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童輝 浙江省湖州中學高二(2)班

鼠年的鐘聲,是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下敲響的。此時的我們不再將目光聚焦于展望新年,信誓旦旦地立下flag,又不知向誰提出這個疑問——能否重啟2020?顯然這個不切實際而又天真的想法已被殘酷的疫情攻陷。
面對疫情,我們在社會這個巨大的舞臺上,以不同的角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積極地應對舞臺上的插曲與事故。
作為學生,除了向親朋好友宣傳“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不聚集”的口號之外,我們也因為延長假期,而獲得了參與“云課堂的體驗。眾所周知,5G時代即將來臨,教育的網(wǎng)絡化變得愈加普遍,而這次災難也間接地成了“云課堂”的催化劑。為了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延假時間,各地中小學紛紛開設網(wǎng)課,采用數(shù)字化學習數(shù)字化辦公的新模式。在緊張的疫情之際,上演著一幕幕溫情而又充滿樂趣的畫面。
初次接觸網(wǎng)課的教師和同學不免有些手足無措。老師對直播課堂軟件的生疏操作、缺少辦公用具、用鼠標寫字的尷尬情況以及成為“新晉主播”的體驗,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面對面教學不可爭辯的優(yōu)勢,廣大師生都開始懷念上班上學的日子。與此同時,在線回答問題的陌生、不可觸課堂的松懈、視頻和語音設備的不完善等多方面主客觀因素,讓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作為學生,在自覺性需督促的情況下,云課堂的上課效率有待考量。當然,網(wǎng)絡卡頓延遲等問題的存在,也使網(wǎng)上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
然而,即使網(wǎng)上教學存在諸多不便與問題,我們也不可否認,它具備實體課堂所沒有的優(yōu)勢,比如網(wǎng)上課堂可反復觀看、足不出戶隨時上課的便利性等。同時,在網(wǎng)絡的不斷完善與師生的調(diào)節(jié)適應之下,網(wǎng)上教學必將逐漸克服種種矛盾,不斷優(yōu)化升級,成為未來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徑與不容爭辯的新興教學方式。
在近一周網(wǎng)課的體驗下,作為學生,我切實地感受到了老師與同學對這一教學方式的逐漸適應過程。老師們已熟練掌握點名、上傳課件、發(fā)起課堂小測等功能,上課變得從容自如,還時不時調(diào)侃自己“新晉主播”的身份,與同學們成為“知心網(wǎng)友”,發(fā)送文字與表情包,充分利用優(yōu)勢,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同學們也愈加積極自覺地拍照上傳作業(yè)、訂正作業(yè),在清晰的數(shù)據(jù)之下,同學們的學習競爭性與積極性也愈加提高;在微信群里,各科老師及時反映課堂作業(yè)情況,家長們共享資料,班主任總結每日學習情況……這拉近了教師、家長、學生三者的關系,也顯出我們在磨合之后,已開始熟悉網(wǎng)上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
《海街日記》中說“人的適應性很強,凡事習慣就好”,但習慣之后又會省略很多思考變得懶惰麻木。生活從未停歇腳步,我們要去適應、去習慣,又不能完全適應。所以凡事都要講個真心,用心體會,用心感悟,用心反思,用心成長。
你我,無論以什么樣的角色出現(xiàn)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舞臺上,都堅信這場戲劇總會落幕,悲泣聲、唏噓聲終將歸于虛無,只留下痛徹的領悟與前進的步伐。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危險之時亦有機遇;危難之際亦有拐點。回看2003年的非典是如此,我們堅信中國會像之前挺過一次次難關一樣,挺過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相信在經(jīng)歷病毒的洗禮之后,中國終將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