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文愷 陳健琳 潘菊美 孫瑞翔 施永興 劉登
摘 要 目前,醫學界對緩解癌癥患者臨終癥狀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并不斷深入,諸多文獻報道中醫適宜技術在緩解癌癥患者臨終階段諸多癥狀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文將目前癌癥患者臨終階段出現的主要癥狀以及中醫適宜技術在緩解這些癥狀方面的研究進行總結,以期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 癌癥;適宜技術;臨終癥狀;安寧療護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08-0030-03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alleviating terminal symptoms of cancer patient
YU Wenkai1, CHEN Jianlin1, PAN Jumei2, SUN Ruixiang3, SHI Yongxing4, LIU Deng1
(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2. Palliative Care Department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of Linfenl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5, China; 4. Research Department of China Life Care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26,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medical communit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alleviating terminal symptoms of cancer patients, many literatures report that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lleviating many symptoms of cancer patients at the terminal stage. The full text summarizes the main symptoms of cancer patients at the terminal stage and the research of appropriate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alleviate these sympto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cancer;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erminal symptom; hospice care
生死循環是自然界發展的客觀規律,死亡作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臨床上,將病情已經超越了手術等措施進行根治或放化療范圍、生命質量呈漸進性下降至臨床死亡之前的這一階段,稱作生命終末期,在生命終末期患者的功能狀況(performance status)是最明確的預測生存期的指標,癥狀中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吞咽困難、呼吸困難、意識障礙等也確定為生存期的預測指標,被稱為“臨終綜合征”(terminal syndrome)。中醫適宜技術在緩解癌癥患者臨終階段諸多癥狀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也非常多。本文對已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進行檢索整理,對癌癥患者臨終階段出現的主要癥狀以及中醫適宜技術在緩解這些癥狀方面的研究進行總結,以期為臨床決策提供參考。
1 癌癥臨終癥狀
雖然,不同的腫瘤患者臨終癥狀有所不同,但也會出現許多相同的臨終癥狀。周玲君等[1]采用回顧性病例分析對癌癥患者臨終階段的癥狀變化及其與生存期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臨終病例中記錄的患者癥狀和體征共30種,包括食欲減退、疼痛、嘔吐、惡心、咳嗽、呼吸困難、便秘、惡病質、失眠、水腫、腹水、發熱、胸水等。有諸多研究也都描述了癌癥患者常見的臨終癥狀,與周玲君等的研究基本相符[2-4]。
2 應對臨終癥狀的中醫適宜技術
中醫適宜技術和護理方法以其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的優勢,在現代醫學界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目前的資料來看,中醫適宜技術可以應用于多種癌癥患者常見的臨終癥狀中。
2.1 疼痛
針對癌痛的中醫外治療法主要包括:(1)外敷法。此法又分為痛處中藥外敷法和穴位敷貼法。郝淑蘭等[5]將癌癥鎮痛膏(由生南星、干蟾皮、姜黃、乳香、白芷等制成)外敷于患者疼痛部位,治療中、重度癌癥疼痛,止痛效果良好。也有學者用蟾酥、大黃、黃柏、乳香、川烏等研細末,用白醋調成糊狀[6]進行痛處外敷。穴位敷貼法是依據癌癥類型來選取不同的穴位,進行中藥穴位敷貼,臨床試驗顯示中藥穴位敷貼能使藥物通過皮膚直接到達患處,具有顯著的鎮痛效果,同時還能有效減少硫酸嗎啡緩釋片的用量,減輕患者的痛苦[7]。(2)針法。針刺治療癌痛的研究已有很多,普通針刺、電針、耳針、腕踝針等針刺方法在治療癌痛方面都有較好的效果。蒯樂等[7]報道體針穴位的選擇以足三里、合谷、內關和阿是穴較多,有的再根據原發病變和疼痛部位配合相應的配穴和背俞穴。(3)涂擦法。符祺等[8]的臨床試驗顯示,癌痛酊涂擦具有明顯止癌痛的效果。(4)其他療法。有臨床試驗證明,中藥離子導入法[9]、中藥熏蒸法[10]、穴位按摩法[11]、穴位埋線法[12]、耳穴壓豆法[13]等方法可緩解癌性疼痛。
