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仁忠 閔季春 劉福海

摘要? ? 為了明確金湖縣生產上使用的幾種殺菌劑防治小麥葉銹病的效果和對小麥生長的安全性,2019年選用5種殺菌劑進行了田間小區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葉銹病發病初期施藥1次,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10%葉菌唑懸浮劑750 mL/hm2對小麥葉銹病的防效較高,藥后14 d防效分別達88.5%、90.3%,且對小麥生長安全,保產作用顯著,折合產量分別達5 800、5 750 kg/hm2。
關鍵詞? ? 殺菌劑;小麥葉銹病;防治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 S435.121.4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09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小麥葉銹病在金湖縣小麥生產上發生越來越重。葉銹病主要危害小麥葉片 [1],目前藥劑防治仍是一項重要措施[2]。長期以來,小麥葉銹病防治藥劑種類多樣,良莠不齊[3],單一殺菌劑的經常使用易使病害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效[4]。現開展5種殺菌劑防治小麥葉銹病的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小麥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在金湖縣塔集鎮陸河村進行,試驗田為稻茬麥,黏土,肥力均勻,長勢均衡。
1.2? ?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淮麥30;供試藥劑有10%葉菌唑懸浮劑、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25%苯醚甲環唑乳油、12.5%氟環唑懸浮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分別為10%葉菌唑懸浮劑750 mL/hm2(制劑用量,下同)(A)、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B)、25%苯醚甲環唑乳油300 mL/hm2(C)、12.5%氟環唑懸浮劑750 mL/hm2(D)、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50 g/hm2(E),以清水作對照(CK)。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24個小區,小區面積20 m2。
1.4? ? 試驗過程
在2019年4月26日小麥葉銹病發病初期(小麥揚花期)施藥1次,采用利農牌HD—400型手動噴霧器均勻噴霧,工作壓力30~40 MPa,噴施藥液450 kg/hm2。
1.5? ? 調查方法
1.5.1? ?安全性調查。藥后1、3、7、14、28 d觀察藥劑對小麥有無藥害,記錄藥害的類型和程度[5-6]。
1.5.2? ? 防效調查。施藥前調查發病基數,藥后14 d調查防效。每小區對角線固定5點,每點查20株,每株調查上部3葉,計100株、300張葉,以葉上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5-7],記錄總葉數、病葉數、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式中,CK0—清水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CK1—清水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1.5.3? ? 產量調查。小麥收獲前測產,調查有效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產量計算公式如下: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對小麥生長的安全性
藥后1、3、7、14、28 d觀察,各藥劑處理區小麥生長均未受到不良影響,未觀察到明顯的藥害癥狀。表明各殺菌劑在試驗劑量下對小麥生長安全。
2.2? ? 對小麥葉銹病的防效
由表1可知,不同殺菌劑對小麥葉銹病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藥后14 d,處理A、B、C、D、E的病指防效分別為90.3%、88.5%、86.9%、87.1%、87.3%。經Ducan′s新復極差測驗,處理B和處理A的病指防效分別與處理C、D、E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處理B與處理A之間病指防效差異不顯著。
2.3? ? 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知,幾種殺菌劑防治小麥葉銹病均有明顯的保產作用。其中,處理B折合產量最高,達5 800 kg/hm2;其次是處理A,折合產量達5 750 kg/hm2,處理C、D、E折合產量分別為5 400、5 400、5 200 kg/hm2,CK折合產量為4 850 kg/hm2。
經Ducan′s新復極差測驗,處理B和處理A的產量分別與處理C、D間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處理C、D的產量分別與處理E、CK間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處理E與CK間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處理B與處理A間以及處理C、D間產量差異不顯著。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各藥劑防治小麥葉銹病都對小麥安全,未發現藥害現象。以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 10%葉菌唑懸浮劑750 mL/hm2的防效較佳,分別達88.5%、90.3%。在小麥葉銹病發病初期采用此2種藥劑防治,防病效果良好,其保產作用顯著,施用40%丙硫·戊唑醇懸浮劑600 mL/hm2、10%葉菌唑懸浮劑750 mL/hm2的小麥折合產量分別達5 800、5 750 kg/hm2。
4? ? 參考文獻
[1] 于鳳翠,吳重言,孫永蓮,等.30%12.5%氟環唑懸浮劑懸浮劑防治小麥白粉病和葉銹病效果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11(5):137.
[2] 范志業,陳琦,沈海龍,等.6種殺菌劑對小麥葉銹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農藥,2015,54(10):761-763.
[3] 劉福海.五種殺菌劑防治小麥葉銹病的效果評價[J].基層農技推廣,2018(2):11.
[4] 劉鋒,劉福海.12.5%氟環唑懸浮劑防治小麥銹病田間藥效試驗[J].江蘇農業科學,2005(3):71-72.
[5] 費秀華,陳付琴,劉福海.25%粉唑醇懸浮劑防治小麥銹病的田間藥效[J].現代農藥,2007(1):31.
[6] 劉福海.40%咪酮·氟環唑SC防治小麥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J].基層農技推廣,2018,6(9):19-21.
[7] 劉福海.五種殺菌劑防治小麥葉銹病的效果評價[J].基層農技推廣,2018,6(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