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雷 高文勝
[摘要] 重大疫情作為一種非傳統安全事件對國家安全影響巨大。重大疫情安全治理具有主體多元、上下互動和治理跨國性的特點??傮w安全觀是中國重大疫情安全治理的理論先導。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形成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實踐,體現了總體安全觀內涵和安全治理理念。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內容包括全國一盤棋,阻擊戰,總體戰,人民戰爭和全球公共衛生合作。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關鍵詞] 重大疫情 ?總體國家安全觀 ?安全治理
[作者簡介] 朱雷(1978-),男,遼寧鞍山人,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家安全、政府治理; 高文勝(1964-),男,天津市人,通訊作者,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日比較政治。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7672(2020)01-0080-09
重大疫情是指流行性廣、傳染性強的傳染病突然發生并大規模傳播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疫情貫穿人類歷史始終,“人類的歷史即疾病的歷史”。?譹?訛重大疫情古稱瘟疫,在古代已經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對雅典瘟疫進行過記錄。據記載瘟疫的流行嚴重降低雅典人士氣、破壞雅典的政治領導力、削弱軍隊實力,并最終導致雅典的衰落。?譺?訛人流、物流全球化引發重大疫情全球化。重大疫情對個人的危害性,對社會的破壞性以及跨國傳播的流行性成為世界各國重要安全威脅。近年來中國深受重大疫情影響,2003年“非典”肆虐中華大地,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突然暴發。重大疫情在中國的連續暴發向我們提出安全課題:在中國這樣一個國情復雜、人口眾多的大國如何實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本文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實踐運用總體安全觀理論和安全治理理念對中國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進行探討。
一、 重大疫情成因與安全治理
(一) 重大疫情的形成機理
病源寄生物無處不在,一些病源寄生物需要在人體中獲取食物來源。這些病源寄生物在人體內搜尋食物和繁殖形成傳染病,導致人體感染甚至死亡。病源寄生物只有迅速和頻繁地找到新的人體宿主,才能確保其存活與延續。維持病源寄生物生存需要數量龐大的人類宿主群體。現代社會頻繁的人際交往能夠使傳染病不間斷地從一個人傳染到另一個人身上。通常,人類宿主大量聚集在大都市中,病源寄生物能夠維持傳染鏈不中斷并獲得足夠多的與易感新宿主接觸的機會來維持生存。研究表明麻疹若要在現代城市中延續下去,其人口下限大約為50萬。?譹?訛
傳染病可以劃分為新發傳染病和再發傳染病。新發傳染病指的是在人群中新出現的其發病率突然增加或者地域分布突然擴大的傳染性疾病。?譺?訛新發傳染病由于暴發突然且缺乏有針對性的藥物而更加危險。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包括空氣飛沫傳播、食物和水傳播、接觸傳播、昆蟲傳播等。呼吸道傳染病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呼吸器官功能損傷難以修復,所以防控難度最大。
(二) 重大疫情對國家安全危害
重大疫情嚴重威脅國家的國民安全、社會安全、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
國民安全方面:重大疫情通過損傷人體臟器,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歷史上瘟疫曾造成大規模的人口死亡。中世紀,歐洲黑死病暴發,歷史學家對1352年人口死亡數估計約為2400萬,約占當時歐洲和西亞人口的25%。?譻?訛即使在現代醫學發達的今天,新發傳染病的威脅同樣不容小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后僅一個月,就造成國內2000余人死亡,數萬人感染。
社會安全方面:重大疫情通過高病死率引發的恐懼和負面社會情緒破壞社會秩序,威脅社會安全。1699年美國暴發的黃熱病曾導致政府癱瘓、社會秩序混亂和人情淡漠。?譼?訛
政治安全方面:重大疫情高病死率所產生的恐慌會引發諸如醫療擠兌、銀行擠兌、恐慌性搶購等非理性社會行為,導致社會動亂,給政府治理帶來極大的挑戰。伴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技術的發展,網絡空間容易成為國內外敵對勢力借助疫情煽動國民對抗政府的策源地。
(三) 重大疫情安全治理的特點
治理是一種由共同的目標支持的公共事務方面的活動或管理機制。?譹?訛治理的主體多元,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個人。治理是一種合作,包括強制、自愿以及強制與自愿相結合的多種形式。治理的權威性來自于法律法規以及公民的認同和共識,具有自愿性和廣泛參與的特征。?譺?訛治理是一種上下互動的管理過程。治理的范圍可能會超出國界形成國際治理。
重大疫情安全治理主體范圍廣泛且多元。微觀層面:重大疫情對人的安全構成威脅,個人是重大疫情安全治理的主體。中觀層面:重大疫情不僅威脅企業、公共機構等社會組織成員的生命,還會阻礙組織的正常運轉。社會組織是重大疫情的安全治理主體。宏觀層面:重大疫情威脅國家社會安全、政治安全和經濟安全,重大疫情失控外溢對國際安全構成威脅,所以一國政府、國際組織,甚至利益相關國家均是重大疫情的治理主體。
重大疫情安全治理具有上下互動的特征。政府強制力與民眾參與度決定治理效果。重大疫情涉及公共利益,屬于公共安全范疇,重大疫情的防控需要動用巨量的資源,控制疫情在人群之間蔓延需要采取強制性手段對人際間的互動進行約束。政府是公共利益的捍衛者,擁有資源和權力,是重大疫情安全治理中的主體并居于核心地位。政府是疫情防控的領導者,通過制定應對方案,部署防控力量和調配資源應對疫情。民眾既是疫情防控的保護對象又是疫情防控的參與者。在參與和配合政府的防控活動中,民眾與政府之間形成自下而上的互動。歷史經驗證明,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強制力對民眾的行為進行約束,民眾對于政府強制性防控措施的認可和參與程度決定疫情防控的效果。
重大疫情安全治理具有跨界性。高速交通工具將世界各國連接在一起,這也給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創造了條件。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研究,當前全球運輸網絡的效率使傳染性病原體可以在36小時內從偏遠村莊傳播到6大洲的主要城市,并可能導致大規模暴發或傳染病大流行。?譻?訛可以說疫情與一個國家的距離就是一個航班的距離。疫情在某個國家暴發,而其源頭可能在另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疫情防控的經驗教訓能夠為其他國家疫情防控提供借鑒,減少民眾的傷亡。重大疫情威脅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重大疫情的跨國外溢性特征決定其安全治理離不開國際合作。
(四) 重大疫情安全治理路徑
重大疫情治理主要采取兩種治理路徑。一種是治療型治理模式:一些國家憑借高超的科研水平和研發能力,通過研發針對疫情的特效藥物或疫苗控制疫情。這種方式對于國家的醫療科技能力要求較高,但是由于疫苗和藥物研發周期長,應對疫情暴發猛烈的新發傳染病有一定困難。