2.2 惡性腹水或盆腔積液
王義君等[14]用散水方(生水蛭、蜈蚣、牽牛子、枳實、甘遂、薏苡仁)以神闕穴為中心平敷于腹上,治療44例癌性腹水,取得滿意療效。黃金昶等[15]采用黃芪、細辛、川椒目、桂枝、龍葵等藥,研細末治療腹水。賈立群[16]在抗癌消水膏(主要藥物為全瓜萎,葶藶子,桂枝,老鶴草,莪術)共研細末加冰片,用硅霜按50%調制成藥膏,外敷胸水側的胸壁,隔日換藥1次的基礎上加木香、牽牛子、黃芪,外用治療各種癌癥并發的惡性腹水,有效率達82.5%。于李[17]用五皮散加減外敷臍部治療脾虛濕盛型惡性腹水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
除此之外,艾灸療法也對惡性腹水有一定療效。蔡焦生等[18]對艾灸關元穴治療惡性腹水的機制進行探討,認為關元穴古今皆為保健要穴,其功效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而灸法借助火力,溫通經絡,行氣活血,補益陽氣,施之關元,可激發丹田之氣,鼓動膀胱氣化,從而利水消腫。
2.3 食欲減退等消化道癥狀
食欲減退是癌癥患者常見的臨終癥狀。西醫學主要采用醋酸甲地孕酮、醋酸甲羥孕酮等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這些藥物皆為高效孕激素,不良反應較多,而且對增進食欲的效果并不理想。黃金昶[19]在內治法基礎上,提出了背腧穴周圍結節刺血拔罐法、舌底靜脈放血法及芒針沿胃圍刺法,其中芒針療法針法獨特,沿胃圍刺治療食欲減退法,融入了現代醫學的解剖知識,沿著胃的體表投影邊緣圍刺。
張莉瑤[20]采用中藥敷貼聯合穴位按摩治療卵巢癌患者的食欲減退,通過與對照組比較,顯示中藥貼敷及穴位按摩作為傳統中醫外治法中的特色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改善患者食欲減退癥狀,提高臨床療效。還有研究表明,中藥外敷能有效防治腫瘤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及食欲缺乏等,改善腫瘤患者臨終的消化道癥狀[21-22]。
2.4 癌性發熱
胡佳娜等[23]認為針刺大椎穴可清熱瀉火,刺血拔罐可化痕解毒、驅毒外出,以起到退熱的作用,用大椎穴放血拔罐的方法用于減輕肝癌患者的癌性發熱癥狀,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胡獻國[24]應用中成藥外治法治療癌性發熱,方法包括紫雪散和柴胡粉清水調糊外敷與手心和肚臍孔、柴胡注射液浸透紗布外敷肚臍、柴胡注射液滴鼻等,取得一定療效,可以在臨床中應用。賈英杰等[25]用中藥癌熱寧栓劑納肛治療癌性發熱30例,通過與消炎痛栓納肛對照,發現癌熱寧栓劑納肛在降低體溫、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等方面都優于對照組,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劉艷英[26]采用自制涼效膏穴位敷貼抑制癌性發熱,證實此方法可以從誘發熱癥的根本原因出發,通過清熱解毒、通絡化瘀達到消炎退熱的目的。
2.5 便秘
臨終患者因長期臥床、活動減少等原因,容易出現便秘癥狀,針灸在治療各種類型的便秘方面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有效方法和案例,在此不再贅述。另外,王琪[27]通過陽明胃經穴位按摩、腹部環形按摩對長期臥床便秘患者進行護理,取得較好效果。張成芳[28]采用耳穴壓豆聯合穴位按摩,對預防長期臥床老年患者便秘有較好效果。
2.6 其他癥狀
中醫適宜技術還可應用于改善晚期癌癥患者出現的其他癥狀中。(1)呼吸困難。李向[29]認為穴位透皮給藥無胃及消化道的首過作用,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還可以克服中草藥煎煮費時及長期服藥影響胃腸功能的缺陷,避免了患者口服藥物或輸液、肌內注射治療的耐藥、過敏、藥物沖突、藥物毒性蓄積等缺陷。(2)下肢水腫。一些晚期癌癥患者會出現下肢水腫癥狀,作為傳統中醫護理技術的艾條灸,在水腫治療方面取得一定的療效[30]。趙如琴等[31]認為雷火灸主要是利用藥物燃燒時產生的熱力、紅外線輻射力、藥化因子和物理因子,通過脈絡和腧穴的循經感傳共同達到溫通經脈、調節人體功能的作用,并發現雷火灸對下肢水腫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3 結語
安寧療護收治的對象為生存期小于3個月的處于臨終階段的患者,處于該階段者,因疾病不可逆轉,醫療目的已從放療、化療、手術治療等積極的抗腫瘤治療轉為以控制疼痛及其他不適癥狀為主的姑息治療,盡可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優死”的目的[32]。中醫適宜技術以其顯著的療效和相對簡便的操作,越來越受到各級醫療機構和醫生,尤其是基層醫生和家庭醫生的關注和重視。希望各級醫生可以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使中醫方法能夠為更多處于生命終末期的癌癥患者緩解病痛,使他們能夠更加舒適地走好人生的最后旅程。
參考文獻
[1] 周玲君, 沈偉, 趙繼軍. 癌癥患者臨終階段癥狀特點及與生存期的關系[J]. 護理學雜志, 2009, 24(6): 6-8.
[2] 崔檬, 王玉梅. 臨終關懷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J]. 中國衛生統計, 2013, 30(6): 899-900; 903.
[3] 谷焰, 姜佳明, 鄭玲, 等. 晚期癌癥患者482例臨床癥狀分析及臨終關懷[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0, 7(6): 150-151.
