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對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本文從影響小學高年級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選擇的因素出發,思考對兒童的教育,引導兒童能夠選擇積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關鍵詞】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教育啟發
一、問題的提出
1.背景與意義
小學階段是兒童的人際關系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成長階段當中較為活躍而且在迅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中,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變化著。這個階段正是處于家庭向學校的轉變時期,他們的人際交往變得日益頻繁和復雜。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逐漸增多,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同伴相處,與同伴的交往頻率增多,因此,小學生的人際關系中的同伴關系變得更加重要。
林崇德在《發展心理學》中提出高低年段的小學生同伴之間的友誼發展是屬于不同的階段。低年段的小學生要求同伴服從自己,當他人不服從自己時,這段同伴關系就很容易破裂,因此,低年段的小學生的同伴關系還不是很穩定,而這時的同伴團體并不算是正式的。到了高年級,小學生的同伴關系逐漸發展成雙向幫助階段以及共享階段。他們開始學會合作,逐漸學會分享以及互助,這是一段較為穩定友好的人際關系,這時同伴團體變得正式,這段人際關系帶給學生的影響更為深刻。因此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對今后人生的影響更為重要。
2.人際沖突應對策略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兒童在與他人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觀點、溝通方式、認知水平等不一樣導致容易產生人際沖突, 這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們在生活背景、文化素養、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性,這可能導致選擇不同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去應對這些沖突。我國學者陳世平修訂的《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量表》用于測量兒童應對人際沖突的能力,量表中的因素有:問題解決策略、逃避策略、求助策略、內傾化策略和外傾化策略。問題解決是指面對人際沖突時,兒童嘗試使用某些方法來解決問題;逃避是指兒童逃避現實的方式來面對沖突;求助是指兒童通過向他人求助來解決沖突;內傾化是指兒童面對沖突時將情緒壓抑在心里;外傾化是指兒童通過情緒的發泄來面對沖突。其中問題解決和求助為積極策略,其他三種為消極策略。
陳世平在其研究中提出,兒童如果用積極的問題解決策略來處理同伴沖突,他們與他人的人際關系會更加融洽。如果沖突得到妥善地處理,那么兒童與他人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加深入,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兒童對于人際交往的經驗還不是很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人際交往技巧和經驗,導致容易與他人產生沖突。此時如果不能妥善、及時解決人際沖突, 不僅會影響人際交往,還會讓兒童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緒波動,為他們的精神生活帶來不良的影響。
二、影響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選擇的因素
1.兒童人格對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選擇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日益富強,絕大多數人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隨之而來的需求逐漸轉向精神上的追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兒童的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兒童可能會在人際關系、環境適應、學習、情緒等方面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這些困擾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可能導致兒童產生認知偏差等問題,影響大的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兒童心理健康與人格的健全發展。
李偉研究發現人格的各個維度對小學高年級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選擇都會產生影響,一旦兒童因人格的不完善選擇了消極人際沖突應對策略,將對其處理人際關系產生影響,一旦人際關系處理不恰當,又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的完善,形成惡性循環。
2.親子依戀與家庭教養對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選擇的影響
馮譯研究發現,不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會讓兒童情緒管理能力較弱,更容易與他人產生沖突。上述兒童因其情緒管理能力較弱,在與他人發生沖突時,可能更容易選擇情緒內傾化和情緒外傾化這兩種消極的策略。此外,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選擇也有影響。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父母在與他人產生沖突時,其選擇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對兒童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兒童與他人產生沖突時,如果父母選擇過多地干預,會削弱兒童問題解決的能力;如果父母完全放任不理會,兒童可能會因為選擇了消極策略從而與他人沖突更為嚴重。
3.學習成績對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選擇的影響
安文慧認為,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因問題解決能力強,更傾向于選擇問題解決這一積極策略,而成績不好的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消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
三、教育啟發
從影響因素中不難發現,學校與家庭對兒童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的選擇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從學校和家庭兩方面著手,教育和引導兒童選擇積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增加人際交往能力,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
1.學校教育的啟發
在學校教育中,老師是兒童的重要他人之一,老師的言傳身教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師應注意自身的言行,給學生正確的示范,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聘請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水平,讓學校心理工作開展更專業,通過心理健康教師提高學校其他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從而進行心理健康學科滲透。學校開展多種途徑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課、團體心理輔導、主題班會、心理活動月系列活動、親子活動、心理咨詢、廣播站開設心理頻道等。通過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引導他們的選擇積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
學校還應注意做好對優生的培優,對差生的幫扶工作,不斷提高兒童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成績,提升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其使用積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
2.家庭教育的啟發
在家庭中,父母應注意在嬰兒時期開始進行有效的陪伴,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從而減少兒童焦慮情緒的產生,增加兒童的情緒管理能力。在家庭中盡量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減少家庭沖突給兒童帶來的焦慮情緒,父母與他人沖突時應盡可能選擇積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給兒童進行言傳身教,從而影響兒童選擇積極的策略。當兒童與他人產生沖突時,父母不應過多進行干預或過度放任。當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沖突后,父母可以與其進行交流,引導兒童思考當再次面對沖突時,哪些策略更有利于解決沖突。
綜上所述,影響兒童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選擇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這些因素去發現如何引導兒童選擇積極的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這有利于提升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42-343.
[2]陳世平.《兒童人際沖突應對策略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1):9-11.
[3]李偉.4-6年級小學生沖突解決策略的發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N].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4):45-49.
[4]馮譯,陸愛桃,王曉玲等.大學生情侶依戀、情侶沖突與支持間的關系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00-104.
[5]安文慧.小學生同伴沖突問題解決策略的干預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