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 黃瑤
摘 要: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是檢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福州市長樂區由于歷史原因及區位特點,民營經濟十分繁榮,隨著濱海新城戰略的實施,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更加顯現。文章從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法律問題、歷史原因入手,對檢察機關如何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檢查機關;民營經濟;法律服務;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飛速發展,已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福州市長樂區是福州地區民營企業的萌芽之地,被譽為“草根工業之鄉”,經濟綜合實力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市)”、全省“十強縣(市)”、全省“縣域科學發展十優縣(市)”行列。長樂轄區內現有長樂功能區、臨空港工業區、數字產業園在內的多個產業園區,有恒申、金綸、錦江等多家百億企業,2018年區域內相關民營企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在中央與高檢院有關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精神與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檢察機關應立足區位實際,充分發揮職能,優化營商環境,服務與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一、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法律問題
(一)外部營商環境問題。
(1)民營企業地理位置偏僻,治安狀況相對薄弱,導致案件高發。濱海新城雖在建設當中,但是目前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偏僻,周邊配套資源不夠完善。部門民營企業因周邊環境混亂,盜竊案件頻發,企業不堪其擾。
(2)涉黑涉惡案件頻發影響民營企業正常經營。隨著濱海新城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地涉及到征地拆遷等事宜,由于鄉村宗族勢力的影響,部分村民在老人會的帶領采取一些例如阻工、堵門等手段敲詐勒索企業,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例如2018年3月17日至3月29日期間,長樂區鶴上鎮路北村老人會,多次糾集村民到陽光城項目工地阻撓施工,致使陽光城集團的工作、生產無法正常進行,造成了嚴重經濟損失。后長樂區檢察院以涉嫌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務罪起訴涉案人員,涉案人員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等刑罰。
(二)內部管理問題
(1)民營企業自身制度建設存在漏洞。部分民營企業管理者存在法律意識淡薄現象,企業法律人才缺乏,侵犯企業員工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輕視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審計監督機制存在疏漏,存在內外勾結的現象,導致貸款詐騙、合同詐騙、職務侵占類型案件頻發。
(2)民營企業部分員工素質存在問題。隨著濱海新城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部分民營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重量不重質,不注重對員工的個人素質進行考察,導致部分企業員工素質低下,時常因賭博、吵架等原因引起刑事糾紛。例如2017年12月7日晚,在長樂區文武砂鎮中建海峽大東湖項目部員工宿舍內,民警吳某某在執行公務過程中,與王某甲等人發生爭執,王某甲伙同王某乙、朱某某等人毆打民警吳某某,致其輕微傷,后長樂區檢察院以涉嫌妨害公務罪起訴王某甲等人,王某甲等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罰。
(三)檢察機關自身意識問題
部分檢察干警在辦理涉及民營企業案件時,認為只要將案件辦結即可,忽視了涉企案件背后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出現了重打擊、輕保護的現象,對擴大案件的社會效果不利。
二、民營企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內部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長樂地區民營企業大部分仍然是老式的管理模式,缺乏現代管理理念,忽視法務在企業中的作用,且宗族關系繁雜,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層“任人唯親”,一味聘請親戚、朋友充當企業管理者,部分管理者并沒有真才實學,忽視了高素質管理團隊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導致企業內部管理混亂,缺乏良好的法制環境。
(2)部分民營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以低薪酬、勞動時間長作為聘請員工的標準,企圖減少企業用人壓力,在雇傭員工的過程中沒有對應聘人員加以審核,例如未要求員工提供違法犯罪經歷查詢記錄,有時聘請到前科滿滿、劣跡斑斑的員工,影響企業的安全以及發展。
(二)企業外部營商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1)現今濱海新城地區還仍處于開發過程中,外部環境比較雜亂無序,缺乏監管,濱海新區地區人員來源情況復雜,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流動人口大于固定人口,導致精力不足,缺乏治安管理長效機制。
(2)部分村民把征地拆遷過程中對政府的不滿轉嫁到企業身上,也存在宗族勢力帶領下敲詐勒索企業的現象。同時,一些企業存在隨意侵占村民土地以及破壞環境現象,導致企業與村民的矛盾愈演愈烈。
(三)檢察機關自身意識原因分析
部分干警對于如何看待檢察機關服務民營企業發展的作為上,思想上認識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有些干警認為,辦案才是檢察機關的“正經事”,辦案能力才是衡量自身的標準,所謂的服務民營企業是一種“不務正業”的做法;也有一些干警認為,檢察機關的職能是法律監督,服務民營企業并不是法律監督的內容,有越權之嫌;還有的干警認為,服務民營企業就是搞一搞法治宣傳而已。這些錯誤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檢察機關服務民營企業效果的實現。同時在辦案過程中,對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執行落實不到位。真正嚴格按照高檢院文件、辦法去落實做得不夠好,尤其是少數檢察干警在辦理涉企案件中態度粗暴,作風冷硬,忽視辦案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三、長樂區檢察院服務濱海新城區域民營經濟做法
