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春播的重要時節。上高縣新界埠鎮緊緊依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紅色力量”,搶抓農時,線上線下“雙發力”,做到防疫防控、農業復產、助農脫貧三不誤。
扶貧產業“升級”,危機變轉機
“2020年我們把養殖方式由人放天養升級為高密度精養后,村里林芳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的這些魚產值預計可以達到60萬,比去年翻一番!”新界埠鎮城陂村的致富帶頭人晏建明說道。
城陂村是省級貧困村,在冊貧困戶44戶102人,2018年依托豐富的山水資源發展養魚、黑木耳等扶貧產業成為“魚美茶香”的特色鄉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作為城陂村扶貧產業之一,養魚面積達到560畝的林芳養殖專業合作社去年為全村貧困戶帶來資產收益24200元。當疫情來臨,福建水產養殖的技術人員在網上“云指導”晏建明關于生態高密度精養魚類的技術,助力城陂村完成扶貧產業的“2.0升級”。“養殖條件已經成熟,疫情期間多學習科學技術幫助提高產量,結束后就能把耽誤的‘春光搶回來。”晏建明還聘請了50歲的貧困戶徐毛根作為漁場管理員,一年就可為其帶來萬余元務工收入。
黨員轉行“微商”,“滯銷”變“直銷”
“因疫情影響,我村貧困戶黃唾德飼養的200只鴨子找不到銷路,有需要的請聯系我!”2月27日,新界埠鎮灣溪村扶貧工作組長李海根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很快有了回復,江西圣牛米業有限公司表示愿意購買鴨子進食堂,解決貧困戶的難題。2019年12月底,貧困戶黃唾德養了200只鴨苗,用稻谷喂養,準備春節期問銷售。受疫情影響,可以出欄的土鴨遲遲找不到銷路,看著又大又肥的鴨子無人問津,黃唾德犯愁了。了解到鴨子滯銷的情況后,灣溪村駐村工作組和鎮扶貧工作站積極幫助其想辦法、找路子,與轄區內企業食堂聯系,線上線下花式“帶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農產品出現了銷售滯緩現象,恰逢企業復工復產,食堂需要大量安全的“本土食材”,為了讓本地“土貨”一出農家就入餐桌,實現“出口”轉“內銷”,上高縣新界埠鎮黨員干部們化身“微商”、“促銷員”,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時為滯銷的農產品“牽線搭橋”,與單位和企業食堂對接承銷、動員幫扶干部代銷、聯系商場超市直銷、微信線上拓展營銷,搭建本地農產品供需對接平臺,建立供需雙方長期定向采購合作機制。
線下服務招工,“出口”轉“內銷”
“往年這個時候我已經去廣東或者浙江打工了,但是今年因為疫情不敢出去打工,正愁著,村干部就給我帶來了好消息。”新界埠鎮澤山村的貧困戶劉順根在村干部幫助下找到了“家門口”的工作,非常高興。一邊是縣內企業和合作社有勞務需求,一邊是部分貧困戶無法外出務工,上高縣的黨員干部們在做“復工特派員”的同時,搭橋牽線當“紅娘”,為企業和合作社提供招工平臺,也讓貧困戶實現在家門口上崗創收,實現了雙贏。新界埠鎮發揮本土人才、企業優勢,及時與轄區內的各大蔬菜、水果、藥材基地、扶貧車問對接,為貧困戶就業“亮綠燈”,同時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藥材種植、葛根種植等,組織在家的貧困戶創業就業、擴大就業面。
作者簡介:竇詩辰,上高縣新界埠鎮扶貧工作站。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