[4] 岳志麗. 惡性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措施[J]. 疾病監測與控制, 2009, 3(4): 234-235.
[5] 郝淑蘭, 劉麗坤, 王晞星, 等. 癌癥鎮痛膏外敷治療癌性疼痛31例臨床觀察[J]. 山西中西, 2013, 29(10): 39-40.
[6] 宋佶芳, 夏蕾, 楊鎮洲. 穴位敷貼法治療癌性疼痛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 重慶醫學, 2013, 42(30): 3714-3715.
[7] 蒯樂, 陳顥, 楊華元. 癌癥疼痛的針灸治療現狀與展望[J].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8, 6(2): 197-202.
[8] 符祺, 王小璞. 癌痛酊治療癌性疼痛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12, 21(3): 488-489.
[9] 黃春波. 中藥離子導入法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疼痛22例臨床觀察[J]. 河北中醫, 2013, 35(1): 49-50.
[10] 郭靚, 雒映宏, 蘇德易, 等. 中藥熏蒸聯合唑來膦酸治療骨轉移癌性疼痛療效觀察[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3, 27(7): 113-114.
[11] 居晨霞. 內關、足三里穴位按摩聯合鎮痛藥物緩解晚期腫瘤重度癌痛的臨床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18): 24-25.
[12] 李斌, 張霄峰, 那立巖. 穴位埋線配合以痛為腧針刺法治療癌性疼痛的療效觀察[J]. 現代腫瘤醫學, 2011, 19(7): 1417-1418.
[13] 張國清, 趙江花. 耳穴壓豆聯合穴位灸法治療晚期癌癥疼痛64例[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2, 19(3): 250.
[14] 王義君, 孟麗波. 癌性腹水的中藥外治法[J]. 中醫藥信息, 1997, 14(1): 25.
[15] 黃金昶, 張來亭. 中醫外治腫瘤的體會[J]. 中國臨床醫生, 2010, 38(6): 62-64.
[16] 賈立群. 中醫外治法在癌癥并發癥中的應用[C]//2009年國際中醫藥腫瘤大會論文集. 天津: 中華中醫藥學會(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 2009: 4.
[17] 于李. 健脾利水中藥外敷治療老年惡性腹水的臨床研究[C]//2017國際數字醫學會數字中醫藥分會論文集. 廣州:國際數字醫學會, 2017: 2.
[18] 蔡焦生, 楊樹明, 張愛萍. 淺析艾灸關元穴治療惡性腹水的機制[J]. 中國醫藥指南, 2008, 6(24): 314-315.
[19] 趙偉鵬, 易健敏, 黃金昶. 黃金昶教授治療腫瘤患者食欲減退經驗[J].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5, 30(9): 3147-3149.
[20] 張莉瑤. 中藥貼敷聯合穴位按摩對卵巢癌化療患者食欲減退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7, 23(10): 77-78.
[21] 金詠梅, 趙濱, 楊靜. 子午流注擇時溫和灸聯合中藥敷臍防治化療所致胃部不良反應的臨床研究[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15, 49(12): 50-51; 55.
[22] 毛燕. 中藥敷臍聯合托烷司瓊防治含順鉑方案所致嘔吐、食欲減退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13, 27(12): 11-14.
[23] 胡佳娜, 董惠娟. 大椎穴放血拔罐用于肝癌癌性發熱患者的護理[J]. 中華護理雜志, 2002, 37(6): 445.
[24] 胡獻國. 怎樣用中成藥治療癌性發熱與疼痛[J]. 中醫雜志, 2008, 49(3): 279-280.
[25] 賈英杰, 李小江, 張瑩, 等. 中藥癌熱寧栓劑治療癌性發熱30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8, 28(4): 318-321.
[26] 劉艷英. 自制涼效膏穴位貼敷抑制癌性發熱的臨床研究[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33): 109-110.
[27] 王琪. 中醫辨證施護對長期臥床便秘患者臨床觀察[J]. 新中醫, 2015, 47(2): 258-259.
[28] 張成芳. 耳穴壓豆聯合穴位按摩預防長期臥床老年患者便秘臨床觀察[J].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6, 32(2): 160.
[29] 李向. 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肺癌患者呼吸困難癥狀臨床觀察[D]. 北京: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0.
[30] 郭銀雪, 詹繼紅, 畢蓮, 等. 真武湯聯合艾灸治療陽虛型腎病綜合征水腫30例療效觀察[J].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 2012, 29(4): 69-70.
[31] 趙如琴, 郭月月, 薄祥敏, 等. 雷火灸輔助治療陽虛證糖尿病腎病下肢水腫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雜志, 2017, 32(19): 13-15.
[32] 潘菊美, 陳健琳, 羅維, 等. 243例晚期肺腫瘤安寧療護患者的住院費用特點分析[J]. 上海醫藥, 2019, 40(14): 16-18;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