另一種是防控型治理模式。采取公共衛生傳統策略,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源包括清理病原體集聚場所,阻斷動物宿主感染人的傳播鏈條,防止重大疫情在人群中暴發。切斷傳播途徑包括消殺病源寄生昆蟲,清潔水源和食物,佩戴口罩等方式。保護易感人群包括集中收治感染病患,封鎖社區、道路和城市等方式防止健康人群與感染者接觸。防控型模式需要政府具有強大的組織力、執行力、動員力。采取封閉隔離措施可能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沖擊。
二、 總體安全觀的內涵
(一) 以人民安全為根本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國家安全的根本任務是全方位保障人民安全,為人民創造良好生存發展條件。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是衡量國家安全的重要標準。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目的是捍衛人民安全,人民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和依靠力量??傮w國家安全觀對“人的安全”的充分關注,詮釋了人民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邏輯關系: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最終目標,國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前提保障,捍衛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價值內涵。維護國家安全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維護人民安全要切實提高公民國家安全意識,增強國家安全責任感,構筑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
(二) 堅持黨領導國家安全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突出特點。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領導國家安全,關鍵也在黨。黨中央的各項安全部署是全國人民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依據和基礎。黨中央凝聚黨心、軍心、民心,形成能應對一切安全挑戰的磅礴力量。根據《國家安全法》,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可以調動黨、政、軍及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應對危害國家安全的重大和特別重大事件?!秶野踩ā芬幎ǎ骸皣医⒅醒肱c地方之間、部門之間、軍地之間以及地區之間關于國家安全的協同聯動機制?!秉h中央在國家安全體系中處于領導核心地位,黨中央對于安全問題的統一領導、統一部署是中國發揮制度優勢的根本保障。
(三) 安全與發展并重
安全與發展相互支持,互相促進,彼此融合,和諧統一。安全是前提。只有安全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才能安心發展。發展是保障,安全源于實力,實力來自于發展,國家發展為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的基礎。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增多,這些安全問題最終要從國家的全面發展中得到解決。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服務于國家的核心利益??傮w國家安全觀統合安全與發展,注重兩者的統籌兼顧和相互促進。
(四) 整體協同思維
當今世界,時空聯系更加緊密、耦合效應更加明顯。安全維護呈現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特征。某一方面的安全問題外溢到其他方面引發“次生危害”,安全問題的聯動性更加突出。一個看似單純的安全問題,往往并不能簡單對待,否則就可能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譹?訛總體國家安全觀將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進行統合,將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緊密聯系,強調要全面、發展、系統、普遍聯系地定位和把握國家安全,通盤考慮國家安全體系內各要素間的關系,以整體性系統思維推進安全治理,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梢哉f整體協同思維是貫穿國家安全工作的一條紅線。
(五)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伴隨全球一體化的加深,各國之間安全相互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內問題外溢和國際問題內輸成為普遍趨勢,任何國家無法獨立解決所有安全問題。國內安全、國際安全、全球安全相互交織,安全問題的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更加突出。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絕對的,沒有世界和周邊的安全,就沒有一國的安全。總體安全觀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當今世界,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國安全。世界各國需要同舟共濟、協調行動。總體安全觀主張擴大各國安全利益匯合點,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國家安全的外部保障。
三、 總體安全觀下的中國重大疫情安全治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暴發地武漢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疫情發生時恰逢中國春節,人口流動量大,疫情有可能迅速從湖北省蔓延到我國其他省區。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野生動物是該病毒的宿主,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易感性,各年齡段人群均對該病毒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和疫苗。疫情暴發僅一個月就造成數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中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嚴峻的考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高度重視,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展開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戰役,在實踐中形成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全國一盤棋,阻擊戰,總體戰,人民戰爭,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五部分內容。
(一) 全國一盤棋
