息及學生的藍墨云班課參與度、在數字化實訓室的活躍度,并加以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數字化中藥實訓室應用一年內,用戶數量穩步增長,互動版塊學生活躍度高,師生滿意度高,實體實訓室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中藥標本數據庫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建成后還要進行經常性更新和維護,這樣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3]。數字化中藥實訓室也一樣,除了不斷補充新的藥材資源,對有些易變質的藥材標本進行定期養護外,還需要對數字化中藥實訓室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用戶反饋等進行處理,及時更改數據庫中的錯誤信息,完善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功能。此外,還要注重實訓室的宣傳及推廣,從而使其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可將數字化中藥實訓室向社會推廣,最大限度地實現中藥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