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中
摘要: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媒體工作者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新媒體的出現壓縮了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導致傳統媒體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受眾。如果傳統媒體不進行改革轉型,就會被時代所拋棄。而新聞記者在此過程中必須不斷地進行轉型,這樣才能夠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記者;借勢
一、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特征簡述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播的格局,調整了信息的傳播渠道。人們能夠通過不同的渠道來獲取信息、傳播信息。傳統媒體逐漸向新媒體傾斜,新媒體甚至有趕超的趨勢。因為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擁有獨特的傳播特點以及優勢。
(一)信息的傳播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智能手機4G、5G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便利。只要用戶擁有手機就可以發布信息、接收信息。通過手機就可以連接互聯網,記錄身邊的新鮮事,分享身邊的新鮮事。在轉載這些信息的過程中還能夠進行新聞的傳播,擴大新聞傳播的影響力。
(二)新媒體的發布方式靈活
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自由度更大一些。新媒體在發布信息的過程中,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如果出現了重大新聞,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互聯網發布新聞,極大地搶占了時效性的先機。
(三)新聞產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
互聯網用戶量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新媒體可以將同樣一條新聞內容制作成文字、視頻、圖解、vR、直播、H5等不同表現形式的新媒體新聞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
(四)受眾人群的交互性更強
人們通過互聯網能夠直接進行新聞的評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也可以發布和新聞相關的消息,還能直接和信息的發布者溝通交流。而且信息發布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新聞信息的反饋,并集中處理這些意見。
二、電視新聞記者借勢“新媒體”的策略
新媒體既然擁有電視媒體相對欠缺的巨大優勢,那么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更好地借勢“新媒體”?這是每個電視新聞記者需要面對的一個課題。
(一)渠道互補,提升新媒體傳播渠道的利用率
對于新媒體而言,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擁有的傳播渠道,是典型的“渠道為王”,得益于廣大受眾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信息接收渠道、接收習慣的變化,由于新媒體在傳播的過程中效率在不斷提升,精準度在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電視媒體的生存空間。電視新聞記者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其次就是要充分地利用電視媒體的優勢不斷地進行轉型升級,并和電視媒體相互配合,做好媒介融合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新聞記者應當利用新媒體的資源渠道挖掘更多的信息,并從中尋找質量較高的真實信息。還要時刻關注受眾的意見,在把握受眾興趣愛好關注點的過程中投其所好,為受眾提供更多更符合受眾興趣愛好的內容。
(二)不斷提高自身職業素質
無論在何時何地,電視新聞記者要想長遠地發展,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受新媒體的沖擊,很多電視新聞記者都在謀求新的職業發展方向,這個過程中應當注重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當前的新聞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和之前相比電視新聞媒體的地位有所下降。所以電視新聞記者不能夠局限于自己的天地,而是要不斷地嘗試調整工作思想,改變工作方式,學習互聯網技術,掌握相關的操作技巧,這樣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進而充分地發揮新聞的價值。
(三)加強與新媒體的“營銷互動”
在新時期,新聞記者要擁有互聯網思維。為了提高個人的影響力,可以開設個人的微博、微信,利用當前的新媒體渠道進行新媒體的運營。這樣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線索,還能夠提前宣傳預告一些較為優質的電視新聞節目。這個過程能夠和受眾進行有效的互動,還能夠通過受眾的反饋了解受眾的興趣愛好。在制作電視新聞節目的過程中融合這些興趣愛好,能夠使節目受到更多受眾的歡迎。另外,還可以制造一些話題,利用新媒體來引導這些話題,這樣能夠提高受眾對于電視新聞的關注程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聯合線上線下的資源舉辦一些主題營銷體驗活動,這樣能夠拉近受眾和電視媒體之間的關系,縮短二者之間的距離。
三、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電視新聞記者應該認清現實,不能逃避,也不能對當前的變化視而不見,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在主動迎合、主動改變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職業素養,這樣無論社會怎樣變化,電視新聞記者都不會被時代所拋棄。同時,新聞記者應當合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發揮新媒體的特長,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優勢。
(作者單位: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