全國一盤棋凸顯黨的領導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黨中央第一時間成立中央疫情領導小組,協調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形成疫情防控指揮中心。各地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成立了疫情領導小組,接受黨中央的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全國各地形成共同防控疫情的一盤棋格局。黨中央是國家安全的領導核心,負責謀劃疫情防控大棋局。依靠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統籌兼顧,協調聯動,在最短時間內匯集全國資源,完成針對疫情的戰略部署。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形成了包括黨的基層組織,黨的群眾路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公有制醫療體系,強大的產業鏈、供應鏈,物聯網配送機制等制度優勢。正是在全國一盤棋的戰略部署下,這些制度優勢得以激活,轉化成為強大的貫徹執行力、組織動員力、應對能力和生產能力。疫情期間從感染者免費救治到19個省份對口支援,從“政、商、軍、警、民”聯動到五級聯防聯控,從醫療基礎設施的高速施工到水電通訊高效正常運行,從醫療裝備的快速復工復產到物資的順利配送,無不展現出中國力量。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展現出堅定的政治決心,采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令世人敬佩。”“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鑒?!??譹?訛
(二) 阻擊戰
阻擊戰采用防控型治理模式。疫情暴發恰逢春節期間、處于人口流動最高峰,時間的跨度大,防控難度最大。黨中央審時度勢、綜合研判,明確了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總目標。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措施嚴格管理。提出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作為關鍵著力點。把武漢市的疫情防控作為重中之重,提出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明確要求,強調要采取更加嚴格、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的措施,把疫情擴散勢頭遏制住。黨中央果斷要求湖北省對人員外流實施全面嚴格管控,實施武漢封城,湖北封省。
黨中央統一布署,從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中調派330多支醫療隊、416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迅速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醫院和方艙醫院,增加床位供給,優先保障武漢和湖北需要的醫用物資,組織19個省份對口支援。?譺?訛對疫區城鄉社區患者實施救治,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加大社區大流行病學調查力度,織密織牢社區防控網,實行嚴格的網格化管理。對確診患者應收盡收,對疑似患者應檢盡檢,對密切接觸者應隔盡隔。對疫情患者采取分類治療的方式,輕癥患者實施醫療干預,集中高水平醫療團隊、療效好的藥物和先進設備優先用于救治重癥患者。加強力量薄弱地區防控,統籌做好湖北省各市(州)防疫工作,積極協調對口支援省份,重點加大對確診病例較多市(州)和醫療力量薄弱市(州)的支持力度。增援縣域定點醫院,防止出現“帶病下鄉”和“帶病回城”的風險。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通過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防控體系,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經過一個月的奮戰,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截至2020年2月28日武漢收治的重癥患者轉歸為治愈的占比從14%提高到了64%,全國累計治愈出院患者已超36000人。?譹?訛
(三) 總體戰
總體戰運用整體協同思維,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理念,開展物資保障戰、科研攻關戰、輿情引導戰、經濟恢復戰??傮w戰的目標在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減少疫情給國家安全帶來的各種”次生災害”。
開展物資保障戰,保障疫情前線醫療裝備需求和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物資需求。通過積極推動醫療裝備企業復產復工,擴大產能滿足醫療前線需求。截至2020年2月25日,我國醫用口罩日產能達到3212萬只,日產量達到3028萬只;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7285萬只,口罩產能利用率達到105%,初步緩解了口罩供需矛盾。?譺?訛在生活物資方面,采取省長主抓米袋子,市長主抓菜籃子,暢通運輸通道和物流配送,保障人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維護社會秩序平穩運行。
開展科研攻關戰,舉全國之力打造戰勝疫情的科技利器。相關部門組織高水平團隊協同攻堅、多學科專家聯合攻關,開展傳染源、傳播致病機理等理論研究。加大藥品和疫苗研發力度,同臨床、防控實踐相結合,推廣有效的臨床應用經驗。加強病例分析研究,及時總結推廣有效診療方案??萍既藛T第一時間分離鑒定出病毒毒株。中醫藥在阻斷輕型患者向重型患者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在疫苗研發方面多路線部署并行推進研發。?譻?訛
開展輿情引導戰,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主流媒體加強疫情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解讀,充分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的措施成效。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地進行疫情信息發布。采取利用微信公眾號和客戶端發布信息以適應公眾獲取信息渠道的變化。調查表明:疫情期間,約90%公眾將手機作為獲取疫情信息的主要工具,手機使用率為95%。微信和新聞客戶端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別達到62%和56%。經調查,在公眾對網絡媒體疫情信息傳播滿意度評價中,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位列各大新聞網站前三。?譼?訛主流媒體網上傳播能力不斷加強,穩定了公眾社會情緒,為疫情防控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開展經濟恢復戰,精準穩妥推進復工復產。黨中央提出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風險地區依據防控形勢有序復工復產。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支持復工復產、恢復和穩定就業、暢通交通運輸、保障市場供給等各項工作做細做扎實。加大對一些行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點。區域之間加強上下游產銷對接,產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產效果明顯。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認為,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中國經濟或將強勢反彈。?譹?訛
