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霞
隨著2014年“核心素養”的首次提出,標志著中國的素質教育進入了深化和細化發展階段。核心素養是中小學階段重點培養,影響甚至決定學生一生發展的素質,要求學生要有科學精神,學會學習,懂得創新,這恰好體現了學習力的重要性。學習力是人在學習中獲得,并為日后學習、生活所需要的一種包含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基礎性素養。
一、概念界定
(一)學習力的內涵
國內外學者關于學習力的內涵,主要有四種觀點:1.能量說,認為學習力是為人的學習提供能量的過程;2.品性說,認為學習力是一種在人學習活動中起作用的穩定的個性心理品質,通常由心理結構和身心能量組成;3.素質說,認為學習力是現代人基礎性的文化素質;4.能力說,認為學習力是人在獲得、運用知識中形成的一種能力或動態能力系統。由此可見,學習力是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并被以后學習生活所需要的一種基礎性素質。
(二)學習力的構成
關于學習的構成,主要有:1.英國學者Peter Senge(1990)的三要素說,認為學習力由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組成;2.Crick在Mc Gettrick的學習力雙螺旋結構理論基礎上的創立七要素說,認為學習力包含變化和學習、關鍵好奇心、意義形成、創造性、學習互惠、策略意識、順應力七個方面;3.美國Kirby教授的綜合體說,認為學習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等多種要素的綜合體;4.鐘志賢的的五要素說,認為學習力分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習轉化力;5.裴娣娜的三層次六要素結構模型,認為學習力第一層次是人的基本素質,第二層次是實現人發展的兩個基本路徑,第三層次是人發展的最高境界(見圖1)
西南大學教授宋乃慶在理論分析基礎上,認為學習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綜合性表現,是把已有的知識資源轉換成知識資本的能力。學習動力是學生為什么學習和學習中表現的積極程度;學習毅力是學生在學習中表現的堅持狀態;學習能力是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習力三要素之間的關系可見圖2。
如上所述,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可以劃分出不同的要素,盡管表述不同但都包含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種要素,可見這三種要素是學習力的基本要素。
二、學習國的研究進展
(一)國外學習力的研究進展
首先關于學習力的內涵主要有能量說、品性說、素質說、能力說四種。關于學習力的構成因素典型的有英國的四要素說、七要素說和美國的綜合體說。而英國教授Cloxton參與有效終身學習編目(簡稱ELLI)項目時,梳理當下各種學習力內涵和構成要素理論,認為學習力的內涵與構成要素不同,要素只是學習力依附的人在具體學習中體現出來的關鍵因素,同時還探索出學習力的動態評估方法,被稱為“蜘蛛圖”,通過問卷調查制成學習力的餅圖。
在提升學習力的研究上,美國Peter Senge提出第五項修煉理論,認為提升組織學習力必須經過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體學習、系統思考五項修煉。從此,學習力從理論走向可操作的實踐層面。英國Cloxton進行ELL項目研究,通過創造健康的學習關系、對話學習、提供一個學習榜樣、對學習過程的反思 、評估學習、提供挑戰和機遇、創造一個有刺激作用的學習環境等七個技術來提升學生課堂學習力。Randy從學習技巧與方法、時間管理、記憶、閱讀與寫作、考試等方面進行超級學習力訓訓練。Linda Rush則提出通過解釋、協調、評論、建模四步策略提升課堂學習力。
(二)國內學習力的研究進展
中國關于學習力的研究起步比較晚,最早是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在研究日本學者的“授業論”時提到學習力。真正開始研究的是余建祥。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歷經十幾年的實踐研究,余建祥創立六要素說,把學習力劃分為學習方法、學習動力、時間管理、學習習慣、學習心智、學習意志六個方面。他融入心理學、腦科學、行為習慣等現代科學,開展了系統學習力的訓練課程,創立了系統學習力教育體系,被稱為“余氏體驗式學習法”。陳維維對國內教育領域學習力進行研究綜述,國內學者主要從心理學(瞿靜,2008;梁迪等,2009)、教育學(鐘志賢,2008)、物理學(嚴嬡,2007)三大視角進行學習力內涵和要素分析。同時他還發現國內對學習力的研究處于內涵和結構分析的初步探索階段,學習力的評估是盲點,今后發展的方向是理論與實踐的聯結,形成切實可行的學習力提升策略。
此后,國內學者都在努力探索學習力的評估方法和提升學習力的策略。田玲調查沈陽五所中小學,編制包含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轉化力、學習創造力五個維度共36個題項的《中小學生學習力結構問卷》,研究發現:中小學生學習力在年齡、年級、性別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比男生好。王冠楠調查天津某中學高中部的教師和教學管理者,構建了包括動力、輔助、操行三個系統的高中生學習力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高中生學習力評價實施的五點建議。吉安亞調查鹽城部分中小學,編制包括認知、情緒、意志、行為四個因素的中小學生學習力問卷,研究發現:中小學生學習力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在年級、學生班干部、父母學歷上存在顯著差異;學習力總分、行為因素與學業成績顯著正相關,情緒因素與學業成績負相關;內部動機與學業成績正相關,外部動機則與之負相關;學習力總分能正向預測學業成績,其中行為因素預測力最大,然后是情緒因素。