2018年以來,長樂區檢察院受理審查起訴涉及濱海新城區域民營企業犯罪25件81人,提起公訴20件71人。其中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案件2 件3人,擾亂市場秩序案件3件16人,金融詐騙案1件2人,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4件5人,合同詐騙罪1 件1 人。具體做法體現如下:
(一)完善服務濱海新城民營經濟機制建設
1.出臺服務與保障濱海新城建設意見。制定《關于服務與推進福州濱海新城建設的若干意見》,掛牌設立濱海新城巡回檢察室,著力增強服務意識,全力服務民營有制企業健康發展。
(1)制定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措施。緊扣當前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熱點、難點問題,制定《關于進一步深化服務和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開展一系列專題調研和精準法律服務活動,努力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2)推進民營經濟誠信發展。與工商聯、企聯會會簽《關于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共同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意見》與《長樂市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社會信用排查和預警機制實施辦法(試行)》,探索建立促進民營經濟領域誠信建設長效機制。
(3)建立協作配合機制。會同區人社局出臺《關于加強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協作配合的暫行規定》,建立案件通報、聯席會議等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機制,對工傷保險待遇傷殘等級異議處理、聯動打擊“黑中介”“黑律師”、行政執法銜接刑事司法等執法司法重點領域開展合作 。
(二)優化涉企案件辦理方式方法
(1)打通涉民營企業案件辦理綠色通道。長樂區檢察院與公安機關密切配合,建立涉民營企業案件快速辦理、優先受理機制,堅持快捕快訴。如2018年辦理的陳某甲、陳某乙涉嫌聚眾斗毆罪一案,陳某丙、陳某丁及其族人,在二人組織、指揮、策劃、召集下,利用其在村莊中家族人員眾多的特點,在陳某甲、陳某乙的公司征地以及項目建設過程中,連續不斷的實施強占土地以及阻擾施工等違法行為,并與陳某甲、陳某乙等人發生肢體沖突,在斗毆過程中,造成陳某丙輕傷,我院受理該案后,由資深檢察官認真審查,加快辦案進度,后以無法認定陳某甲等人的聚眾斗毆故意為由,對陳某甲、陳某乙二人作存疑不起訴,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經營。
(2)對企業涉案關鍵人員堅持慎捕少捕,加強羈押必要性審查。注重民營企業人員犯罪情節的審查,準確把握罪與非罪界限,防止把經濟糾紛作為經濟犯罪處理。慎重選擇辦案時機和方法,減少案件辦理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
(三)創新服務民營經濟手段
(1)推進法律服務。在區工商聯設立“民營企業法律服務站”,成立由業務骨干、退休檢察官組成的“民營法律服務團”,由檢察長帶隊定期深入工商聯合會、企業家聯合會,并與多家民營企業開展檢企共建,了解企業司法需求,聽取意見建議上百條,認真研究處理,做到條條有回復、件件有落實。
(2)建立“訂單”服務。結合“送法進企業”、“防治商業賄賂微課堂”、“檢察開放日”等活動,推進不同主題面向民營企業的法律服務活動,根據不同類型企業需求,建立“訂單”模式,為1800多家民營企業提供“菜單式”精準法律服務。
(3)推行涉企案件辦案風險評估。在中美貿易戰時代背景下,從長樂區非公企業出口量占比大的區位特色出發,我院牽頭出臺了《辦理涉企案件風險評估暫行規定》,制定了涉企案件風險評估表,要求業務部門承辦人在辦理涉企案件時,主動收集涉案企業基礎信息,每案進行風險評估,調查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稅收情況、生產經營狀況、品牌形象,以及在相關行業地位與作用、近期生產經營安排與重大生產經營項目、涉案企業人員身份、職權職責情況,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他涉及企業重大利益的事項。堅持一案一表格、一案一評估,將風險評估成果作為涉企案件處理重要參考。
四、完善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的建議
(一)加強理論武裝,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法律知識,還必須熟悉企業管理、金融、財務、互聯網等知識。但目前,檢察機關此方面專業人才較少,可選聘35周歲以下檢察干警到民營企業學習經濟學、管理學知識,為民營企業管理轉型、防范財務風險提供司法保障,多渠道多方面學習,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二)細化和規范與相關職能部門工作聯系機制
檢察機關為服務民營經濟,需要與政府各職能部門密切聯系,協作配合。檢察機關應當密切與公安派出所的聯系,充分利用派出所執法信息共享機制,以聯席會議、執法信息定期通報、定期走訪和信息網絡互聯等方式實現對派出所涉企案件執法情況的掌握,為落實法律監督職能奠定基礎條件。與派出所多開展聯合性執法工作,在共同執法過程中發揮監督作用,確保法律政策正確貫徹實施。同時,檢察機關應當加強與法院的聯系,對涉及到民營經濟訴訟中的違法問題進行法律監督。
(三)創新與民營經濟溝通方式
檢察機關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要注重了解民營經濟主體健康發展過程中的所想所求,精準掌握服務的結合點和切入點。檢察機關需要與民營經濟加強溝通,相互學習。一是通過“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人大代表、企業家關注檢察機關“兩微一端”等新媒體,通過新媒體新手段定期發布檢察工作和涉檢典型案例。二是與工商聯定期開展聯席會議,專人定期向工商聯了解民營企業最新發展狀況以及法治需求。三是邀請知名民營企業家為檢察機關介紹非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相關專業知識,把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能力作為檢察素質建設的重要內容。
作者簡介:張朝陽(1976.10- ),男,福建長樂人,法學本科,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委員、第六檢察部主任,一級檢察官,福建省檢察調研理論研究骨干;黃瑤(1992.08- ),女,福建長樂人,大學本科,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檢察官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