(四) 人民戰爭
人民生命安全是疫情防控的主要目標。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貫穿于疫情防控的全過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習近平同志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對于重點疫區患病群眾采取“應收盡收”,“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及時收治所有確診病人”,“決不能因費用問題耽誤患者救治。?譺?訛加強重癥患者救治,發揮好重癥專業救治力量的作用,提高臨床治療精準度、有效性,努力降低病亡率。及時收治輕癥患者,及早實施醫療干預,盡量減少輕癥轉為重癥。
維護人民安全還體現在習近平同志對醫護人員的關愛之中。習近平同志指出“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要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落實防護物資、生活物資保障和防護措施,統籌安排輪休,加強心理疏導,落實工資待遇、臨時性工作補助、衛生防疫津貼待遇,完善激勵機制,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使他們始終保持昂揚斗志、旺盛精力,持續健康投入抗疫斗爭。?譻?訛相關部門通過提高醫用防護物資調撥和配送效率,疏通渠道和堵點,確保了緊急物資及時送到救治一線。
人民群眾是疫情安全治理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中堅力量。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勞動者、新聞工作者、志愿者活躍在疫情防控的前線,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印證了毛澤東主席的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政府的領導下,人民團體、社區組織、社會組織、志愿者和慈善組織構成自下而上的疫情防控體系。采取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方式構建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社區關鍵防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組織動員群眾積極投身疫情防控。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指導和幫助企業科學精準防疫、有序復工復產。廣大社工、義工和志愿者積極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民間慈善組織主動接受監督,采取高效透明的方式為防控疫情籌措資金和物資。通過全方位的政府和社會總動員,在全國范圍內打響了一場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員參與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
(五) 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威脅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中國對疫情的有效防控大幅度減緩了疫情的擴散蔓延,為維護世界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認為中國在阻斷病毒的人際傳播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已經避免或至少推遲了數十萬新冠肺炎病例,為其他國家采取積極的防控措施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譹?訛中國在全面防控疫情的同時,迅速分享毒株全基因組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檢測試劑盒,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同有關國家分享防疫經驗,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向其他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國的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是參與重大疫情國際安全治理的重要舉措,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實踐。
四、 結論與啟示
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根植于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實踐,體現總體安全觀思想內涵和安全治理理念。全國一盤棋、阻擊戰、總體戰、人民戰爭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是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的主要內容。全國一盤棋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在黨的領導下形成疫情防控戰時體系,激發中國的制度優勢,形成強大的組織力、執行力和動員力,體現了重大疫情安全治理的中國特色。阻擊戰直指重大疫情,采用公共衛生的防控策略,通過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和保護易感染人群的方式控制疫情蔓延。總體戰主要應對由疫情引發的威脅社會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的次生災害,以恢復經濟發展應對疫情對經濟領域的沖擊,以保障醫療和生活必需物資,穩定社會秩序,通過加強輿論宣傳穩定社會心理。通過穩定經濟社會秩序和社會心理維護政治安全。人民戰爭的目標是維護人民生命安全。人民戰爭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群眾在政府的統一組織和部署下煥發出蓬勃的力量。重大疫情具有跨國性,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威脅,實施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既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舉措,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外部保障。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全國一盤棋是前提,阻擊戰、總體戰是手段,人民戰爭是主體,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合作是外部保障。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戰略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根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實踐的中國方案,能夠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安全治理提供借鑒。
(責任編輯:徐澍)