在數學學習力方面,劉曌通過教學實踐、訪談和理論分析構建數學學習力模型,并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方面提出提升數學學習力的建議。王會會從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創新四個方面設計問卷,調查開封、鄭州二七區小學生。他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和案例分析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現狀及其原因,從意識形態、教學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式、評價、師生關系等方面提出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六項策略。姚小利根據三要素理論設計問卷,調查部分杭州五年級小學生發現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學習力不足的現狀。她還通過案例分析發現:興趣、動機影響學習動力,注意力、意志影響學習毅力,思維力、想象力影響學習能力。據此,提出以下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力的對策:通過注重課堂導入、提高老師的專業知識和素養、豐富作業評語、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巧設問題、設置學習目標等增強學習數學的動力,通過培養學習數學的習慣、利用好勝心、轉化“好動生”等堅定學習數學的毅力,通過動手操作發展思維力、自主學習提高運用意識、積極反思培養創新能力等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樊璐瑛分基礎力、驅動力、輔助力三個維度編制學習力問卷,調查發現:初中生數學學習力在中等水平,各年級存在差異,數學學習力與學業成績正相關。她從基礎力、驅動力和輔助力三方面提出數學學習力的提升策略。
在其它學科方面,馬瑩根據三要素說編制問卷,調查深圳市定州安區弘雅小學高年級學生發現: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目標不明確,內在動力不足,缺乏自我監控力和學習持久性,學習能力和方法需要提高。她從語文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三方面分析原因,并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力和教師帶動學生學習兩大方面提出學習力提升的策略。晏海莉通過文獻研究對比分析,從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判斷力、反思力、糾錯力構建語文學習力,并分析中學語文學習力存在問題及其原因,提出中學生語文學習力培養的五個基本原則和六項基本策略。朱佳荔調查上海某小學二年級學生發現:外來務工子女的英語學習與上海小學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存在差距,并從自主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習慣、自主管理英語學習時間、英語學習指導等方面提出培養外來務工子女自主英語學習力的策略。黎潔嬡通過調查長沙市X中學的學生編制了包括學習動力、知識與技能學習策略、學習過程自我監控力、學習創造力四個維度《初中生英語學習力問卷》。章潞妮通過訪談從驅動力、學習能力、思維力三方面編制初中生科學學習力問卷,他調查發現初中生的科學學習力存在班級和性別差異。管玨琪從數字化學習內驅力、技術駕馭力、信息加工力、學習關系協調力、自我管理力、學習反思力、學習創新力編制《數學化學習力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四五年級和初中預備班的學生修正數學化學習力的結構模型并發現:電子書包環境下的學習能促進學生數字化學習力提升。也有學者研究美術學習力(王易帆,2014)、生物學習力(王端,2016)、物理學習力(齊德沖,2013;唐冬梅,2014;張召濱,2015)、思想政治課學習力(郭偉麗,2012;劉曉軍,2013;蘇誠,2015)、體育學習力(瞿靜,2007;張欣欣,2019)、信息技術、遠程學習力(姬廣華,2006;陳文韜,2012)等。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學習力評估方法和提升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較少,關于數學等各學科的學習力的研究也比較少,雖然有一線教師的經驗,但是很少是實證研究,經驗難以推廣。未來需要開發小學數學等各學科的學習力評估問卷,并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進行實證研究和行動研究,以探究小學數學等各學科的學習力的有效提升策略作為努力方向。
參與文獻:
[1]財才網.贏在十力[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04).
[2]陳維維,楊歡.教育領域學習力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 2010(04):69-70.
[3]ELLI Online.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EB/OL].http:// www.beds:ac.uk/ bridgescetl/through/reports/elli.
[4]管玨琪.電子書包環境下中小學生的數學化學習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5]吉安亞.中小學生學習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D].2016.
[6]黎潔嬡.初中生英語學習力問卷的初步編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7]劉曌.數學學習力的模型構建與提升[D].浙江師范大學,2013.
[8]馬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9]樊璐瑛.初中生數學學習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8.
[10]裴娣娜.變革性實踐與中國基礎教育的未來發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