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華
【摘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闡述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做法:1.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2.觀察錄像,豐富學生的題材;3.積累好詞好句,運動到寫作上;4.讓作文批改成為寫作交流的陣地;5.加強交流,讓學生打好寫作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興趣;方法
眾所周知,生字、組詞、句子的教學都是為寫作而做鋪墊的。這說明了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的重要作用,作文的分數直接影響著語文成績的高低,而作文卻是最令師生頭疼的問題。作文對于老師來說,難教、難改,對于學生來說,難寫。長期以來,在這種種觀念的困擾下,作文成了師生之間望而生畏的一課,一直阻礙著作文水平和語文成績的提高。經過很長時間的實踐與學習,筆者覺得,老師與學生不應該把作文孤立起來,而是把它當作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陣地。筆者認為,想要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教師要做到“教師——作文——學生”一體化,才能有機會把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
一、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正所謂的“興趣是成功的一半”。面對這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要求和單元作文的要求,結合學校德育部和少先隊大隊部的活動,讓所有學生參加活動,讓學生在寫作中流露真情實感,最終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我們應該根據每個寫作的要求、目標、計劃和步驟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有意義、有趣的活動,把寫作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寫出真正的感情。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在活動結束后做一些后期的點撥和優秀范文的指導,希望能夠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三年級的要求之一是開展一項活動,觀察人物的動作、外貌和場景。筆者就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做“吹泡泡”的游戲,再把活動的詳細過程和自己的親身感受寫下來,筆者發現,這樣的習作,學生都很認真寫,而且效果與效率比老師在講臺上空口講白話明顯提高了很多。還有一個鍛煉的要求:記住一個比賽,筆者會組織兩個班的同學去參加拔河比賽,通過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使課堂更加團結;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培養了學生的情操。
二、觀察錄像,豐富學生的寫作題材
學生的寫作離不開素材,那么,素材又從何而來呢?當然是來自于生活。由于低年級的學生集中觀察時間的動手能力有限,所以,大多數學生會忽略一些較好的材料,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中不同的內容進行教學,利用紀錄片剪輯技術,為解決學生寫作訓練的實際困難,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視頻下載數據,讓學生觀看視頻或上網,為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提供依據。如作文訓練要求學生觀察一種動物,以小白兔為例子。在觀看錄像或錄像之前,老師必須告訴學生觀察的要點,如,觀察它的外形、眼睛、嘴巴、爪子等,并說清楚這次作文的著重點:一是觀察和寫作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是從頭到尾、從整體到局部、也可以是從局部到整體;二是觀察要仔細,能抓住動物的特點寫。老師根據上面的要求,把小白兔從頭到尾,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把小白兔記錄下來。也可以把兔子最顯眼的地方,以特寫的方式突顯出來。然后將視頻用于課堂上,只要學生通過老師的提點有目的地去觀察事物,那么,學生的文章肯定不會把重點的方向混淆。這樣的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學生的寫作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三、積累好詞好句,運用到寫作上
教材就是一個活老師,所有的單元習作的內容都是根據整個單元的主題來定的,也就是說每一個寫作的話題都會有幾篇優秀的范文做參考,老師可以在教學時,把重點和難點的部分重點講、詳細講,通過讀中體會,甚至是熟讀成誦,一些特別好的句子和詞語要學生用摘抄本抄下來,以便寫作時運用。以《葡萄溝》為例子,記得有一個詞語是“五光十色”,筆者試圖讓學生解釋,有的說:“表示有很多種顏色”,也有的說:“顏色都會發光了”,于是,筆者就讓這個學生回答與“五顏六色”是一樣的嗎?這時就有很多學生搶著回答:“不一樣”“一樣”,筆者會抽取學生提問:“為什么一樣?為什么不一樣?”然后,再引導,問學生:“那像這樣的詞語,你還知道哪些呢?”并給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大力的表揚。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既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能積累到很多相關的詞語。那么,句子的教學也是一樣,通過多讀、抄寫、仿寫、對比的手法,讓學生多積累。在點評作文的課上,如果有學生能用到好的修辭手法或者是課文里的好詞好句,筆者都會投影給學生做參考,讓他們知道運用句子的方法。
四、讓作文批改成為寫作交流的陣地
渴望肯定是每一個都勞動者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小學生,什么事都以老師為榜樣,以老師為目標,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的思想,所以,盡管是老師的一句比較婉轉的肯定或表揚,都會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作為教師,利用好這一個優勢,在評價學生的作文時,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去表揚。千萬不要應付了事,千篇一律地只打個分數,或者只寫個“好”“寫得好”“有進步”這樣的字眼,長期這樣下去,將會極大地戳傷寫作的積極性和寫作的信心。所以,筆者覺得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應當多花一些精力,滿足一下學生的欲望。要多用“這個句子可以參考語文的……”“這個比喻句用真好”“這里假如這樣寫的話那就完美了”“如果你能這樣寫那就很棒了”“你寫得真動人,連老師都……”等等一系列的激勵性語言。對于一些后進生,連字都不會寫的,我們也可以想一些來表揚他。例如,“老師覺得你今天的字寫得比上次要工整,你看,有進步啰”“這次的文章好像比上次的長了一點,繼續加油哦!”等等。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是由于知識面受到了限制,認識事物的層面還是不夠深,所以在寫作之前,老師就要做一系列的指導工作,讓學生才能有條理地寫作。例如,要寫一篇關于植物的文章,預先安排給學生仔細觀察他們喜愛的植物,觀察樹枝、樹葉、花朵、水果等。但是,往往學生交上來的作文都是比較簡短而且空洞,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會運用到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這就需要老師靠后階段的指導,要收集大量的范文,讓學生多讀多體會,然后再讓學生第二次的寫作。
五、加強交流,讓學生打好寫作的基礎
從平時的教學發現,學生知道怎么寫,但是不一定會寫,說白了就是思路還不清晰,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個草稿本,把需要寫作的大綱寫出來,跟著大綱寫,肯定不會跑題。此外,筆者會利用好學校指定的閱讀課,給學生推薦一些與單元作文類似的話題,讓學生交流。這樣一來,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還解決他們沒有題材寫的大難題。閱讀完之后,筆者會讓學生分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他們把整件事情說清楚;在說的過程中,不要偏離主題,把重點的部分詳細介紹清楚,說的時候,想象與實際相結合。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升,就不會出現寫作難的現象,只要掌握寫作的方法,學生寫作的時候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解決問題。
研讀范文,是每一位初學者的唯一途徑。當學生對寫作還處于萌芽階段的時候,教師就要有目的地選取一些學生有興趣的題材,而且是篇幅小,生動易懂的范文給學生做參考。在范讀的同時,也營造一個比較濃厚氛圍,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特別注意師生的閱讀,因為學生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甚至是一只蚊子飛過都可以引開他們的注意力。那么,師生共讀的好處就是減少學生分散精神,而且老師有方法地指導,會使閱讀的效果事半功倍。
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教師還可以采取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增添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續寫故事、同伴之間互評互改等等新鮮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